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野史!

第97章 讨魏国武侯再上悲歌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炼魂书(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野史!》最新章节。

却说蜀汉建兴六年秋九月,中原大地依旧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之下。此前,魏国扬州大都督曹休,因轻信东吴鄱阳太守周鲂的诈降之计,孤军深入,于石亭遭遇陆逊精心策划的伏击,一场大战下来,魏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车仗马匹、军资器械损失殆尽,其军中弥漫的“败亡之气”甚至影响到了远在洛阳的魏国朝堂。曹休本人侥幸逃得性命,却也因此战大败而惊惧忧愤,旧疾复发,他本就因早年修炼某种霸道功法而导致体内“气血”不稳,此次更是“心神之火”攻心,回到洛阳不久,便背疽发作,不治而亡。魏主曹睿念其宗室之情,敕令厚葬。

司马懿自江陵罢兵返回之后,众将见他,不免有些怨言,私下议论道:“曹都督在石亭遭遇如此惨败,与元帅未能及时有效牵制东吴荆州兵力,亦有莫大干系。元帅何故不待战局明朗,便如此急匆匆班师回朝?”其言下之意,颇有些指责司马懿保存实力,见死不救的意味。

司马懿闻言,面色平静,其“意”念深沉如海,不起丝毫波澜,缓缓道:“诸位有所不知。吾料定诸葛孔明在得知我大魏东线兵败,曹都督新丧,朝中必有震动之际,定然会抓住此等良机,乘虚而入,再次兴兵,来取长安。倘若那时陇西边境紧急,军情瞬息万变,何人能及时前往救援?吾正是出于此等深谋远虑,方才果断班师回防,以防不测。”

然而,帐下诸将多是心高气傲之辈,哪里能体会到司马懿这番深意,只当他是畏惧东吴兵锋,又怕承担兵败之责,心中暗自哂笑,认为其不过是怯懦避战罢了,便也就不再多言,各自散去。

再说东吴方面,在石亭大破曹休之后,吴主孙权龙颜大悦,依陆逊之计,立刻派遣使者,携带国书,星夜赶往西川蜀中,一来是向蜀汉通报大胜曹魏的消息,彰显自家国威;二来也是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吴蜀联盟,并婉言请求蜀汉方面能趁魏国东线空虚、后方不稳之机,再次兴兵北伐,从西线给予曹魏致命一击。

蜀汉后主刘禅接到东吴国书,得知曹休大败,魏军损失惨重,亦是喜出望外。他立刻命人将国书火速送往汉中,报知丞相诸葛亮。

此时的汉中,经过诸葛亮数年的励精图治,早已是兵强马壮,粮草丰足,各种攻城略地的军械器具,也都打造修缮完毕,一切准备就绪,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便可再次兴师北伐,以雪前耻。孔明听闻东吴大胜,又得其国书之请,心中战意勃发,那股压抑已久的“北伐之气”再次熊熊燃烧起来。他当即大排筵宴,召集帐下文武众将,共同商议出师伐魏的具体事宜。

酒宴之上,气氛热烈,众将摩拳擦掌,皆欲在即将到来的北伐大战中建功立业。忽然间,一阵狂风从大帐东北角呼啸而起,其势之猛,竟将庭院中一棵合抱粗的百年老松生生吹折!狂风之中,隐隐夹杂着一股令人心悸的“衰败死气”。帐中众人见此异象,无不大惊失色,酒意顿消。

孔明眉头紧蹙,立刻就地起了一卦,掐指一算,片刻之后,他脸色凝重地对众人道:“此风起于艮位,其‘象’为折木,应在将星。此乃大凶之兆,预示我军中…恐要折损一员栋梁大将啊!”

诸将闻言,面面相觑,大多是将信将疑。毕竟,沙场征战,生死无常,但要说因一阵风便断定有大将陨落,未免有些过于玄乎。

众人正自惊疑不定,继续饮酒压惊,忽然帐外亲兵来报:“启禀丞相,镇南将军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星夜从成都赶来,有紧急军情求见丞相!”

