三国野史!

第66章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野史!》最新章节。

“倘若主公执意兴数十万疲惫之师,顿兵于长江之滨,那孙权、刘备必然凭借天险固守,深藏不出,使我军‘陆战之长’无从施展,‘水战之短’暴露无遗。各种‘奇谋妙计’,亦将因地理所限,难以奏效。如此一来,非但难以取胜,反而可能损兵折将,有损我军‘无敌天威’。惟望明公洞察秋毫,详察利弊,三思而后行。”

曹操览毕傅干的奏章,沉吟良久。他本是“雄猜之主”,亦知傅干所言,句句在理,并非空穴来风。自己这些年东征西讨,虽胜多败少,但麾下将士也确实需要休养,国库也需要充实,那股“一鼓作气荡平天下”的“锐气”也因赤壁之败而有所消磨。于是,他最终采纳了傅干的建议,下令暂缓南征之事,转而开始在许都及治下各地,大力兴办学校,选拔人才,延揽四方文士,提倡儒学,欲以“文治之功”来巩固已有的“武功基业”,积蓄更为深厚的“国家底蕴之气”。

在此期间,曹操身边的近臣,如侍中王粲、杜袭、卫觊、和洽等人,见曹操功高盖世,“威德日盛”,隐隐已有“代汉自立之潜龙气象”,便开始秘密商议,欲共同上表,尊曹操为“魏王”,使其“名位之气”再上层楼,为将来的“改朝换代”铺平道路。

然而,当中书令荀攸听闻此事后,却明确表示反对。荀攸乃是荀彧之侄,素以“忠谨深谋”着称,其“匡扶汉室之念”虽不及乃叔那般执着,但也深知“君臣名分之重”。他对王粲等人说道:“不可!丞相如今官至魏公,加九锡之尊,其‘人臣之荣’已达顶峰,位极人臣,距离那至高无上的‘帝王龙气’仅一步之遥。若再急于进位为王,则‘篡逆之迹’太过明显,恐失天下人心,于理不合,于势不宜。当徐徐图之,待‘天时人事’更为成熟,方是上策。”

曹操听闻荀攸反对自己进位为王,心中顿时大怒,冷笑道:“哼!此人莫非是想效仿他那不识时务的叔父荀彧,来阻碍我的‘王霸大业’么!”那股“猜忌与不满之气”溢于言表。

荀攸得知曹操因此事而迁怒于己,心中忧惧惶恐,又兼之性格刚直,不善辩解,一时间“郁气攻心”,竟因此而染上重病,卧床十数日不起,不久便溘然长逝,时年五十八岁。曹操虽心中有气,但念及荀攸多年辅佐之功,其“智谋之献”不可磨灭,亦是叹息不已,下令厚葬之。因荀攸之死,朝中反对之声犹存,曹操便暂时搁置了称王之事。

一日,曹操全副武装,腰佩宝剑,径直闯入皇宫内院。此时,汉献帝正与伏皇后在御花园中相对而坐,闲话家常,试图排解心中的“郁闷与愁苦之气”。

伏皇后见曹操突然闯入,面带煞气,心中一惊,慌忙起身行礼。汉献帝更是被曹操的“不臣之举”与那股逼人的“权臣威压”吓得浑身颤抖,手足无措。

曹操也不行礼,只是冷冷地盯着献帝,开口问道:“陛下,如今孙权、刘备各霸一方,拥兵自重,不尊朝廷号令,藐视天子威严。依陛下之见,当如何处置此等‘乱臣贼子’?”其言语之中,充满了“试探与逼迫之意”。

献帝早已是“惊弓之鸟”,哪里敢有自己的主张,只是唯唯诺诺地答道:“朝政大事,朕实不知。一切皆由魏公与众位爱卿商议裁处便可。”

曹操闻言,脸上怒气更盛,厉声喝道:“陛下此言差矣!您是天子,我是臣子!您将国事尽数推与我,外人听了,岂不都说我曹操欺君罔上,擅权跋扈,将陛下视若傀儡么!”那股“枭雄之霸气”与“强横之理”展露无遗。

