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最新章节。
他从未想过,一个小小的太学生竟敢当众指责自己。
而赵桓则被吓得瘫倒在地,连连磕头谢罪。
“父皇息怒!”徽宗身边的某位皇子突然开口,试图缓和气氛,“儿臣以为,陈东所言虽重,却也不失为肺腑之言。
与其责怪他人,不如自省其身。”
赵佶眉头微皱,沉思片刻后挥了挥手:“罢了,此事暂且放下。
朕自有分寸。”他转头看向郑居中,示意由他主持继续会议。
然而,众人离去后,赵佶独自伫立窗前,望着远处渐暗的天空,久久无语。
赵佶虽满心怨恨,却只能眼睁睁看着陈东风光无限,只得将怒火转嫁到赵桓身上。
赵桓无奈地承受着父亲的斥责,挨骂之后被赶走,赵佶的怒气稍减,随即转向群臣。
徐悟锋击败蔡攸大军后,进逼河北,新任大名府留守权邦彦多次请求增援。
东昌府、高唐州等地官员因贼寇逼近而寝食难安。
贼寇又威胁京畿和应天府,频繁演练兵马,让应天府留守忧心忡忡。
最令赵佶头疼的是,梁山贼寇势力渐长,东京粮价飞涨,梁山水泊成为交通要冲。
外部压力已重,内部又冒出陈东这样的隐患。
殿内众人皆非愚钝之辈,自十五万大军溃败后,无不日夜忧虑河北与京畿安危,更担忧自身处境。
无人知晓梁山贼寇还能平静多久,听说他们在山东分田授地,徐悟锋还设六部,虽未称王,却已有国之雏形。
一旦徐悟锋解决眼前问题,京畿与河北必将动荡,天下亦随之震动。
王庆在荆湖作乱,田虎横行河东,数月前摩尼教在池州叛乱,杀害知州苗尚高,此事也让赵佶心惊。
摩尼教曾有过反叛记录,若再起事端,局势将更加难以掌控。
赵佶焦虑地问郑居中:“与西夏议和进展如何?”
郑居中答道:“西夏同意议和,但要求巨额岁币。”
当年李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建国号大夏,致信宋廷求认,却被宋仁宗严拒,下令剥夺其官职,并悬赏捕杀李元昊,承诺谁能取其首级,即可封为定难军节度使。
李元昊当然不会坐视不理,于是宋夏之间接连爆发了三场大战: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史称“镇戎三败”。
这三场惨败让宋廷震惊不已,当时 ** 吕夷简感慨道:“一战不如一战,令人惊骇!”
然而到了赵佶即位时,形势已发生逆转。
西夏国小力弱,如何承受连年的战事消耗?
加之内部问题频出,宋朝对西夏的战争逐渐占据优势。
若非女真势力崛起,西夏可能已被 ** 。
这一年,西夏处境艰难,土地被宋军逐步蚕食。
此时宋廷突然派使者前来议和,西夏方面自然欣喜若狂。
但得知梁山好汉横扫山东、河北,连禁军都难以招架时,西夏人蠢蠢欲动,想要趁机获利。
赵佶听后不悦地说:“夏人索要岁币便给,朕只盼速议和停战,让西军回朝平乱。”
“宿元景那边有消息了吗?”赵佶问。
王黼出列奏报:“陛下,按行程推算,宿太尉刚到青州,恐怕还来不及传信。”
赵佶愈发焦虑,说道:“西军一时无法入关,招安又不知能否成功。
若梁山贼寇作乱,该如何是好?”
郑居中进言:“陛下,梁山贼寇擅长收买人心。
臣建议陛下颁布圣旨,赦免山东、河北叛乱为匪者,并免去一年赋税徭役。”
赵佶点头称许:“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
群臣商议许久,却无更佳对策。
在西军返回平叛前,一切谋划不过是空谈。
这时,一个小太监来报:“启禀陛下,赵明诚大人在外求见。”
“快请他进来!”
