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摸鱼人的自我修养》最新章节。
清晨六点钟,天津卫的老街刚刚苏醒。我推开“大福来“那扇油亮的木门,扑面而来的是绿豆面锅巴特有的焦香,混着麻酱和腐乳汁的浓郁气息,像一双温暖的手,轻轻抚过旅人疲惫的面颊。
“来碗锅巴菜,多搁辣子!“我对着雾气氤氲的厨房喊了一声。话音刚落,就听见角落里传来“哧“的笑声。转头看见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正用缺了口的青花瓷勺搅着碗里的卤汁。她面前摆着两碗锅巴菜,其中一碗纹丝未动,碗边还靠着一根油条。
“小伙子头回来吧?“老太太把另一碗往对面推了推,“坐这儿,陪老太婆说说话。“她说话带着老天津卫特有的腔调,像掺了蜂蜜的豆浆,甜而不腻。
我这才注意到她穿着藏青对襟褂子,领口别着枚褪色的红星徽章。她搅动卤汁的动作极慢,让每一片锅巴都能吸饱汤汁。“大福来的锅巴菜啊,得用静海绿豆面,烙得外脆里嫩。“她忽然用筷子夹起一片锅巴,在晨光里透着琥珀色,“你看这蜂窝眼儿,得像马蜂窝似的才正宗。“
这时老板端来我的锅巴菜,撒香菜时特意说了句:“张奶奶今儿又带老李那份啊?“老太太没答话,只是轻轻拍了拍那个空碗。我注意到她手腕上有道蜈蚣似的疤痕,在苍老的皮肤上格外扎眼。
“五八年修海河那会儿,“老太太突然开口,声音轻得像在自言自语,“我们突击队三天三夜没合眼。最后那天半夜,老李偷跑回营地,用搪瓷缸子给我端了碗锅巴菜。“她手指无意识地描摹着碗沿,“那时候哪有现在这些料,就是白水煮的锅巴,撒把盐。可那滋味......“
她忽然把对面那碗锅巴菜的卤汁倒进自己碗里,动作熟练得仿佛演练过千百回。“后来每周末,我们都要来大福来吃早点。他总说'淑兰,等退休了天天陪你吃锅巴菜'。“老太太夹起浸透卤汁的锅巴,在晨光里微微发颤,“这傻子,说话不算话。“
窗外传来叮铃铃的自行车铃声。1976年的某个清晨,26岁的张淑兰也是这样坐在大福来里,看着她的李卫国满头大汗地冲进来,军绿色挎包里露出油条的一角。“抢险表彰会改今天了!“他囫囵吞下两片锅巴,临走时突然转身:“晚上给你带小八件!“那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姑娘知道吗?真正的好锅巴菜...“老太太忽然把油条按进卤汁里,“得把油条泡到刚刚软,芯儿里还留着点脆劲儿。“她眼角细碎的皱纹舒展开来,“就像过日子,不能太软和,也不能太硌硬。“
我看着她用缺口的勺子把卤汁淋在那碗始终没动的锅巴菜上,突然明白为什么老板刚才撒香菜时特意多抓了一撮。玻璃窗上的水汽渐渐散去,阳光斜斜地照在那枚褪色的红星徽章上,映得碗里的腐乳汁泛着温柔的光。
“尝尝这个。“老太太推过来个小碟子,里面是自家腌的韭菜花,“老李当年最得意这口。“咸鲜里带着微微的辛辣,竟让舌尖尝出些岁月的醇厚。此刻的晨光里,锅巴吸饱卤汁的沙沙声,瓷勺碰碗的叮当声,还有门外渐渐热闹起来的市井人声,都成了最好的佐料。
临走时,老太太坚持要付我那碗的钱。“老李要是在,准得骂我怠慢客人。“她笑着把两摞碗叠好推给老板,动作利落得不像古稀老人。我看见老板悄悄把那个空碗收进后厨,就像收起某个心照不宣的秘密。
推开店门时,初春的风还带着凉意。回头透过玻璃窗,看见老太太正对着空碗小声说着什么,晨光给她银白的发梢镀上金边。那碗无人动过的锅巴菜,卤汁应该已经浸透了每片锅巴,就像某些记忆,经年累月,反而愈发清晰饱满。
走在天津的老街上,忽然想起老太太手腕上那道疤。五八年海河工地的铁锹,七六年抗震救灾的瓦砾,还有此后四十年独自走过的晨昏——所有疼痛与思念,最终都化作了清晨餐桌上一碗热腾腾的锅巴菜。那缺了口的青花瓷勺搅动的不只是卤汁,更是一个城市最温暖的记忆。
转过街角时,隐约又闻到了绿豆面锅巴的焦香。这味道会飘过许多个这样的早晨,飘进每个懂得等待的灵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