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最新章节。
小妾点头表示理解,略作沉思后又问:“官人,可曾见过姐姐?”
赵明诚神情微滞,答道:“倒是见过一面……”
小妾观察到他的异样,关切地问:“发生何事?莫非姐姐惹你不快?”
赵明诚不敢面对李清照,但在小妾面前并无顾虑,遂将那天会面的情况详细讲述。
小妾听罢,眸光闪烁,忽然掩面哭泣起来。
赵明诚吃了一惊,急忙将她拥入怀中,柔声问道:“出什么事了?可是有人欺负你?”
那侍女抬眸望向他,泪光闪烁,哽咽着说道:“老爷……听说夫人在您面前说了不该说的话,我心里实在不安,她是怎可这般待您!”
赵明诚勉强笑了笑,回应道:“你误会了,她并非有意冒犯。”
侍女急切地说:“常言道:夫为妻纲。
她竟敢质问您,实在不该。
这次我去,定要替您讨个公道,绝不能让您吃亏。”
赵明诚听后心中一暖,却又皱眉道:“她本就是这种性子,你何必与她争执?”
侍女含泪道:“老爷,您不会真的打算把她接回来吧?”
“这……”赵明诚沉吟不语,想起李清照当时的神情,心头便涌起烦忧。
他深知若将李清照带回,日后必定要面对无休止的冷脸相对。
侍女撒娇般说道:“老爷,她为了区区小事就给您脸色看,哪有半分贤妻的样子?那些盗匪何其猖獗,连朝廷大军都无法阻挡,老爷又怎能应付?”
“您才高八斗,肩负重任,与其枉送性命,不如保全自身,以图将来更好地报效国家。”
“她虽工于辞章,却不懂这些道理,只会一味责备您,真让我难以释怀。”
赵明诚闻言满心欢喜,感慨道:“还是你最了解我!人生自古谁无死,但求死得其所。
我堂堂七尺男儿,怎会惧怕一时生死?”
“只是眼下国家多难,正是我尽忠报国之际,故而不得不如此。”
侍女点点头,继续说道:“要是夫人能想通就好了!让奴婢随行,也好开导她,让她知晓您的良苦用心。”
赵明诚气愤地打断:“和她还有什么好谈!我们结发多年,她竟不如你懂得我的心意,令我倍感失落。”
侍女抹去泪水,嘴角却浮现一抹笑意,口中又道:“老爷莫要动怒,相信夫人只是暂时糊涂,一旦明白过来,必然也会如我这般支持您。”
赵明诚道:“我知道你心地善良,无需为她说情。
去安排些酒菜来。”
小妾听后欢喜,转身离开。
她知道赵明诚心意已定,便不多言语。
望着她的背影,赵明诚叹息一声。
若李清照也能如此乖顺,他也不必这般苦恼。
那天在青州城外相逢,赵明诚一眼便知,往昔的平静日子不再。
最让他挂怀的是王师中的话,提到李清照常出入节度府,与徐悟锋交情匪浅。
即便赵明诚再宽容,也难以释怀。
他总觉得,身为自己的妻子,这般行为实在不妥。
朝廷正筹备西军平叛,西军一旦抵达,梁山贼寇必然溃散。
那时,李清照恐怕难逃责罚,甚至可能牵连自身。
赵明诚忆起徽宗盛怒的模样,不禁心生悔意。
“糟了,竟忽略了这一层!”
起初,他只担忧自身处境,未料及更深远的影响。
如今想来,倍感庆幸。
他好不容易重获官职,若因此事受阻,实难承受。
“此事须当面问个清楚。”
赵明诚决心查明 ** ,一旦证实,他将不得不有所行动。
……
五百太学生与三千工匠,虽人数众多,对赵宋而言却不算难题,短短数日便齐备。
徽宗虽奢侈,但太学管理有方,每年招收三千余人,最长学制可达八年。
此外,科举制度被废,人才皆从学校选拔,太学由此达到鼎盛。
由于太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而官职数量有限,导致毕业生就业愈发艰难。
大部分太学生毕业后无法获得职位,尤其是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
许多人只能担任私塾先生、小吏或幕僚,甚至有些人彻底失业。
赵佶起初对此颇为不满,但冷静后认为,把这些学生送去梁山反而能为朝廷减负,免得他们整日空谈政事扰人心绪。
陈东出身贫苦,却因才华出众早早成名,性格豁达不屈。
他在太学求学已四年,直到靖康之乱仍未找到官职,这足以说明太学生就业困境。
陈东之所以敢于直言,一是出于对国家的热忱,二是为了积累声望以助未来仕途。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皇帝竟下令将他送往梁山,而且他在这五百人的名单中位列首位。
此消息令他无比沮丧,虽不至于绝望,但也对朝廷充满失望,觉得被背叛了。
与陈东同列的还有欧阳澈、李若水、徐揆、石茂良等太 ** 。
赵佶借此机会,将这批活跃分子尽数交由徐悟锋处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好个赵宋朝廷,既不容我陈东,那便去梁山又如何?他日重返东京时,定让你们追悔莫及!”
陈东双目赤红,似有烈焰燃烧,他起身提笔饱蘸墨水,在墙上写下:
五丁仗剑决云霓,直上天河下帝畿。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这是张元投奔西夏前满怀愤慨所作的诗篇。
青溪洞源村村正方有常,是此地的一大祸患,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宋徽宗赵佶为修建艮岳,在江南设立苏杭应奉局,派遣朱勔等人前往东南各地,搜罗民间花石竹木及珍奇异宝。
青溪盛产竹木漆料,成为应奉局的重点掠夺区域。
朱勔在此大肆搜刮奇花异石,方有常则是他的得力助手。
当地百姓对方有常深恶痛绝,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方腊与梁山约定,计划在腊月起兵 ** ,他以摩尼教为纽带,秘密组织民众,积极筹备 ** 事宜。
为了增强影响力,摩尼教智囊团决定借助《**》来为方腊造势。
有人说道:“十千加一点,冬尽始称尊。
纵横过浙水,显迹在吴兴。”
其中“十千”即为“万”,顶部加一点便是“方”,“冬尽”则指腊月,恰好对应方腊之名。
称尊意味着登基称帝,预示着方腊将南面称帝。
《**》共绘有六十幅图像,象征六十个预言,最初用于推演唐朝命运,但袁天罡与李淳风却意外预测出此后数千年历史。
自《**》问世以来,所有预言均一一成真。
歌谣迅速传播,部分地区流传“粮食登场官府抢”“石塔露水腊为王”等说法,使得睦州地区暗潮汹涌。
许多受压迫的百姓内心期盼着方腊 ** 。
方腊即将 ** 的消息很快传入方有常的三子方庚耳中。
方庚听后惊恐万分,双眼失神,急忙赶回家告知父亲。
“爹,大事不好了,方腊他们要 ** 啦!”方庚气喘吁吁地进入大厅说道。
“你说什么?”
正在喝茶的方有常闻言,刚入口的茶水竟喷了出来,他慌忙起身,目光呆滞地盯着前方。
“不得了了!如今青溪到处传言,说方腊得到天书,打算效仿唐朝陈硕真,准备 ** 称王呢!”
方庚将自己所闻告知方有常,“竟然真的要行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