孔明闻言,如遭雷击,手中的酒杯“哐当”一声失手坠地,摔得粉碎!他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失声惊呼:“不好!子龙…子龙将军他…莫非真的应验了!”那股不祥的“预感之意”如同冰水般浇遍全身。

赵统、赵广兄弟二人步入大帐,一见孔明,便悲从中来,伏地叩拜,泣不成声道:“启禀丞相…家父…家父他老人家,已于昨夜三更,因旧疾复发,药石罔效,不幸病重而逝了!”

孔明听闻此噩耗,只觉天旋地转,眼前一黑,他踉跄后退几步,跌足捶胸,老泪纵横,放声大哭道:“子龙啊!子龙!你怎么也弃我而去了啊!子龙将军此去,真乃国家栋梁之倾颓,我诸葛孔明亦如痛失一臂也!”其声之哀,其情之切,令在场所有将领无不为之动容,纷纷潸然泪下。赵云将军一生忠勇,其“常胜之意”早已成为蜀汉军魂的一部分,他的逝去,对整个蜀汉而言,都是一个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

孔明强忍悲痛,命赵统、赵广兄弟二人立刻启程返回成都,面见后主刘禅,禀报赵云病逝的噩耗。

后主刘禅在朝堂之上,听闻赵云死讯,亦是悲痛万分,当场放声大哭,对群臣道:“朕昔年尚在襁褓之中,于长坂坡遭遇曹军追杀,若非子龙将军单骑救主,血战长坂,朕早已死于乱军之中矣!子龙将军于朕,有再造之恩啊!”他当即下旨,追赠赵云为大将军,谥曰“顺平侯”,敕令将其厚葬于成都锦屏山之东,并为其建立庙堂,规定四时享祭,以表彰其赫赫功勋与高尚品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后人有诗赞曰: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后主刘禅追念赵云昔日的盖世奇功,下令对其葬礼操办得极为隆重。又加封赵云长子赵统为虎贲中郎将,次子赵广为牙门将,并特命二人留于成都,为父守坟。赵统、赵广兄弟二人叩谢圣恩,含泪而去。

处理完赵云的后事,忽有近臣向后主启奏道:“陛下,据汉中回报,诸葛丞相已将各路军马粮草分拨调遣完毕,军容鼎盛,只待陛下一声令下,便可即日出师,再次伐魏。”

后主闻言,召集在朝文武群臣商议。然而,朝中诸臣,经历上次街亭之败,大多心有余悸,纷纷上言,认为国力尚未完全恢复,不宜再次轻易兴兵北伐,应以休养生息,稳固内政为上。后主听了,也觉得有些道理,心中便有些犹豫不决,迟迟未能下定决心。

正在此时,忽有内侍来报,诸葛丞相派遣长史杨仪,带着丞相亲笔所书的《出师表》来到宫中,请求陛见。后主立刻宣杨仪入殿。杨仪恭恭敬敬地将孔明的表章呈上。

后主刘禅就在御案之上,将表章缓缓展开,仔细观看。只见那表章辞藻恳切,字字泣血,其间蕴含着孔明那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执念之意”,以及对汉室复兴的深切渴望。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临终之际,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而将讨伐国贼,兴复汉室之重任,郑重托付于臣。以先帝之英明神武,洞察世事,自然能够衡量臣之微末才能,故而深知臣此番领兵伐贼,实乃以弱击强,以卵击石。然则,若不积极进取,主动伐贼,则汉室王业亦将如同风中残烛,难逃覆亡之命运。与其坐而待毙,任由曹魏蚕食,孰若奋起一搏,主动出击?是故先帝将此重任托付于臣,而未曾有丝毫怀疑也!

臣接受先帝托孤遗命之日,食不甘味,夜不安枕;日夜思虑北伐大计,以为当先平定南方,以固后方根本:故臣于五月率军南渡泸水,深入不毛之地,与将士们并日而食,备尝艰辛。臣非是不爱惜自己的性命与名誉,只因为汉室王业断不可偏安于蜀都一隅之地,故而才甘冒奇险,历尽万难,以求能奉行先帝之遗愿,达成先帝未竟之事业。然朝中议论之人,却往往以为此乃不智之举,非万全之策。

如今,曹魏贼寇刚刚在西线街亭受挫,其‘元气’有所损耗;又因东线石亭大败,分兵防备东吴,国力更显疲敝。兵法有云:‘乘劳击之’,此正是我军乘虚而入,进兵中原,克复旧都之良机也!臣谨将不得不伐贼之理由,详细陈述于下:

高皇帝(刘邦)文治武功,光照日月,其麾下谋臣智士,亦是渊深似海,然其争夺天下,亦曾历经艰险,屡遭重创,身陷危局,而后方能转危为安;如今陛下您的德行与威望,尚未能及高皇帝之万一,臣下谋士之才智,亦远不如张良、陈平。而朝中诸公却欲以固守长久之策,坐待天下太平,此乃臣所不能理解者一也。

昔日刘繇、王朗之流,各据州郡,偏安一隅,每当议论国策,便空谈仁义,侈谈固守,动辄引经据典,搬出圣人之言,实则群疑满腹,众难塞胸,毫无进取之心;结果便是今日不战,明日不征,坐视孙权在江东日益坐大,最终吞并江东六郡八十一州,成一方之霸业,此乃臣所不能理解者二也。

那奸贼曹操之奸诈权谋,远非常人可比,其用兵之诡诈,仿佛能与古代兵圣孙武、吴起相提并论,然其亦曾受困于南阳,遇险于乌巢,兵败于祁山,被逼于黎阳,几近败亡于北山,几乎丧命于潼关,而后方才勉强稳定了一时之局面而已;更何况臣之才能浅薄,远不及曹操,又怎能指望不经历任何危险,便能一举平定天下呢?此乃臣所不能理解者三也。

曹操曾五次兴兵攻打昌霸而不能成功,四次领兵渡过巢湖与孙权交战而未能取胜,他信任重用李服,李服却暗中图谋反叛他;他委任夏侯惇独当一面,夏侯惇却兵败身亡。先帝在世之时,尚且常称赞曹操为一代奸雄,善于用兵,然其尚且有如此之多的失误与败绩;更何况臣这等愚钝驽下之人,又怎能保证自己每一次出兵,都能够百战百胜,克敌制胜呢?此乃臣所不能理解者四也。

自臣奉命都督汉中军务以来,至今不过一年有余。然则,我军之中,已先后陨落了如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等忠勇将士,以及基层军官曲长、屯将七十余人,更有无数冲锋陷阵、悍不畏死的勇猛士卒,賨、叟、青羌等少数民族的精锐骑兵和步兵,亦损失了千余人之多!这些皆是臣在过去数十年之间,从四面八方辛辛苦苦招募、训练而来的精锐之师,并非是益州一州之地所能轻易补充的。倘若再如此虚耗数年,则我军精锐力量必将损失三分之二以上!届时,我等又将凭借什么去与强大的曹魏相抗衡,去图谋中原,兴复汉室呢?此乃臣所不能理解者五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如今,益州百姓已是穷困不堪,军中士卒亦是疲惫至极,然则北伐中原,兴复汉室之大业,却又断然不可就此停息。既然大业不可中途而废,那么无论是固守汉中,坐待时机,还是主动出击,积极进取,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将士们所承受的辛劳与危险,其实并无太大差别。倘若不趁着曹魏东西两线受挫,内部空虚之机,及时图谋进取,反而妄想凭借益州一州之地的微薄之力,去与占据中原九州的强大曹魏进行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此乃臣所不能理解者六也。

唉!世间之事,最是难以预料,最是难以一帆风顺者也!昔日先帝兵败于当阳长坂,退守夏口,当此危急存亡之秋,奸贼曹操曾拊掌大笑,以为天下大局已定,汉室覆亡在即。然则,其后先帝审时度势,东和孙权,共拒曹操于赤壁;西取巴蜀,以为根本之地;而后亲率大军,挥师北伐,阵斩曹魏名将夏侯渊于定军山,此皆是曹操筹算之失误,亦是汉室将要中兴之吉兆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其后东吴背弃盟约,袭我荆州,关羽兵败遇害;先帝为报弟仇,东征伐吴,又于夷陵秭归遭受重创,元气大伤;不久,奸贼曹丕篡汉称帝,建立伪魏。凡此种种事态之发展,皆是如此的出人意料,难以事先准确预测啊!

