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最新章节。
- 蒸笼内壁刷一层薄油(或铺一张湿纱布,纱布四角要留些余量,避免蒸好后粘连),将发酵好的面糊倒入蒸笼中,用刮刀轻轻刮平表面(动作要轻,不要用力按压,保留面糊中的气泡)。
- 把备用的枸杞和葡萄干均匀撒在面糊表面(轻轻按压一下,防止蒸的时候脱落),再用保鲜膜盖在蒸笼上(留一条小缝透气),放在温暖处二次发酵20分钟(面糊表面再次鼓起,变得蓬松即可)。
5. 蒸制与冷却:
- 蒸锅里加足量冷水,放入蒸笼,中火加热(先中火让温度缓慢上升,避免面糊突然遇高温回缩),水开后转大火蒸25分钟(从水开计时,蒸的时间根据糕的厚度调整,厚度超过3cm需加5分钟)。
- 蒸好后不要立即开盖,关火焖5分钟(“虚蒸”环节必不可少,防止温度骤降导致糕体塌陷),再缓慢揭开锅盖。
- 用牙签插入糕体中心,拔出后无湿面糊粘连,说明已经蒸熟;取出蒸笼,放在通风处冷却至不烫手(约20分钟,冷却后再切,避免变形)。
6. 切块与食用建议:
- 冷却后的杂粮蒸糕用刀切成4cm×6cm的长方块(切前在刀身抹点清水,避免粘刀,每切一刀擦一次刀面,确保切面平整)。
- 热吃:蒸好后直接吃,口感松软香甜,红枣和葡萄干的甜味融入杂粮中,带着淡淡的谷物香,配一杯热豆浆正好。
- 凉吃:冷藏后口感更紧实,适合当零食,咬着有轻微的弹性,不发柴不粗糙,老人小孩都能嚼动。
- 特殊处理:若蒸好的糕有点发黏,可放回蒸笼,中火再蒸5分钟;若口感偏硬,说明发酵不足,下次可延长第一次发酵时间10分钟。
7. 成品特点:
- 蒸糕呈浅金黄色,表面点缀着红枸杞和紫葡萄干,看着就有食欲。用手轻轻按压,能快速回弹,质地松软却不松散。入口先是杂粮的清香味,接着是红枣的甜香和葡萄干的微酸,口感细腻无粗渣,咽下去后喉咙里还留着淡淡的米香,完全不硌牙、不发柴。李阿婆尝了一块,眼睛瞬间亮了:“这才是我以前蒸的糕味!软乎乎的,还带着甜香,比我年轻时蒸的还好吃!”
三、摊前回暖客盈门,反转和解化干戈
晚星帮李阿婆把新蒸好的杂粮蒸糕端到摊前,刚掀开蒸笼布,热气裹着香甜的杂粮味就飘了出去,很快引来了晨练回来的张大爷。张大爷凑过来闻了闻:“阿婆,今天这糕闻着不一样啊!以前总觉得发柴,今天这香味,隔着老远就闻到了。”
晚星笑着递上一块:“张大爷,您尝尝,用新磨的杂粮面和真酵母蒸的,还加了红枣和葡萄干,软乎得很。”张大爷接过咬了一口,连连点头:“好!好!这糕软嫩,还不齁甜,正合我这牙口!给我称两块,带回家给老伴也尝尝。”
消息传得快,没一会儿,摊前就排起了小长队。卖菜的王婶买了三块,说要给上学的孙子当早餐;隔壁村的李嫂直接要了一斤,说家里老人爱吃杂粮;连之前说糕不好吃的赵婶,尝了一块后也笑着说:“阿婆,你这糕终于恢复以前的味道了,以后我天天来买。”
李阿婆忙着称重、找钱,脸上的愁云散了,手脚也麻利起来,缠着绷带的手指灵活地翻找着零钱,嘴里不停说着:“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晚星在一旁帮着递糕,谢景渊则帮阿婆把空了的陶盆重新装满新和好的面糊,准备再蒸一锅。
正忙得热火朝天,巷口传来一阵脚步声,赵老三拎着个布袋子走了过来。他穿着件油亮的黑夹克,肚子圆滚滚的,脸上带着几分不自在,走到摊前犹豫了半天,才低声说:“李阿婆……我来跟你赔个不是。”
众人都愣住了,李阿婆也停下了手里的活,看着他。赵老三把布袋子递过来,里面装着一袋新的玉米粉和一包酵母:“前几日是我糊涂,听了别人的话,觉得你这摊挡了我的生意,就偷偷换了你的杂粮面、给你送了假酵母。昨天我娘来你这买糕,回去跟我说,你这糕是她吃了十几年的老味道,关了太可惜……我这才知道自己错了。”
他挠了挠头,脸上泛红:“我那杂粮铺刚开,不懂规矩,总想着抢生意,忘了做生意得讲良心。你这摊开了十五年,街坊邻居都认你,我不该用歪心思。这袋面和酵母是赔给你的,以后我再也不捣乱了,还能帮你进货——我认识杂粮产地的农户,能拿到新鲜又便宜的杂粮面。”
李阿婆看着他,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罢了,谁还没犯过错呢。你娘也是老街坊,常来我这买糕。做生意是要讲良心,不是靠挤兑人。”她接过布袋子,“以后你要是想学着蒸杂粮糕,我也能教你,咱们老街的摊贩,本该互相帮衬,不是吗?”
赵老三眼睛一亮,连忙点头:“谢谢阿婆!您放心,以后我肯定守规矩,还能帮您照看摊位——您年纪大了,搬蒸笼、扛面粉的活,我来干!”说着就撸起袖子,要帮阿婆把蒸笼搬到灶上。
晚星笑着对赵老三说:“既然你想好好做生意,以后咱们‘柳氏食道’也能帮你——这杂粮蒸糕的配方,你要是想学,我可以写下来给你,咱们一起把老街的杂粮生意做好,让大家都能吃到正经的好东西。”
太阳渐渐升高,晨雾散得干干净净,阳光洒在李阿婆的杂粮摊上,蒸糕的热气袅袅升起,混着杂粮香和笑声,飘满了整条巷子。李阿婆看着眼前排着队的客人,看着忙着帮忙的赵老三,又看了看身边的晚星和景渊,手里捧着块刚蒸好的糕,心里暖乎乎的——这摊没倒,老味道没丢,连曾经的对手都成了帮手,日子总算又有了盼头。而案上那袋新的杂粮面,正等着明天被揉进面糊里,蒸出更香甜的糕,喂饱老街人的清晨与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