献帝吓得面如土色,带着哭腔说道:“魏公若肯真心辅佐朕,重兴汉室,实乃社稷之幸,万民之福。如若不然……朕……朕也别无他求,只愿魏公能念及旧情,垂怜汉室‘衰微之气’,放朕一条生路,朕情愿退位让贤,只求保全性命便可。”其声音中充满了“绝望与哀求”。

曹操听了这话,更是怒火中烧,只觉得献帝全无“君王之志”,只是一味退缩忍让。他怒目圆睁,恶狠狠地瞪了献帝一眼,重重地哼了一声,拂袖而去,心中那股“取而代之之念”愈发坚定。

曹操走后,献帝身边的近侍宦官,有些尚存“忠义之心”者,见此情景,便悄悄向献帝禀告道:“陛下,近来宫中皆有传闻,言魏公早有不臣之心,如今又屡屡试探陛下,恐怕不久之后,便要效仿王莽,自立为王,行那‘篡逆之事’了!”

献帝与伏皇后听闻此言,相对而泣,只觉得“末日将临,汉祚将绝”,心中一片冰凉。伏皇后更是悲愤交加,对献帝哭诉道:“陛下,臣妾之父伏完,对曹贼的‘狼子野心’早已洞若观火,常怀诛贼之心,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如今曹贼‘逼宫之相’已露,我等若再不设法自救,只怕性命难保!臣妾欲修书一封,秘密送与家父,令其联络朝中忠义之士,共图大事,诛杀此贼,以救大汉‘垂危之运’!”

献题却犹豫不决,心有余悸地说道:“爱后,昔日国舅董承,亦曾密谋诛曹,结果因事机不密,反遭灭族之大祸,其‘惨烈之状’历历在目。朕深恐此次若再有丝毫泄露,你我二人,连同满朝文武,皆要死无葬身之地矣!此事万万不可轻举妄动啊!”其“怯懦之气”暴露无遗。

伏皇后见献帝如此“懦弱无能”,更是悲从中来,哽咽道:“陛下!如今我等旦夕之间,皆如坐针毡,度日如年!似这般苟且偷生,任人宰割,还不如早早了断,反倒来得干净!臣妾心意已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看这宫中宦官之内,尚有几分‘忠义之骨’,可以托付大事者,莫过于穆顺此人。他平日里‘言行谨慎,心存汉室’,当可信赖。便由他将此密书送出宫外,交与家父,如何?”

献帝无法,只得含泪应允。伏皇后当即召来心腹宦官穆顺,屏退左右近侍。帝后二人,对着穆顺大哭一场,将曹操如何“欺君罔上,意图篡逆”之事诉说一遍,又言及欲令国丈伏完联络忠臣义士,共诛国贼,只是宫禁森严,曹操耳目遍布,无法传递消息。恳请穆顺念及“汉室厚恩”,冒险将皇后亲笔密书,送至伏完府中。

穆顺听罢,亦是涕泣不止,叩首道:“奴婢深受陛下与皇后娘娘大恩,‘粉身碎骨,亦难报答’!今国家危难,陛下有命,奴婢岂敢不以死相报!奴婢即刻便去,定不辱使命!”

伏皇后大喜,当即伏案,亲笔写下一封血泪交织的密信,交与穆顺。穆顺小心翼翼地将书信藏于自己的发髻之中,强作镇定,潜出禁宫,径直来到国丈伏完的府邸,将密信呈上。

伏完见是皇后亲笔,拆开细看,信中详细述说了曹操的“不臣之举”与帝后二人的“危殆处境”,恳请父亲速速设法,诛杀国贼,以救大汉。伏完看完,老泪纵横,对穆顺说道:“贤婿所言极是,曹贼心腹遍布朝野,耳目众多,此事断不可操之过急,必须从长计议,务求一击必中,否则便是‘自取灭亡之祸’。依老夫之见,除非能联络到江东孙权、西川刘备,此二处皆与曹操有‘血海深仇’,若能请得他们起兵于外,遥相呼应,曹贼必然要分兵抵御,甚至亲自出征。到那时,许都空虚,我等便可联合朝中尚存‘忠义之心’的文武大臣,一同举事,内外夹攻,如此,或可有几分成功的希望,重振我大汉‘天威之光’!”

