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梁寒郡的小摊》最新章节。
喜欢庄子,是没有时间约束的喜欢。我想了解他,我想完全地了解他,我想用自己的话,把他说一遍。
我不想去了解道家的发展,我也不想把道家思想学得完全,我如果明白“道可道非常道”的道理,就真的不会纠结于了解事物的形式。
我就抓大头吧,抓我看过的,那就是,老子,庄子,列子。这篇文章主要鉴赏《庄子》,当然啦,也想在我的脑海里刻画庄子这个人。
庄子在我的心目中,就是那种帅帅的,仙气飘飘的。他在云中,在风中,无羁地翱翔;他在山巅,在悬崖,独自地抚琴。别人嘲笑他,唾骂他,他从来都不会生气;别人赞美他,夸奖他,他也从不因此得意忘形。他的心里装着快乐,但好像什么都没有装,空荡荡的,他有自己的热爱,但完全不需要别人知道。庄子是一个无拘无束的思想者,是一个快乐的人。他有自己的事情做,陪伴他的是无尽的风景,无穷的宇宙。
我应该向他学习,学习他的快乐,学习他的旷达,学习他的自由。
庄子,庄周,字子休,喜欢写寓言故事。插一句,庄子是南华真人吗!无所谓,庄子就是庄子,他本人绝不会在乎自己是不是仙人呢!
《庄子•逍遥游》:最喜欢的一篇啦,因为高中的时候背诵过!一个人极端地勤奋,并且志向高远,也还是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得志。而且,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不知情的人,他们会抛来嘲笑与冷眼。我们无法为自己辩解,实际上,我们达到自己的目标也好,未达到自己的目标也罢,对于不懂我们的人没有差别,在他们眼里,我们心中的成就根本就不存在。不与夏虫语冰,我们要做的,想自己所爱,做自己所爱,追自己所爱,受伤了自己疗伤,伤好了,就等待,等那一场大风,送我们去南冥。
不知者,不知自己不知,知者对此,几乎是无可奈何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可当我们再仔细一想,我们何尝不是朝菌与蟪蛄?与整个宇宙相比,大鹏如何不是朝菌与蟪蛄?【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于是啊!我们做好自己。不说别人。
也许这个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不一定是自己。但是,也差不多。【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正是因为如此,这个世界上能懂自己的寥寥无几,剩下的都是不懂自己的。既然他们都不懂,他们的赞美或者挖苦,又有什么意义呢?
那么我们应该把全部,或者大部分精力用来提升反思自己,而不是用来反驳他人。好言自得,不逞口舌之快。【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有时候成功是需要内因和外因的,我们努力,同时也要等待运气。量变还没有变成质变之前,我们要像一条鱼一样,潜在渊中,厚积薄发。
至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距离我们就太远啦,这个是我们参考的榜样,但是绝不是我们的行为准绳,我们作为人,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立场,自己的处境,不可能完全向道家大成者学习。如此需要辩证地看待这句话。庄子的理论,已经美成一种艺术了,已经变成形而上的概念了。
那么我们也不用那样清高,说曾经沧海难为水什么的。我们不【越俎代庖】,不是因为我们曾经比庖更加高贵,而是我们不善于庖。这里还有另一个道家思想叫无为而治,太阳出来,我们就应该熄灭灯火,天会下雨,我们就不必亲自灌溉农田,凡事顺势而为,节约资源。以小见大,庄子以为治理天下也该如此。当然,这一段还有其他内涵,即【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我们睡觉,不过三尺床,吃饭也不过一箪食,何必去追求多余出来的东西呢?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我觉着还是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保持一颗平常之心,明白自己的需求,不要创造需求,也不要因为自己过多的欲望没有满足而烦恼。自然,我们的人生还是要有所追求,不过时时刻刻反思到这一句,能让我们变得沉稳冷静,处事泰然。
这段之后的部分,就是劝说不做官,自然面对世界的变迁,与惠子辩论。既然是辩论,那么是以驳倒对方为目的。当我们从辩论中离开,才开始思考【小大之辩】,有人因为小而生存,有人因为大而生存,有人因为小而灭亡,有人因为大而灭亡,有人因为小而有用,有人因为大而有用。总之,无论你是怎样的,天生我才,应该是有所用处,不必过分地去认死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嘛!攻击孔子学说的这一段虽然体现了百家争鸣的优越性,但是放到现在还是不被提倡的。单从这一点来说,我不推荐大家向庄子学习。别人讥讽我,我予以还击,这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不应该主动去讥讽别人,同是天涯沦落人,何必互相为难呢?