臣唯有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为兴复汉室大业,奋战到底,直至自己生命之最后一刻而后已!至于此番北伐,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艰难,非是臣之浅陋智谋所能事先准确预见和把握的了!”

后主刘禅览毕孔明这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后出师表》,深受感动,其“拳拳报国之心”与“殷殷忠贞之意”溢于言表,哪里还有半分疑虑,当即下旨,敕令孔明即刻出师伐魏。

孔明在汉中接到圣旨,立刻拜辞后主,尽起汉中精锐大军三十万,旌旗招展,军容严整。命大将魏延总督前部兵马,为先锋,其“狂猛刀意”在蜀军中无人能及,径直奔赴陈仓古道口而来,一场新的北伐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早有曹魏安插在汉中的细作,探得蜀军大举出动的消息,飞马传报入洛阳。司马懿得知诸葛亮果然再次出兵,一切皆如其所料,便立刻入宫,将此事奏知魏主曹睿。曹睿闻报,不敢怠慢,急忙召集文武百官,于朝堂之上共同商议退敌之策。

大将军曹真首先出班奏道:“陛下,臣去岁奉命镇守陇西,未能有效抵御蜀军进犯,以致损兵折将,丢失数郡,实乃罪责深重,功微罪大。臣心中惶恐不安,日夜难寐。今臣恳请陛下恩准,让臣再次统领大军,前往雍凉前线,与那诸葛亮决一死战,务必将其生擒,以雪前耻!臣近日于军中新得一员猛将,此人善使一口重达六十余斤的凤嘴刀,胯下能驰骋千里的西域宛马,能开两石重的铁胎硬弓,更兼身怀绝技,暗藏三柄百发百中的流星锤,有万夫不当之勇。此人乃是陇西狄道人士,姓王,名双,字子全。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举荐此人为先锋,必能大破蜀军!”曹真此番言辞恳切,其“复仇之意”与“立功之心”极为强烈。

魏主曹睿闻言大喜,当即下令,召王双上殿。只见那王双果然生得相貌非凡:身长九尺开外,面色黝黑,双目却炯炯有神,闪烁着黄色的光芒,熊腰虎背,威风凛凛,往殿陛下一站,便如同一尊铁塔一般,一股凶悍的“煞气”扑面而来。

曹睿见了,龙颜大悦,抚掌笑道:“朕得如此盖世猛将,何愁诸葛亮不破,蜀寇不灭哉!”当即下旨,御赐王双锦绣战袍、黄金铠甲,册封其为虎威将军、前部大先锋。仍旧任命曹真为西线大都督,总领雍凉各路军马,负责抵御蜀军。

曹真叩谢圣恩,与王双一同退出朝堂,随即点起十五万精锐兵马,会合早已在长安待命的郭淮、张合二将,兵分几路,前往各处紧要关隘,严密布防不提。

却说蜀军前锋部队,一路疾行,很快便抵达了陈仓道口。前哨斥候回报孔明:“启禀丞相,陈仓道口已然修筑起一座崭新的坚固城池,城内守将乃是魏将郝昭,此人治军严谨,城上深沟高垒,遍排鹿角滚木,防守布置得十分严密。我军若要强攻此城,只怕要付出极大代价,得不偿失。依末将愚见,不如放弃攻打此城,绕道从太白山中鸟道小路出兵,径取祁山,或许更为便捷。”

孔明听罢,微微摇头,用羽扇指着地图上的陈仓位置,对众将道:“尔等有所不知。陈仓正北方向,便是上次令我军功败垂成的街亭!此城乃是通往陇右的战略要地,‘地脉之气’与街亭遥相呼应。我军必须先夺取此城,方能彻底掌控战场主动,进而稳步向前推进,否则,后患无穷。”随即,他下令大将魏延,立刻率领本部兵马,进抵陈仓城下,四面发动猛攻,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拿下此城。