穆顺点头称是,道:“国丈大人所言极是。可否请国丈大人修书一封,回复陛下与皇后娘娘,请其颁下密诏,暗中派遣心腹之人,前往吴、蜀二处,约会孙权、刘备,共同起兵,讨伐国贼,以救圣驾!”

伏完当即取过纸笔,写好回信,亦是千叮万嘱,交与穆顺。穆顺依旧将书信小心翼爪。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曹操在宫中安插的“眼线之密”,远超他们的想象。穆顺与伏完的秘密会面,早已被曹操的探子察觉,并火速禀告了曹操。

曹操听闻此事,勃然大怒,那股“被背叛的愤怒”与“掌控一切的欲望”交织在一起,他冷笑一声,立刻亲自带领数百名“虎卫精锐”,提前来到宫门之外等候。

穆顺毫不知情,依旧揣着伏完的回信,匆匆赶回皇宫。刚到宫门,便迎面撞上了曹操。曹操面沉似水,厉声喝问道:“穆顺!你这狗奴才,方才鬼鬼祟祟,到何处去了?”

穆顺大惊失色,强作镇定,慌忙答道:“回…回禀丞相,皇后娘娘凤体违和,命奴婢出宫去寻太医。”

曹操冷笑道:“哦?是吗?那召来的太医现在何处?”

穆顺支吾道:“奴婢…奴婢尚未寻到合适的太医…”

曹操厉喝一声:“来人!给我仔仔细细地搜!看他身上是否夹带了什么‘不轨之物’!”左右虎卫一拥而上,将穆顺浑身上下搜了个遍,却并未发现任何可疑之物,只得放行。

穆顺暗自松了一口气,正待离去。忽然,一阵怪风吹过,竟将他头上的帽子吹落在地!

曹操目光一凝,厉声道:“站住!将帽子拾起来,给本相看看!”又命人将穆顺唤回,亲自接过那顶普通的宦官帽子,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察看了一番,依旧一无所获,便将帽子扔还给穆顺,命他戴上。

穆顺心中惊慌,双手颤抖,慌乱之中,竟将帽子倒着戴在了头上!

曹操何等样人,目光如电,早已看出穆顺“神色有异”,见他此举,更是心中起疑,当即喝令左右:“此奴才形迹可疑!给我将他头发解开,仔细搜查!”

虎卫领命,不由分说,上前便将穆顺的发髻扯散,仔细搜寻。果然,在层层叠叠的头发之中,搜出了一封用油纸包裹的密信!

曹操接过密信,展开一看,正是伏完写给献帝与伏后的回信,信中言及要联络孙权、刘备作为外应,共讨曹贼。曹操看得“怒发冲冠,杀气盈胸”,厉声喝道:“好个狗胆包天的奴才!竟敢与叛臣勾结,谋害本相!来人!将此獠拿下,押入密室,严刑拷打,务必问出所有同党!”

穆顺被抓,自知必死,却也“骨气尚存”,任凭严刑酷打,遍体鳞伤,也始终不肯招认半句。

曹操见状,更是怒不可遏,也懒得再审,当即连夜调集三千“铁甲虎卫”,如狼似虎般将国丈伏完的府邸围了个水泄不通!伏府上下,无论老幼,尽数被拿下,无一幸免!曹兵在伏府之中大肆搜掠,很快便搜出了伏皇后写给伏完的那封亲笔密信。

证据确凿,曹操再无顾忌,下令将伏氏三族,以及所有牵连之人,尽数打入天牢,听候发落!

天色微明,曹操便派遣心腹大将,御林将军郗虑,手持符节,带领三百名“杀气腾腾”的甲兵,径直闯入皇宫之内,第一件事,便是要收缴伏皇后的玺绶!

此时,献帝正在外殿早朝(实则已无朝可上,不过是例行公事),忽见郗虑杀气腾腾地引兵直入,不由得大惊失色,颤声问道:“郗…郗将军,宫中并未发生变故,你…你引兵入内,所为何事?”