口出狂言者,也许是为了浪漫,也许是不被人所理解,也许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许是参悟到了大道理。如此,我们不应该追随多数人的眼光去排挤别人。应给予一定的宽容,当然啦,自己不喜欢的话,也可以接受,这叫能容。通篇假设,【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神话传说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是因为我们的心里一直存在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心中有神话,就变成了一个浪漫的人。自然我们都知道神话不是现实,但是还是带着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情怀生活下去。
大而空空并非空,只是,也许,它的应用场景比较少吧。
当然这里有一个地方很有意思,【世世为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辟平,域),这句话是不是在说,知识产权的价值?唔!技术为王!学识是有用的,科技改变生活。要好好学习哦!最好是学习与劳动相结合,最好的技术,都等待着被实践而被发现。
我们用庄子的思想,尽量去追求思想上的【无所可用】,超然物外,但是因为我们还是需要生活下去,所以,必须一码归一码,精神自由,身心愉悦,而全力追求我们想要追求的事物。我想,这是读《庄子•逍遥游》篇最大的收获吧!
开个玩笑,感觉庄子的辩论能力比较差,总是不合辩论的规则,总是偷换概念哈哈!这一点有点像名家了。有点小俏皮的感觉。
《庄子•齐物论》:据我感觉啊!(我的感觉自然没什么用)齐物论与养生主都在讲人应该如何修身,也就是如何做人,如何收敛自己的脾气秉性,学习看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停留于表象,最终成为一个智慧的人,无惑的人,平和的人,快乐的人,成为一个“与天同寿”(齐物)的人。尤其,齐物论的辩证思想,与马原真的很像,这是中国古典文化,不得不说,细粮中的细粮。
庄子举了许多例子,最后总结出人生的茫然是一种自然现象,谁的青春都是三种mang,忙碌,迷茫,盲目,然而【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世界如此复杂,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来,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更不知道结局在何处?这不应该是人生的常态么?这个世界没有主宰,因为即便假设有主宰,最终的主宰已经无从得知。最明智的道理,就是这个世界其实并没什么确切的道理。我们固然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但要知道,没有谁能完全明白这个世界。
最开始打击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二元论的,大概是庄子了吧!【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请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对与错吧!
比较也只是相对的,在这里我只想持有一种观点,那就是比较的意义不是为了比较,也不是为了证明谁比谁厉害,那都远离了本心。我们比较的目的,应该是证明谁在某个方面更加适合,而不是证明谁比谁强。因为强弱相比是没有尽头的,别人比你高怎么了?这意味着他比你强么?如此观之电线杆子更厉害不是么?事物深挖下去,比较下去,无穷无尽,终究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用比较的眼光看事物,到底还是太劳累了。比较的意义,也许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看谁更合适吧!请不要再延伸出更多的意义了。
圣言绝不是滔滔不绝的说教,它确实是那句万能的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如何能机械教条地照搬照抄?我觉着还是,以道为内修。就是,这里也借三国志姜维传的一句话吧,不要誉成毁败,扶高仰下,能做到这一点,那如何不是一个君子呢?【存而不论,论而不议,议而不辩】。有自知之明,就等于坐拥了一座宝库。这里还有一句辩证的话,用以说明大写的人总是举重若轻,波澜不惊。【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厉害的人总也不是张牙舞爪的。
这段举了几个例子,借人、鱼、鸟、猴的能力、喜爱、审美等各不相同。说明万事万物的不同性,即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也就是不同人制定的规则总是无法适用于所有人,我们自己也不必画地为牢,一切应该实事求是。
人家道家思想真就不是天天混吃等死,只会做梦啥也不想,道家固然有一定的消极成分,但过分的消极总是其他学说的误解。道家不是主动消极,而是
一、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知道事物的演化需要时间,需要等待,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于是不心急,不盲目心急。同时也正是因为事物存在着其固有规律,不因成功而过分高兴,不因为失败而过分忧愁,总是泰然自若,冷暖自知。同时他对自己宽容,也对别人宽容,明白世事无常,人非圣贤,于是心如大海一般宽阔。
