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宋河山》最新章节。
但不管是哪个皇子,又岂是区区举子能得罪的?
王旁几个终究是出身巨宦之家,倒未如何紧张,只是暗暗猜测那少年的身份。
王棣却是忍不住想要拊额长叹:历史毕竟是有惯性的,不可能面目全非。
跟随那明黄裳少年、亦步亦趋的几个人中,有一人是王棣相熟的——正是数月未见的高俅高文恭。
见得高俅恭恭敬敬的跟随左右,王棣大概已经猜出那少年的身份,嘴角扯了扯,心情复杂。
“哪位是‘东风夜放花千树’的王棣王三郎?”少年一进阁子,眼珠子滴溜溜的在众人身上一转,最后望向了王棣。
王棣收敛心神,拱手道:“某便是。”
少年面露喜色,快步上前:“久仰大名,今日总算是见着正主了。”春风般的笑容令人心生亲近,只觉此子心性率真洒脱,全无皇亲贵胄的骄横睥睨之气。
他又冲那锦衣人摆摆手:“杨戬,这位可是天下才气独占八斗的王三郎,嗯,你读书少,不懂这些事也就罢了,都散了散了。”
卧艹啊,说咱家读书少?好吧,你是主子你说了算……杨戬低眉顺眼地答应一声,挥手让那些扈卫离开。
少年仔细打量了王棣一番,赞叹道:“高俅以‘无双公子’赞誉王三郎,某是将信将疑的。文采如此出众,若是人才再为翘楚,岂非是上天不公?叫芸芸众生情何以堪呐?今日一见,果是见面更胜闻名。”
高俅陪笑道:“俅焉敢欺骗殿下?所言无一丝伪讹也。”
直到这会儿,他方对王棣等人一揖:“一别数月,三郎愈发风姿勃发了。”
“高大哥也是愈发精神了。”王棣还了一礼,心中暗道:难不成与自己在杭州并肩作战的高某人还是要走上佞臣之道么?
事实上,杭州一行,让他对这个“大奸臣”有了新认知,眼见为实嘛,这人本性不坏,也是真有心做事的。他还期盼着其能走上“正道”呢。只不过,孰正孰斜,此时是无法下断论的。毕竟,还没到昏君佞臣祸国殃民的“北宋末年”。
那少年,王棣已然明确是何人。
果然,高俅介绍道:“此乃十一殿下遂宁郡王,喜爱三郎的字文,特来垂见。”
王旁等人皆是心下一凛,神宗皇帝子息众多,共育有十四子、十女,可惜早殇者多,是以殡天后方由在世最长的皇六子承继大宝。其余几位皇子除了双目失明的九皇子赵佖,最长的便是这十一皇子赵佶了。
赵佶生于元丰五年农历五月五日,后因五月生人不祥改为农历十月十日,是神宗第十一子。次年正月,神宗正式赐名,十月,赵佶被授为镇宁军节度使、封宁国公。
其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据说在他降生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元丰八年,哲宗即位后,赵佶被封为遂宁郡王。
其身份之尊,已是超过当今官家的胞弟赵佖,毕竟后者是盲人,混吃等死、享尽尊荣罢了。
不过,对王旁等人而言,这遂宁郡王固然尊贵,也毋需阿谀逢迎,只恭谨地行礼:“见过遂宁郡王。”
王棣也默默行礼,心下叹道:这位可是要做皇帝的,没想到甫到京城便见过这位文学大拿,可以说不是缘份么?
嗯,赵佶做皇帝不行,书、画却是自成一家,“瘦金体”与“院体”便是其所创,也算是皇帝中的异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