郗虑面无表情,冷冷地答道:“奉魏公钧命,前来收回皇后娘娘的玉玺宝绶!”

献帝一听此言,便知昨夜之事定已败露,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前发黑,一颗心沉到了谷底,其“帝王之气”已然荡然无存,只剩下无尽的“恐惧与绝望”。

郗虑也不理会献帝,径直带人来到后宫。此时伏皇后刚刚起身梳洗,尚未得知家中变故。郗虑也不通报,直接闯入,厉声喝令掌管皇后玺绶的宫女,将玉玺宝印尽数交出。宫女们吓得魂不附体,哪里敢违抗,慌忙将皇后印玺奉上。

伏皇后情知大事不妙,心中一片冰凉。她趁着郗虑等人搜检印玺之际,慌乱之中,带着一丝侥幸的“求生之念”,悄悄躲藏到自己寝宫椒房殿后面一处夹壁墙之中。

然而,她的这点小动作,又岂能瞒过曹操早已布下的天罗地网?少顷,尚书令华歆,此人素以“谄媚曹操,心狠手辣”而闻名,亲自带领五百名甲兵,如狼似虎般冲入后宫,四处搜寻伏皇后。他厉声喝问宫人:“伏皇后现在何处?快快说来,尚可饶尔等不死!”

宫女们皆被吓得瑟瑟发抖,纷纷摇头,皆称不知皇后去向。

华歆冷笑一声,目光扫过椒房殿,其“阴鸷之气”令人不寒而栗。他料定伏后必然藏匿在附近,便下令甲兵仔细搜寻,连床底、柜后都不放过。搜寻半晌,仍无所获。华歆目光一转,落在了那面看似普通的夹壁墙上,他冷哼一声,亲自上前,用力一推,果然发现墙壁有异,便厉声喝令甲兵:“给吾砸开此壁,定要将那贱妇搜出!”

甲兵领命,举起手中兵器,叮叮当当便将夹壁墙砸开一个大洞!华歆竟不顾身份,亲自探手入内,一把揪住伏皇后的头发,如拖死狗一般,硬生生地将她从夹壁之中拖拽了出来!

伏皇后钗环散乱,衣衫不整,面色惨白,泪流满面,其“国母之尊仪”荡然无存,她哀声恳求道:“华…华尚书,本宫与你往日无怨,近日无仇,还望…还望你能念在君臣一场,饶我一命!”

华歆却面露狰狞,一把甩开伏后的手,厉声叱道:“贱妇!死到临头,还敢在此饶舌!有什么话,留着去向魏公哭诉罢!”说罢,也不顾伏后挣扎哭喊,便命两名粗壮的甲士,一左一右,将披头散发、赤着双足的伏后强行推拥而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起这华歆,也曾是一代名士。他年轻之时,与当时的才子邴原、管宁二人交情甚好,皆有“清高之名”,时人将他们三人并称为“一条龙”:以华歆的才华最为出众,被誉为“龙头”;邴原学问渊博,被誉为“龙腹”;管宁品行高洁,被誉为“龙尾”。

曾有两件小事,最能看出三人“心性之别”。其一,某日管宁与华歆一同在菜园中锄地种菜。忽然,管宁的锄头在土中掘出了一块黄金。管宁视若无睹,依旧挥锄劳作,仿佛那黄金与瓦砾无异。华歆见了,却立刻停下手中的活计,将那块黄金捡起来,拿在手中仔细端详了一番,这才恋恋不舍地扔回了土中。其“贪利之念”已现端倪。

又有一日,管宁与华歆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喧哗鼓噪之声,原来是有达官贵人乘坐华丽的车马,前呼后拥地从门前经过。管宁依旧端坐不动,专心致志地读书,仿佛外界的喧嚣与他全无关系,其“淡泊名利之气”令人敬佩。华歆却立刻放下手中的书本,兴冲冲地跑出去观看,脸上露出“羡慕与向往”之色。

