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最新章节。
吴用沉思片刻后道:“或许是因为牢狱环境恶劣,致使宋公明染疾,但此地荒凉,何处能寻得良医?”
穆弘答道:“若想寻医,只能前往揭阳镇,前方尽是无人之地。”
听罢,晁盖立即决断:“那咱们即刻动身前往揭阳镇,公明贤弟病重,一刻也不能耽误!”
话音未落,宋江忽然呕出一大口血,浑身剧烈颤抖,双眼翻白,模样甚是骇人。
“公明贤弟!”晁盖惊呼,赶忙扶住宋江,却发现他不久后便彻底失去了生机。
“公明兄!”花荣脸色大变,扑至宋江身边试图唤醒他,却发现已毫无反应。
再探其鼻息,竟已无一丝气息。
……
宋江离世,令人心生感慨。
在晁盖等人的安排下,他的 ** 被妥善安置,并送往济州安葬。
与此同时,宋太公闻讯悲痛欲绝,匆忙筹备丧仪,因宋江身份特殊,只能低调处理后事。
另一边,晁盖在得知江州局势变化后,迅速召集族人,准备迁往梁山泊。
东溪村的百姓得知晁盖的决定后,无不感到忐忑不安。
晁盖的势力范围内也开始出现分歧,毕竟并非所有人都认同投靠梁山的想法。
近年来,追随晁盖的江湖人士大多愿意加入梁山,而晁盖最初结义的那些老友,习惯了安稳生活,对再次冒险显得犹豫不决。
梁山虽已壮大至六千五百人,但在普通百姓心中,仍无法与朝廷相提并论。
世人大抵如此,总是倾向于依附胜利的一方。
吴用果断表态:“哥哥无需多言,我们不能再拖延。
愿意同行的随我们一起走,不愿去的各凭意愿,只带上可靠之人即可。”作为读书人出身的他,深知官府的行事风格,招安失败后,朝廷定会调集更多兵力进行围剿。
上一次出动五万大军,下次或许就是十万。
吴用深知,若自己留在原地,必将面临官府的追捕。
晁盖对此深信不疑,立即召集东溪村的乡亲们。
他的家业庞大,却无法携带全部财物,仓库里的数万铜钱太过笨重,粮食与食盐也尽数分给了村民。
最终,约三百名亲信愿意跟随晁盖前往梁山,每人分得五两银子,即刻兑现。
抛下所有财产后,晁盖带着金银细软以及这些心腹,与吴用一同前往梁山泊。
梁山方面早已接到消息,徐悟锋迅速派遣阮家兄弟乘船至郓城县外,公开迎接晁盖一行。
如今济州、郓州一带,皆为梁山控制,来去自如。
即便梁山好汉公开身份前往济州城,张叔夜多半也不敢贸然抓捕。
缘由很简单,只要稍有动作,下一刻梁山大军可能便兵临城下。
看到梁山兵马逼近,郓城县的差役与守军迅速闭门不出,个个噤若寒蝉,生怕惹祸上身。
新任县令宗泽立于城头,眼见梁山众人趾高气扬,内心虽怒火中烧,却也无计可施。
自从徐槐被劫后,朝廷委派宗泽接任此职。
虽仅到任几日,他已对梁山有了深刻认识。
然而越深入了解,宗泽越发感到不安。
宗泽出身贫寒,其父为读书人,加之天资聪慧,自幼奠定扎实学问根基。
成年后迁居他乡,见识渐广,不到二十岁便辞别家人游历四方,历时十余载,求学之处多达数十地。
元佑六年,三十三岁的宗泽参加科举考试,不顾规定字数限制,尽展才华,洋洋洒洒写下万余字,直指时政弊端。
他还大胆批评朝廷轻信谗言流放蔡确,称“朋党之祸由此开端”。
正因如此,考官担心触怒圣意,将其列为末等,仅授予“赐同进士出身”。
否则凭宗泽才智,岂会蹉跎至晚年仍仅为一介知县。
从元符元年至政和四年,十六年间,他相继担任莱州胶水、晋州赵城、莱州掖县、衢州龙游四县县令。
宗泽为官二十多载,无论身处何地,皆勤勉尽责,造福百姓,政绩斐然,深受民众爱戴与信任。
遗憾的是,如今赵宋王朝奸佞当权,纵使宗泽政绩显着,也难以获得晋升重用。
多年宦海生涯,宗泽怎会不知匪患厉害,但相较梁山,先前所遇不过小巫见大巫。
宗泽深知自己对梁山的认识尚浅,但这更让他忧心忡忡。
且不说宗泽心中所思,晁盖、吴用等人已被阮氏兄弟接往梁山。
徐悟锋早为晁盖等人备下宴席,意在欢迎他们到来。
