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天赐良臣》最新章节。
康熙帝轻叹一声:"朕不是不明白老四的意思。只是..."他顿了顿,"朕担心他立功心切,贸然深入险境。准噶尔非等闲之辈,当年朕亲征尚且未能彻底平定。"
"皇上爱子之心,臣深有体会。"张廷玉低声道,"但四阿哥天资聪颖,处事沉稳,或许..."
"报!"门外太监高声打断,"兰州八百里加急奏折到!"
康熙帝眉头一皱:"呈上来。"
奏折是胤禛亲笔所写,详细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作战计划,字里行间透着罕见的恳切。最后一段尤为动人:
"儿臣非为立功,实为社稷计。西藏若失,西北危矣。今准噶尔内乱,天赐良机,稍纵即逝。恳请皇阿玛准儿臣率精兵一支,相机行事,必不负圣望。"
康熙帝读完,久久不语。窗外夜色已深,烛光在他脸上投下摇曳的阴影。
"衡臣,"他终于开口,"拟旨吧。"
五日后,兰州行辕。
胤禛跪接圣旨,当听到"准尔所奏,授以抚远大将军印,节制西北各军,相机收复西藏"时,他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
"臣,领旨谢恩!"
使者退下后,胤禛立即召集众将议事。李辰浩站在军事地图前,详细讲解潜入拉萨的计划。
"根据最新情报,大法会已经结束,假达赖喇嘛暂时获得承认,但许多高僧心存疑虑。"他指着地图上的几条小路,"我们可以从这里潜入,先找到山南的转世灵童,然后..."
正讨论间,亲兵匆匆来报:"殿下,京城又来圣旨!"
众人惊讶不已,胤禛重新穿戴整齐出迎。这次来的竟是御前太监总管梁九功,手持明黄圣旨,身后还跟着一队御前侍卫。
"雍亲王胤禛接旨!"
胤禛跪地听旨,却听梁九功念道:"...着即回京述职,西北军务暂由副将代管..."
这道旨意与五日前截然相反,众将面面相觑。胤禛面不改色地接旨,但李辰浩注意到他指尖微微发白。
夜深人静时,李辰浩被秘密召入胤禛的内室。烛光下,胤禛正在写一封家书。
"辰浩,"他头也不抬地说,"你怎么看这道圣旨?"
李辰浩谨慎回答:"皇上必有深意。"
"是啊,"胤禛轻笑一声,"皇阿玛是在考验我。"他放下毛笔,将信纸折好,"明日我启程回京,但你按原计划行动。"
李辰浩震惊:"殿下!这...这是抗旨!"
"不,"胤禛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皇阿玛的圣旨是让我回京,没说不准继续准备西藏行动。你带精锐先行潜入,我回京面圣陈情后立即赶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起身从柜子里取出一枚印章交给李辰浩:"这是我的私印,必要时可以调动边境的暗探和资源。"
李辰浩双手接过,感受到其中沉甸甸的信任:"殿下放心,属下必不负所托。"
"还有,"胤禛犹豫了一下,声音罕见地柔和下来,"如果找到仓央嘉措...告诉他,大清会保护真正的佛法传承。"
李辰浩郑重点头。窗外,一弯新月悬在兰州城头,清冷的月光洒在两人身上,仿佛为即将到来的征程洗礼。
黎明前的兰州城还在沉睡,一队商旅已经悄然出城。李辰浩扮作商队首领,带着二十名精锐密探,人人改换藏装,牵着驮满货物的骡马。
"大人,前面就是岔路了。"一名探子低声报告,"往西是青海道,往南是川藏线。"
李辰浩看了看天色:"走川藏线。虽然路途艰险,但能避开准噶尔的主要巡逻区。"
队伍转向南方,很快消失在晨雾中。与此同时,兰州城门大开,胤禛的仪仗浩浩荡荡出发返京。两路人马背道而驰,却怀着同一个目标。
五天后,当胤禛在乾清宫面见康熙帝时,李辰浩的队伍已经翻越了第一座雪山。
"老四,"康熙帝挥退左右,只留张廷玉在侧,"你知道朕为何召你回京吗?"
胤禛恭敬回答:"儿臣愚钝,请皇阿玛明示。"
"你奏折中提到的准噶尔内乱,朕已从其他渠道证实。"康熙帝缓缓道,"但朕想知道,你为何如此执着于西藏?"
胤禛抬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回皇阿玛,西藏虽远,却关乎西北全局。准噶尔控制达赖喇嘛,便可号令蒙古各部,届时我朝将腹背受敌。反之,若我朝保护真正的活佛传承,不仅能安定西藏,更能赢得蒙古各部归心。"
康熙帝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你考虑得很远。但朕听说你已经派人潜入西藏?"
胤禛心头一震,却不慌不忙:"儿臣确已派密探先行收集情报,但大军未动,静候圣裁。"
"好一个静候圣裁。"康熙帝轻哼一声,却无责备之意,"起来吧。张衡臣,把那份奏折给他看。"
张廷玉将一份密奏递给胤禛。胤禛展开一看,竟是李辰浩三日前从途中发回的密报!上面详细记录了沿途所见准噶尔兵力部署,以及西藏僧俗对假达赖喇嘛的普遍怀疑。
"这..."胤禛惊讶不已。
"你的密探很能干。"康熙帝意味深长地说,"朕已命四川、云南驻军做好策应准备。你回去准备吧,记住——"
"儿臣谨记。"胤禛深深叩首,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当他退出乾清宫时,夕阳正照在紫禁城的金顶上,折射出万丈光芒。远在千里之外的雪山上,李辰浩似乎心有所感,回头望了望北方,然后继续向西藏深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