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梁寒郡的小摊》最新章节。
其中提到了中庸之道。也许中庸是唯一符合道理的,也许也不是,那么就事论事好了。
火焰燃起,火焰熄灭,万事万物,有它自己的时间。
《庄子•人世间》:相比于前几篇,这篇的话题似乎很是沉重啊!讲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很有用自是不必说了。我们需要内修,同时我们也要外修,此篇为外修篇。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贤者需先自修,如果自己都修不明白就到处游说,无异于胡乱地火上浇油。而学者学东西太多太杂,内心的矛盾就多了起来,很多事情总是辩证地看,没完没了,总因疑惑而裹足不前。学识用不好,也会成为灾难的源头,爱慕名利,名利才会传播。追逐的同时,还要想办法化解获得所带来的负面效果,否则,那就变成增长浮华了,不如不学。弟子规云,余力学文。
还有一个重要的为人处事之道,前面在说内修的事,后面则是说如何与他人交往,也就是如何【后存诸人】。通过自身的修养,一个人变得高尚,但是,你为什么而高尚?是因为自己喜欢高尚才去学习而变得高尚,不是为了衬托别人的肮脏才去变高尚的。所以,高尚是不能外露的,它是一个人内心的修养,为人处世还是要外圆内方,否则将遭至祸患。如果与世事格格不入,那势必会遭到排挤,如果过于迁就世事,自己的志向又会受委屈,这就是难点所在了。规劝不得,只好退而内修。引人向善要懂得方式方法,让人变善是目的,卖弄学识则不是目的,所以可以曲线救国,不宜照本宣科。
人活在世上,不可能不与人打交道,脚是不可能脱离地面而飞起来的,所以要接受许多事,要时常打扫,让光照进心里,让清风吹进心里才是啊!接受自己,内修其心,外修其形,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情非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做到最好的自己,也就可以了。
我接受这个概念,所谓打扫,不仅仅是在生理上,清洁卫生啊,更换衣服啊,吃素啊;也不仅仅是在心理上,做到虔诚啊,心无杂念啊。最重要的应该是,暂时停止接收世界的繁杂,让自己的心彻底安静下来,让自己的心不去想一些无用的东西,这一点在现在的社会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我们,要做到一日看尽长安花可太容易了,反而寒窗苦读不容易坚持下来。要做一件事之间,就像要准备一场考试一样,断网!全心全力读书,累了休息困了读书,循环往复,如果吸收太多杂质,心就会疲惫不堪呐!
对爱马的讨论,韩愈的马说是一个极端,不知有千里马,于是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庄子说的是另一个极端,【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凡事都不能太极端,爱到极致和谋杀差不多,无视到极致与浪费差不多。最难掌握的是一个“度”字。
塞翁失马的灵感是否来源于庄子的人世间呢?有多少东西因为无用而活下来,因为无用而清闲,有多少东西因为有用而频繁操劳?关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事,还是见仁见智吧,我不多论。我最关心的是修心,是接受自己,关于勤奋的学习,不应该从庄子的话中寻找。【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唔!我怎么会不知道呢?无用啊,不是我自己真的无用,而是,那句无用,是圣人的自谦吧,呵呵,也有圣人的无奈,最后啊,应该是圣人的明哲吧!为人处世,免不了与这个世界打交道,多多少少,都会留有无奈。用郑板桥的话说,唔!难得糊涂。
总结一下,先自渡再渡人,生于天地间有许多不得已,做到自己的最好就可以。没事不要冲突,不要发火,不要过分,不要不理。最后就是,顺其自然,乐天知命,少忧虑。
《庄子•德充符》:一个人的品德与其外貌是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的。不要以貌取人。反过来对自己说,也许自己的外貌并不出众,甚至……但不妨碍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博学,辩证,不恋逝水,内心和谐,怎么会不是一个充实且快乐的人呢?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过于惊慌,【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让人静下心来的,是平静的水面,水面不惊,而人从之,松柏正直,而人从之。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它们不需要说话,不需要宣传,所谓你若花开,蝴蝶自来。与人世间的存诸己、存诸人,不是一个道理嘛!
其实这几篇的内核都很近似的。心宽体健,接受事物发展规律,辩证看待事物,如此做下去,不必考虑太多,心就静下来,身体就会得到放松。即便肉体操劳,或者被拿火烤,或者被扔进冰冷的水里(当然是夸张的比喻),也能自得其乐啊!