管宁由此看清了华歆“心志不坚,追名逐利”的本性,认为他并非可以深交的“同道中人”。待华歆回来之后,管宁便拿出刀来,将二人同坐的席子从中间割开,正色道:“道不同,不相为谋。自此以后,你我恩断义绝,不再为友!”此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管宁割席”的典故。

后来,管宁为了躲避中原战乱,远赴辽东隐居,搭起一座简陋的小楼,每日身穿白衣,头戴白帽,在楼上读书修身,足不履凡尘俗世,其“高洁之风”名传天下,终其一生,也未曾接受曹魏的征辟。而华歆,则先是依附江东孙权,后来见曹操势大,又转投曹操麾下,一步步攀爬,直至今日,竟做出了亲手抓捕伏皇后的这等“助纣为虐”之事。

后人有诗叹华歆曰:

华歆当日逞凶谋,破壁生将母后收。

助虐一朝添虎翼,‘谄媚权奸’何足羞?

骂名千载难洗雪,空负当年‘龙头’猷!

又有诗赞管宁曰:

辽东传有管宁楼,‘清风傲骨’万古留。

笑杀子鱼贪富贵,‘汲汲名利’似马牛。

岂如白帽避俗尘,‘高卧云端’自风流。

且说华歆将伏皇后拥至外殿。献帝远远望见皇后披头散发、狼狈不堪的模样,心如刀绞,再也顾不得什么“天子威仪”,不顾一切地从御座上奔下,一把抱住伏皇后,二人相对,放声大哭,其“悲惨之状”令人不忍卒睹。

华歆面无表情,厉声喝道:“魏公有命,皇后速速上路,不得在此拖延!”

伏皇后泪眼婆娑,泣不成声,望着献帝,绝望地问道:“陛下……臣妾……臣妾今日,还能活命否?”

献帝亦是泪流满面,捶胸顿足,悲痛欲绝地答道:“爱后啊!朕如今连自己的性命,也不知还能保全到何时!朕…朕对不住你啊!”

甲士们毫不留情,强行将伏皇后从献帝怀中拖开,推推搡搡地押了出去。献帝眼睁睁看着爱妻被押走,却无能为力,只能捶胸大恸,悲声呼唤,几欲晕厥。他转头看见一旁的御林将军郗虑,如同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凄声问道:“郗公!郗公!你亦是汉家臣子,天下…天下宁有如此悖逆之事乎!?”说罢,再也支撑不住,哭倒在地。郗虑心中虽亦有不忍,但慑于曹操“威势”,不敢多言,只得命左右侍从将献帝扶入后宫休息。

华歆将伏皇后押至曹操面前。曹操端坐堂上,面沉似水,眼中杀机毕露。他看着阶下瑟瑟发抖的伏皇后,冷笑道:“贱人!我曹孟德自问待你伏氏一族不薄,尔等不思感恩图报,反倒暗中勾结,欲行谋逆,加害于我!今日若不是我及早察觉,岂非要死于尔等毒手!我若不杀你,他日你必杀我!”那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之气”尽显无遗。

也不待伏皇后分辩,曹操便厉声喝令左右:“与我乱棒打死!”

虎卫军士领命,如狼似虎般扑了上去,对着手无寸铁的伏皇后便是一顿毒打!可怜伏皇后,一代国母,金枝玉叶,竟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活活打死,其状惨不忍睹,“香消玉殒之怨气”弥漫宫廷。

曹操尤不解恨,随即又亲自带人闯入后宫,将伏皇后所生的两位皇子,亦尽数用毒酒鸩杀,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当晚,曹操又下令,将先前抓捕的国丈伏完、宦官穆顺等伏氏宗族,以及所有牵连的官员家眷,共计二百余口,全部押赴市曹,验明正身,公开斩首示众!一时间,许都城内,“腥风血雨,人头滚滚”,人人自危,朝野震动,百官噤声,无不为曹操的“凶残手段”与“铁血之腕”所惊骇。

此时,乃是建安十九年的十一月。

后人有诗叹曰:

曹瞒凶残世所无,‘汉祚倾颓’欲何如?