晁盖即将上山的消息让徐悟锋十分欢喜,尤其宋江已故,这更让他心情愉悦。
此时,方腊等人已离开多日,双方协议已成,婚期也定,正准备返回江南筹备。
徐悟锋此刻心情极佳,晁盖在齐鲁江湖的地位无需赘述。
如今投靠梁山虽未显着增强其实力,却提升了声望。
话说回来,晁盖真是选了个好时候,梁山正计划 ** ,他此时加入,算是搭上了末班车。
否则,待徐悟锋率军东进,席卷齐鲁时才来投奔,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而且,与晁盖一同加入的还有吴用这位智谋之士,以及戴宗这样脚程快的人。
别看他平日里使些损招算计别人,就以为他徒有虚名,不懂军略。
实际上,吴用非常聪明,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
他不是那种善于预测战局或精通兵法的人,相比之下,许贯忠、朱武在这方面更强,吕也更有全局观念。
吴用更像是个揣摩人心的谋士,属陈平、贾诩那样的阴谋家,不过他是简陋版本。
初来梁山时,徐悟锋对吴用印象不佳,觉得他胸无大志,只会耍小聪明,常害人,比如卢俊义的例子。
但后来,徐悟锋改变了看法。
吴用并非天才,也非未卜先知,但他深谙人性。
作为文人,他并无战场指挥千军万马的能力,能在梁山占据高位,就证明了他的能力。
现在的梁山已不同于原着,吴用即便加入,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晁盖压制他的人都不少。
更重要的是,晁盖、吴用与朝廷立场并不一致。
戴宗这等人物,不过是个时代造就的结果,他的轻功了得,用来跑腿颇为合适,便安排进了机密营。
晁盖与吴用的面子,徐悟锋自是不会辜负。
招安之举既然失败,朝廷必然有所动作。
陈宗善回朝后,将招安受阻之事详细上报,赵佶听罢勃然大怒,质问:“当初是谁提议招安的?”
在他看来,招安梁山已是极大恩惠,谁知梁山不仅扣押使者,还撕毁诏书,实在令人难以容忍。
随即有人答道:“是御史大夫崔靖。”
于是,崔靖遭到严惩,被送往大理寺问罪。
赵佶接着问:“梁山贼寇如此放肆,若不迅速剿灭,必成大患。
谁能替朕分忧,领兵平定此寇?”
王黼立刻出列,阿谀道:“陛下,梁山贼众盘踞一隅,聚集各地无赖 ** ,在河北、京东一带横行霸道,官军难敌其锋芒。”
“然而,我大宋兵强马壮,百万雄师,区区挫败何足挂齿?”
一番话看似慷慨激昂,实则空洞无物。
蔡京随后附议:“陛下,依老臣之见,梁山虽气势汹汹,但尚未有大规模叛乱之心。”
“京畿诸州驻军十余万,中原各州禁军齐备,一道圣旨便可调集十万大军。”
“臣以为,可令高太尉亲自统兵前往,必能速战速决。”
赵佶点头称是:“爱卿所言甚是,朕差点忘记高爱卿了。
高爱卿武艺精湛,且曾在西军立下赫赫战功,此役必能马到成功。
高爱卿,可愿助朕一臂之力?”
实际上,赵佶心中最属意的是童贯。
无奈童贯远在西北,正与西夏交战,否则赵佶定会派他出征。
高俅早有准备,跪地奏道:“古人云:尽忠尽孝乃为人本分。
臣愿为陛下效力,领军踏平梁山,消除隐患!”
赵佶听闻提议,心中甚悦,对高俅赞许有加:"高爱卿果然深得朕心,先前屡次征讨未果,不知爱卿有何妙计?"
高俅沉思片刻,说道:"梁山泊占地广阔,非舟船不可通行。
臣恳请圣上准许,在梁山泊附近伐木造船,或者购买民船,以备作战所需。”
"此次行动,臣欲一举荡平贼寇。
待兵马集结完毕,臣打算先行训练数月,以提振士气。”
赵佶点头应允:"朕将重任托付于你,望你莫负朕望。”
高俅受命担任京东宣抚使,负责调集各地军队,围剿梁山匪患。
因调动军队需时,加之训练事宜,经群臣商议,决定次年春季发起进攻。
回到府邸,高俅召集心腹商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