接受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是其一,其二,自己的处境并非完全由自己努力获得,要懂得这个道理而不狂妄,其三,不要因为自己是既得利益者或者站在某个优越的地方就看不起人,许多时候仅仅是因为自己运气好罢了。
当然庄子有时候也会当一当孔子的黑粉,有点可爱捏。不一定是庄子本人的原意,说不定是他的弟子什么的干的。不论。其实也就没说什么,类似于门前流水尚能西吧,叫我们赶紧加油,就这样。
又举了一个例子,连猪都知道要爱一个事物的内涵,而不是爱一个事物的外壳,为什么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呢?不说了,因为我也做不到,所以。但是希望自己能逐渐地学会看事物的本质吧!
重点讨论什么是内涵,那就是看透了以下的东西【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依旧是,知足常乐,尊重事物发展规律,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不必悲伤。生之所求,为何不可以是清欢?
没有情感,那还是人么?圣人不是没有情感,而是没有矫揉造作吧!【无以好恶内伤其身】。
《庄子•大宗师》:大宗师究竟是什么呢?如果和前面说的一样,就不提了。事物变化,我们永远无法把事情看个究竟,拥有自知之明,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就行了。该活着就活着,该死就死,顺其自然。
【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不鉴赏了,怕破坏这句话的意境。当然啦,不要犯养生主篇的错误。这句话,无可奈何地奈何,也比什么都不做强。谁都知道江湖好,奈何江湖干涸了呀!
自然,自然。毋复多言。不要把庄子读得太深,不然感觉自己要出家了。放下的意义,不是认为自己能看透一切,是自己再也不用看,不费那个心思。
我们把那些忘了吧,【人相忘乎道术】。我还有什么不舍得呢?
真正的大宗师,是不可见的,他躲在风里,躲在云里,躲在梦里。
等一阵大风,它会告诉我,我们没在一起,是天意。
《庄子•应帝王》:唔!我不是帝王,本不用学习帝王之道,不过,来都来了,还是看看吧!
基本是继承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过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庄子觉着不用治,而不是以无为为手段达到治的目的。想起陶渊明,嗯,差不多这个样子。
帝王制定了许多规则,为了考核A制定了方案B,人们为了达到B不择手段,哪还管B的本心是A,这或许就是内卷吧!而且,天生的属性都是随机的,帝王按照自己的喜好作出筛选,势必给许多人机会,又将许多人的门路封死,想上来的没有能力,只能弄虚作假。庄子认为,正是因为智慧,使世界变得更加混乱而不是更加安定。可是也许,这也算是世界运行的规律,我想起了智能算法,这个世界真的像一台计算机,我们每个人,或者说,万事万物都是一个算子,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如此,难道不是自然之理么?
所有人都放下武器,放弃智慧,顺从天命,终究是极端浪漫者的空想,虽然庄子的这个思想是对的,但是在现实里不可能存在。所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当第一把武器被制造的时候,当人类为了生存下去而选择杀戮的时候,我们再也没有回头路可走,我们只能越来越智慧。我们,只能接受事实,勇敢面对未知的未来。也许这,也是自然。
依然说,庄子适合用于修心,不适合用于修行,修行还是要看别的书,实事求是,去实践才是。
感情看了这么多,又类似于没看,说了这么多,又觉着白说了。也许事物的发展就是这个顺序,而我也只是在顺其自然,说就说了,没说就没说。依然热爱,依然没事找事,或者愿意,或者不愿意。
随心所欲。
除了文章本身呢,也可以学一些别的,比如原文有哪些趣味,译文有哪些技巧。
去学习了《庄子》的原文和译文以后,我发现翻译部分增加了许多衔接和补充,而不是直接翻译,此为翻译之“雅”的境界吧!
当然啦,我不可能将《庄子》这本书看得完全,但是能知其意二三,就不枉自己逍遥一回。
读完《庄子》,觉着庄子是史上最浪漫的人(我认为),《庄子》是最浪漫的一本书(我认为)。
内篇一共七篇文章,好像已经把握到了主旨了,后面鉴赏一下外篇和杂篇,应该不会再写太多字了。哎哎,这些篇目的名字起的还挺好的,有功夫可以背一背,或者根据内容制作桌游卡片什么的。
扯远了,但是桌游什么的,我记住了,以后会有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