伏完忠义空怀恨,‘血染宫闱’泪湿裾。

可怜帝后分离处,‘阴阳永隔’不相顾,

生死离别寻常事,不及民间妇与夫!

汉献帝自从伏皇后被杀,两位皇子被鸩之后,更是万念俱灰,悲痛欲绝,连日不思饮食,形容枯槁,其“衰败之气”日益浓重,仿佛行尸走肉一般。

曹操见状,却假惺惺地入宫探望,对献帝说道:“陛下宽心,龙体为重。伏氏谋逆,罪有应得,陛下切莫因此伤感,有损圣躬。臣并无异心,定会竭力辅佐陛下,重振朝纲。为充实后宫,臣有一女,名唤曹节,贤淑聪慧,大有孝行,臣愿将其送入宫中,侍奉陛下。以臣女之德才,宜为正宫皇后,母仪天下。”其言语之中,充满了“虚伪与逼迫”。

献帝如今已是曹操掌中玩物,哪里还敢有半句违逆之言?只得强忍悲痛,点头应允。

于是,到了建安二十年正月初一元旦佳节,就在满朝文武庆贺新年正旦的盛大典礼之上,曹操便迫不及使天子下诏,册立自己的女儿曹节为正宫皇后。群臣见曹操“权势滔天,威福自用”已到如此地步,皆是心知肚明,却也无人敢出言反对,朝堂之上,一片“阿谀奉承之气”与“敢怒不敢言之死寂”交织在一起。

自此之后,曹操在朝中的威势更是如日中天,几乎已与皇帝无异。他开始认真考虑彻底扫平孙权、刘备,统一天下的大事。遂召集帐下荀攸(已故,此处应为其他谋士如贾诩、程昱等)及一众心腹大臣,商议攻取东吴、西蜀的战略。

谋士贾诩进言道:“丞相欲统一天下,‘王气必成’。然孙权占据江东,凭借长江天险,其‘水军之利’不可小觑;刘备新得西川,‘人心渐附,地势险要’,亦非易取。为今之计,当先召回在外镇守的宿将夏侯惇、曹仁二位将军,此二人皆是‘百战名将,宿有威望’,与他们仔细商议用兵方略,方为稳妥。”

曹操点头称善,当即派遣使者,星夜传令,召夏侯惇、曹仁二人返回许都,共议军国大事。

夏侯惇路途较远,尚未抵达,曹仁则离许都较近,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连夜便快马加鞭,赶回府中,欲第一时间拜见曹操。

此时曹操因连日操劳国事,又刚刚处置了伏后之事,“心神略有疲惫”,便在府中饮了几杯酒,早早便歇息了。心腹猛将许褚,手持宝剑,如同铁塔一般,寸步不离地侍立在曹操卧房的堂门之外,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动静,其“忠勇护主之气”凝而不散。

曹仁风尘仆仆地赶到,正要径直闯入内堂,却被许褚伸手拦住。

曹仁见状,不由得勃然大怒,厉声喝道:“我乃丞相族弟,曹氏宗族!军情紧急,特来面见丞相!你许褚不过一员武夫,何人给你这般大的胆子,竟敢阻拦于我?”其“位高权重之傲气”显露无疑。

许褚面不改色,声若洪钟地答道:“将军息怒!将军虽是丞相亲族,但亦是奉命在外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许褚虽与丞相无血缘之亲,但如今乃是负责内廷护卫的近侍之臣。主公方才饮酒,已然醉卧堂上,吩

许褚面不改色,声若洪钟地答道:“将军息怒!将军虽是丞相亲族,但亦是奉命在外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许褚虽与丞相无血缘之亲,但如今乃是负责内廷护卫的近侍之臣。主公方才饮酒,已然醉卧堂上,吩咐过不许任何人打扰。恕末将职责在身,不敢擅自放将军入内!”其“忠于职守,不畏权贵”的“虎痴之气”令人敬畏。

