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摸鱼人的自我修养》最新章节。
清晨五点的天津城,薄雾笼罩着老城区青灰色的瓦顶。刘记炸糕铺的油灯已经亮起,刘福来正在案板前揉面,那双布满老茧的大手在糯米团里来回翻动,发出“啪啪“的声响。
“掌柜的,头锅油热了!“小伙计二柱子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
刘福来擦了擦额头的汗,把包好豆沙的糯米团子轻轻滑入油锅。“滋啦“一声,金黄的油花欢快地包裹住雪白的团子,香气顿时溢满了整间铺子。
这就是后来名震津门的耳朵眼炸糕。要说这名字的来历,还得从这条特殊的胡同说起。
刘记炸糕铺的位置实在特别,铺面紧挨着一条仅有一米来宽的狭长胡同。这胡同窄到什么程度?两个瘦子并肩走都得侧着身子。老天津卫都管这儿叫“耳朵眼胡同“,意思是窄得跟耳朵眼儿似的。
“刘掌柜,今儿个炸糕给我留五个!“绸缎庄的周老板撩着长衫下摆迈进门来,“昨儿个没买着,家里老太太念叨一晚上。“
刘福来笑着应声:“得嘞!特意给您留着呢。“手上不停,用长筷子翻动着油锅里的团子。
这炸糕生意是越来越红火了。自打三年前刘福来从父亲手里接过这门手艺,就凭着真材实料和祖传技法,愣是在这犄角旮旯做出了名堂。每天天不亮,等着买炸糕的街坊就能排到胡同口。
“要我说啊,您这炸糕就该叫'耳朵眼炸糕'。“周老板接过油纸包,突然说道,“您看啊,铺子挨着耳朵眼胡同,这炸糕又圆又鼓,活像个小耳朵。再说了,这么窄的胡同都能飘出香味去,可不就是钻进人耳朵眼里了嘛!“
这话引得排队的人都笑起来。刘福来也乐了:“周老板真会说笑。“
谁承想,这随口一说的名字,第二天就在街坊间传开了。
“耳朵眼炸糕,来两个!“
“掌柜的,耳朵眼炸糕还有吗?“
不出半月,“耳朵眼炸糕“的名号就在天津卫叫响了。连带着这条原本不起眼的小胡同,也成了城里人尽皆知的地界。
这天晌午,刘福来正在收拾灶台,忽然听见胡同里传来争吵声。出去一看,原来是两个推独轮车的为了争道吵起来了。
“各位街坊给评评理!“卖糖葫芦的老王气得脸红脖子粗,“这胡同本来就窄,他非跟我挤!“
对面卖针头线脑的老李也不相让:“明明是我先来的!“
刘福来赶紧上前劝和:“二位消消气,这样,我出个主意。“他指着自家铺面,“往后啊,您二位谁先到,就把车停我铺子门口。我每天给留两个炸糕,就当是给让路的酬谢。“
这话一出,两个老汉都不好意思了。老王挠挠头:“刘掌柜仁义,我们哪能要您的炸糕...“
“就这么定了!“刘福来拍拍二人的肩膀,“都是街里街坊的,和气生财嘛!“
从此以后,这耳朵眼胡同再没为争道吵过架。而刘记炸糕铺的名声,也随着来来往往的商贩,传遍了天津卫的大街小巷。
如今走进耳朵眼胡同,依然能闻到那熟悉的甜香。刘家的后人依然守着祖传的手艺,那金黄油亮的炸糕,依然像一个个小耳朵,静静地聆听着天津卫的市井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