赵佶顿时精神一振。
若梁山能接受招安,不论真假,至少短期内能让他安心。
梁师成、杨戬、郑居中等人亦面露诧异之色,此次招安如此迅速便见成效,实在出乎意料。
过了一会儿,赵明诚满身风尘地赶回来了。
他一路上未曾停歇,刚回到东京城便直接入宫面圣,连家都没回。
“微臣赵明诚,叩见陛下!”赵明诚立刻跪拜于地,看到殿内有诸多大臣在场,心中略感诧异。
赵佶急切地问:“赵爱卿平身,那徐贼是否愿意归顺?”
赵明诚思索片刻后回答:“徐贼提出若要归顺,需朝廷派遣三千工匠,再加五百名太学生。”
此言一出,在座的大臣们顿时议论纷纷。
这徐悟锋实在不知分寸,三千工匠已是极大要求,居然还敢开口要五百名太学生!
赵佶闻言震怒,拍案而起:“真是贪得无厌的叛贼!朕已授予他节度使之职,又赐开府仪同三司,他不仅不知感激,竟还狮子大开口!”
“好个悖逆之徒!分明是在蓄积力量,此人野心昭然若揭!”
礼部尚书白时中率先站出反对:“陛下,绝不可答应徐贼的要求。”
尚书左丞薛昂亦附和:“若将五百太学生交付梁山,陛下苦心创办太学,岂非为徐贼做了嫁衣?”
郑居中补充道:“听说梁山正研制新型石炮,若给予三千工匠,岂不是助长贼势?将来更难制伏。”
众大臣相继发言,一致认为不应满足梁山的条件。
“住口!”见群臣争论不已,赵佶呵斥道。
待殿内稍作安静,赵佶转向赵明诚问道:“若朕拒绝这些条件,那徐贼是否真会拒绝归顺?”
赵明诚吞咽一下,答道:“陛下,徐贼确是如此态度。
若陛下不愿妥协,他另有一条件。”
赵佶眉头紧锁:“什么条件?”
赵明诚鼓足勇气继续说道:“徐贼遣人传话,如陛下真心招抚,须将一名帝姬许配,否则便接受之前提出的条件。”
话音刚落,赵佶面前的茶杯猛然飞出。
群臣皆望向赵佶,只见他面色阴沉,呼吸粗重如拉动风箱。
“好个逆贼,竟敢觊觎朕的女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殿内,唯有赵佶的怒吼回荡。
第五〇〇章 直上天河下帝畿(第四更)
赵明诚返回住处时,衣衫已被汗水湿透,脑海中仍浮现着刚才赵佶震怒的模样。
人一旦动怒,绝非寻常之辈所能承受。
然而,怒气平息后,依旧得直面现实。
徐悟锋提出的两项条件,赵佶终究要选择一个接受。
正如鲁迅所言,人性往往倾向于妥协调和。
此前赵明诚提到梁山需五百太学生与三千工匠时,赵佶便觉太过分。
可当徐悟锋提出迎娶帝姬的要求,赵佶却觉得太学生和工匠的要求远不及此重要。
失去一些太学生和工匠,赵佶或许会觉得吃亏,但若将帝姬嫁予强盗头目,这对他的尊严而言则是莫大的羞辱。
实际上,徐悟锋虽有意迎娶帝姬,但考虑到赵佶的颜面,此事多半难以达成。
于是转而索求太学生和工匠。
帝姬虽贵,却不及实际利益来得实在。
经过权衡,赵佶最终应允了太学生和工匠的要求,并采纳梁师成等人的建议,将陈东等人送往梁山。
如此一来,不仅让赵佶得以耳根清净,还算是两全其美。
赵明诚一路奔波,终于可以稍作休憩。
待太学生和工匠集结完毕,他会亲自带领他们前往青州。
小妾见赵明诚归来,欢喜异常,立刻端上茶水,问道:“官人,为何这般早归?难道招安之事已成?”
赵明诚接过茶水饮了一口,说道:“尚未解决,那些强盗提出了无理要求,我此次回来是向陛下请示。”
“原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