然而,一连数日,魏延指挥大军,轮番猛攻,却始终无法攻破陈仓坚城。郝昭守城有方,指挥若定,城中魏军虽然兵力不多,但个个作战勇猛,其“守土之意”坚决,蜀军伤亡不小,却连城墙的边都摸不到。魏延无奈,只得再次前来中军大帐,向孔明禀报,言说陈仓城池坚固,郝昭用兵沉稳,实难攻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孔明闻言大怒,正欲以攻城不利为由,将魏延问罪。忽然,帐下一人出班启奏道:“丞相息怒。末将虽无赫赫战功,亦无过人之才,但跟随丞相鞍前马后,南征北战,亦有数年,却始终未能为丞相分忧解难,报效国家。末将不才,愿亲赴陈仓城中,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那郝昭献城归降。若能兵不血刃,拿下此城,岂不美哉?何需劳动大军,虚耗钱粮,枉费将士性命?”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说话之人,乃是孔明帐下的一名部曲出身的幕僚,姓靳,名祥。

孔明闻言,转怒为疑,问道:“汝有何妙计,竟敢夸下海口,能说降那铁石心肠的郝昭?”

靳祥自信满满地答道:“启禀丞相,那郝昭与末将,皆是陇西郡人士,算起来还是同乡。我二人自幼便相识,曾一同读书习武,交情匪浅。末将此番前往陈仓,只需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再陈说其中利害得失,末将相信,郝昭将军深明大义,必然会审时度势,献城归降,共扶汉室。”

孔明听他言之凿凿,又见其“言辞之意”颇为诚恳,便姑且信他一次,点头应允,命其即刻前往。

靳祥领了将令,不敢怠慢,立刻单人匹马,径直来到陈仓城下,高声叫道:“城上的魏军兄弟听着!故人靳祥,特来拜见郝伯道(郝昭字)将军!烦请通报一声!”

城上守军闻言,不敢怠慢,急忙将此事报知主将郝昭。郝昭听闻是故人靳祥来访,虽然心中有些诧异,但还是下令打开城门,将靳祥一人放入城中,随即又立刻关闭城门,亲自登上城楼接见。

二人相见,郝昭开门见山地问道:“靳兄,多年不见,别来无恙?不知故人今日突然到访,所为何事?”

靳祥微微一笑,拱手道:“郝贤弟一向可好?说来话长,吾如今正在西蜀诸葛丞相帐下效力,忝为参军幕僚,丞相对我待以上宾之礼,恩遇甚厚。今日特奉丞相将令,前来拜见贤弟,有几句肺腑之言,想要与贤弟分说。”

不想,郝昭一听此言,脸色骤然大变,勃然作色道:“住口!诸葛亮乃是我大魏之死敌,国贼也!我郝昭食大魏之俸禄,身为魏国之臣,理当为国尽忠,与贼不两立!你靳祥既已投靠西蜀,便是助纣为虐,与我早已恩断义绝!昔日你我虽曾有兄弟之情,但如今立场不同,各为其主,早已是沙场仇敌!汝不必再多费唇舌,速速出城去吧!免得污了我的耳朵!”说罢,便要拂袖而去。

靳祥见状,还想开口分辨几句,郝昭却已头也不回地走下敌楼,命左右军士将靳祥“请”出城去。

靳祥被魏军士卒急急催促着上了马,赶出城外。他回头望去,只见郝昭正倚着城楼上的护心木栏杆,冷冷地注视着自己。靳祥心中不甘,勒住马缰,用马鞭指着城楼上的郝昭,大声道:“郝伯道贤弟!你我相交一场,你为何竟如此不念旧情,这般寡情薄义耶?”

郝昭朗声答道:“靳兄!我大魏军法之森严,你也是知道的!我郝昭深受国恩,食君之禄,理当忠君之事!如今大敌当前,我唯有死战到底,以报皇恩!绝无投降苟活之理!兄台不必再枉费口舌,还是早些回去,禀报诸葛孔明,教他死了这条心,尽管放马过来攻城便是!我郝昭若是皱一下眉头,便不算英雄好汉!”其“守土之意”坚定无比,化为一股无形的“屏障之气”,笼罩在陈仓城上空。

靳祥无奈,只得拨转马头,返回蜀军大营,将郝昭拒降的情形,一五一十地禀报与诸葛亮。说郝昭油盐不进,未等自己开口详谈,便将自己逐出城外。

孔明听罢,却并不生气,反而微微一笑,道:“此乃郝昭故作姿态,试探我军虚实罢了。汝可再次前往,不必与其争辩旧情,只将其中利害关系,与他仔细分说,务使其明白,坚守孤城,不过是螳臂当车,自取灭亡而已。”