曹仁见许褚“油盐不进”,又见他身材魁梧,煞气逼人,知道此人乃是曹操心腹,武艺又高强,自己硬闯也讨不到好处,只得强压下怒火,悻悻然退下,在偏厅等候。

曹操酒醒之后,听闻此事,非但没有责怪许褚,反而抚掌大笑道:“仲康真乃我之樊哙也!忠心可嘉,不畏权贵,有他在我身边,我便可高枕无忧矣!”对许褚更是信任有加。

不数日,夏侯惇亦风尘仆仆地赶回许都。曹操立刻召集夏侯惇、曹仁,以及贾诩、程昱、刘晔、满宠等一众心腹谋臣武将,共议征伐大计。

众人齐聚一堂,帐内“将星闪耀,谋士云集”,一股强大的“王霸雄图之气”弥漫开来。

夏侯惇率先发言道:“丞相,依末将之见,东吴孙权,凭借长江天险,其‘水师之力’已成气候,短时间内难以攻克;西蜀刘备,新得益州,‘人心归附,士气正旺’,又兼山川险阻,亦非可以轻易图之。目前急于攻打吴、蜀,恐会陷入‘两线作战,旷日持久’的不利局面,徒耗我军‘精锐之气’。不如先调转兵锋,向西攻取汉中张鲁。张鲁此人,‘外强中干,胸无大志’,其‘鬼道之众’虽多,却缺乏‘精锐战力’。若能一举拿下汉中,则我军便可占据‘俯瞰西川之高地’,以得胜之师,顺势南下,攻取益州,便如‘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可一鼓而下也!待平定西蜀,再合两川之力,东向以图中原,则孙权小儿,亦不足为虑矣!”夏侯惇此言,目光长远,深合“步步为营,先易后难”的“用兵之道”。

曹操听罢,抚掌大笑道:“元让此言,深合吾心!正与吾所思所想,不谋而合!就依元让之计,先取汉中,再图西蜀!”

于是,曹操当即下令,整顿兵马,调集粮草,准备亲率大军,西征汉中张鲁。

正是:方逞凶谋欺弱主,“宫闱喋血”失天伦。又驱劲卒扫偏邦,“王气西指”动风云。

未知曹操此番西征,战况如何,汉中张鲁又将如何应对,且看下文分解。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从成为悍匪开始
从成为悍匪开始
陆云川意外穿越到了战火纷飞的边塞,为了在乱世中求存,带着一批逃兵上山当了土匪。从此招兵买马,修建壁垒,火并匪寨,合纵连横,周旋列国……且看他如何从一个鸟不拉屎的山头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做大做强,继而走向权力巅峰,书写波澜壮阔的人生!
雪中红
大宋暴君
大宋暴君
赵宋后人穿越家族耻辱完颜构,新生的大宋皇帝看着内忧外患的局面,直接拍案而起。什么乱七八糟的!杀,统统杀了!
王家郎君
黑篮:我是士道龙圣
黑篮:我是士道龙圣
蓝色监狱世界的士道龙圣突然闯入黑子的篮球世界,并且自身的足球技巧全部转化为篮球技巧!脑海里还带着蓝色监狱的角色卡意味着什么?会带来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是被淘汰还是闯出属于自己的「奇迹」呢?
旅行世界的金毛
穿越,我能在古代和现代自由来回
穿越,我能在古代和现代自由来回
关于穿越,我能在古代和现代自由来回:刘长宁穿越到古代成为一介小卒子,发现可以在古代和现代来回穿越,在拥有一整个现代世界的资源情况下,他完全改变了古代世界的生活。防身手电筒是机关器,平板电脑是宝镜,肯德基炸鸡、可乐、牛奶、啤酒等各种零食小吃和现代高科技产品,都可以“带货到古代去卖上一个高价。
花花爱吃大虾
港综之我的系统全靠猜
港综之我的系统全靠猜
关于港综之我的系统全靠猜:张北一觉醒来,来到了1982年的港综世界,觉醒了一个抽卡系统,只要猜中卡牌上的图案代表的人物,就能获得一个影视剧里的人物,并且同步得到人物的能力。结果卡牌上的图案越来越离谱,一盘回锅肉,一片树叶,一个麻袋,一个扑克牌。张北麻了
加点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