二、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凡人之躯,有弱点,有达不到的地方,从不夸张,从不与人做无所谓的比较,于是看起来似乎不上进。但是请明白一个概念,打鸡血立flag激情四射并不等同于上进,要把握事物的形式和内涵的统一与区别。思想纯真,实事求是,不搬弄是非,自然看起来没有权威。
三、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最经典的就是,福祸相依的辩证。因为我们作为人来说,是永远不可能完全了解世界运行的规律的,于是不妄加猜测,心里不装太多的成功与失败。且,正因为学会了辩证思维,他们认为,辩论的是非,终究抵不了事实的是非,你辩论胜了我又如何,依然不能证明你是对的,我辩论胜给你,我也不能由此认为我对。无论谁来,没有保票。这是世界。
由此三点,他们的思想与其说消极,不如说因为有自知之明的智慧而显得不困惑。当然,我更加认为这种修养是对内而不对外的,一个明白道家思想核心的人一般不会劝人做什么,最多是为自己辩护。
人生如梦,不是如梦一般消极,也不是如梦一般虚无,而是与梦一般复杂而无法让人看得完全。
总之不妨,【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大笑一声,拂袖而去,不知所言。
既然看不清,何故在辩论上,在形式上浪费时间,不如自由地做一些事情。于是爱上睡眠,爱上做梦。当然你可以爱上一些别的什么,本质上相同,但就是没有必要说出来,其乐自得。
罔两是影子的轮廓,它受制于影子,总是不自由,于是它去问影子,你为什么如此呢?昨天一个样子,今天又一个样子,变来变去没完没了的。哦,你就非要和你的主人保持同步而没有自己的思想嘛!是啊,影子不自由,导致影子的轮廓不自由,影子的轮廓不自由,因此去质问影子,影子说自己也不想这样,但是【有所待者也】,自己也无能为力(接续了逍遥游篇的待的概念)。影子只能无条件的跟从自己的主人。而主人的肉体是自由的么?主人的肉体也是不自由的,掌管肉体运动的是主人的大脑。那么又是谁约束着掌管着主人的大脑呢?如此询问下去,永远没有终结。这是无穷,这是有所待的无穷,万事万物都受到约束而变得不自由,可我们却想追求自由,难道不是一场笑话?正因如此,自由才是一个美好的概念呐!自由与不自由是辩证来看的,整篇齐物论都是在辩证地看待问题,达到万物齐观的目的。实物的本质,好像总是大同小异的成分。
说完了万事万物之间存在的统一性,接下来就是说庄子物我两忘。【栩栩如生】,出自,《庄子•齐物论》,讲的就是庄周梦蝶。哇,没想到庄子你不声不响的给我们制造了成语来玩啊!那庄周梦蝶也是成语啊!哈哈,但不是原文了。不打算在这里说那么多成语的,这些古典的著作里的成语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梦里的我们,哦,叫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谢谢你李煜,不然我不知道怎么高效低形容这段文章了。庄子一觉醒来,想起了自己的名字,想起来自己地位,想起了自己的痛苦,这种感觉不是我们所有人都会经历过的么?何为大文章,那就是用最简单最短小的话,说明白最通用最普遍的事与情。可能庄子并不是不能区分自己是人还是蝴蝶,而是因为他太想做一个蝴蝶了,太想继续留在美梦之中了。这么说来,如果梦见最喜欢的人,谁又不愿意继续留在梦里呢!但是啊,我们还是应该勇于面对这个冰冰凉凉的现实,喜欢梦可以,但不要贪杯哦!
相同和不同的辩证思考。齐物论!很想借《庄子•德充符》的话来总结,唔,其实这句话就基本上是庄子全篇的主旨了吧!【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本篇的眼睛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是为齐物论,但其实说了一面,另一面也呼之欲出了。辩证啊!辩证。
《庄子•养生主》:最开始学习的应该养生主中间的一个故事叫庖丁解牛,好像解释了什么叫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最高端的人遇到困难,从不因为自己太强而懈怠,又因为心中多了许多有效的理论,最终能做到游刃有余,张弛有度。厉害的厨子不会将刀砍坏,真正懂得养生之术的人,也总是跳过养生条条框框的硬约束,跳过了表象,最终懂得养生的真谛。
那么刚开始就提出了一个概念,一个典型的南辕北辙的例子。我们挖空心思学习养生之术,这种做法本身就在伤害身体,岂非南辕北辙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们生命有限,不能在所有的地方都固执地坚持下去,因为即便坚持,也达不到我们的目标,反而还损害身体,这不是很糊涂嘛?人生短暂,不要什么都做,要有所取舍才是啊!
凡事顺其自然,无论是谁面对简单的事物都会觉着简单,我们应该轻松应对;无论是谁面对困难的事物都会觉着困难,我们应该严阵以待。凡事顺其自然,可谓养生之道。第一,接受上天的给予,不管是好是坏,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接纳自己,做好自己。第二,接受事物的演化规律,该学习时学习,该操劳时操劳,该休息时休息,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顺其自然。第三,该哭就哭,想笑就笑,不要强行忍耐,哭与笑都是人的自然情感,自然要随势而发,随势而止。此三者,是谓【安时而处顺】,也是得养生之术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