于是,靳祥只得硬着头皮,再次来到陈仓城下,高声请求与郝昭相见。

郝昭听闻靳祥又来,心中虽然有些不耐烦,但还是依言来到敌楼之上。

靳祥立马于城下,抬头高声叫道:“郝伯道贤弟,还请听我一句忠言逆耳!汝如今仅凭区区一座孤城,微末兵力,又如何能够抵挡我数十万汉朝大军的雷霆攻势?如今若不审时度势,早日献城归降,他日城破人亡,玉石俱焚,悔之晚矣!况且,贤弟不思顺应天命,归顺仁德之大汉,反而助纣为虐,为那篡汉奸贼曹魏卖命,岂非是不知天命昭昭,不辨清浊黑白乎?望伯道贤弟三思而后行,莫要自误前程!”

郝昭闻言,勃然大怒,当即拈弓搭箭,箭头直指城下的靳祥,厉声喝道:“靳祥!我前番之言,早已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汝若再敢在此胡言乱语,摇惑军心,休怪我郝昭弓箭无情,不念昔日同乡之谊!速速退去!否则,我便不客气了!”

靳祥见郝昭杀气毕露,其“箭意”锁定自身,不敢再多言,只得怏怏而回,将郝昭的强硬态度,以及城上守军那股“死战之气”,如实禀报与孔明。

孔明听罢,勃然大怒,厉声道:“好个不知死活的匹夫!竟敢如此无礼!难道他以为我诸葛孔明,当真没有攻城拔寨的利器耶?”随即,他唤来当地土人,仔细询问陈仓城中的兵力部署情况。

土人躬身答道:“启禀丞相,城中具体兵马数目,小人也不知晓。但据平日观察,大约也就在三千人上下。”

孔明闻言,冷笑一声道:“哼!量此区区弹丸小城,微末兵卒,安能抵挡我数十万大军的铁蹄!传我将令,不等他魏军救兵赶到,立刻组织大军,火速攻城!”

于是,蜀军营中,立刻推出了百余乘高大的攻城云梯。每一乘云梯之上,皆可站立十数名手持短刀盾牌的精锐士卒,云梯四周,又都用坚固的木板遮护,以抵挡城上射下的箭矢滚石。蜀军士卒个个手持短梯、绳索等攀城工具,只等中军战鼓擂响,便要一拥而上,奋勇登城。

郝昭在城楼之上,远远望见蜀军阵中推出无数高耸的云梯,如同一座座移动的堡垒,从四面八方黑压压地围拢过来,他却丝毫不乱,当即沉着指挥城中三千守军,将早已准备好的无数火箭,平均分布于城墙四面。只等蜀军云梯靠近城墙,便立刻万箭齐发,以火攻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什么!貂蝉是我姐!
三国:什么!貂蝉是我姐!
任小平猝死,却意外赶上了穿越的时空火车好消息:住豪宅,穿华服,奴仆成群。坏消失:有个叫貂蝉的姐姐和一个叫吕布的姐夫更坏的是:目前他,人在小沛哦豁,再有几年吕布就嗝屁了,他这个小舅子还能落的好。任小平此时很忧愁,就吕布这经常不听话的莽夫,陈宫都带不动,他不觉得自己就能为吕布逆天改命。哎,等等!任小平突然发现,吕布这娃,似乎,好像,是一个‘耙耳朵\’呀。身为耙耳朵之省长大的男孩,没有谁比他更懂耙耳朵
乡间小路
飞予长安
飞予长安
关于飞予长安:开元二十三年,长安接连发生贵胄暴毙奇案,尸身皆现诡异青斑。现代法医沈予乔剖开死者喉管,竟发现失传百年的西域毒蛊,血色符咒指向大明宫深处。女县令李偃飞剑锋抵住她脖颈时,不知这胆大包天的医女正盯着自己耳垂——那里有枚女子才用的珍珠扣......
双蝶梦浮生
我被王莽拉着穿越
我被王莽拉着穿越
新来同事叫王莽,这小子怎么跟皇帝一个名字啊喂?!合租,穿越,莫名将我牵扯进去的历史漩涡。鞭打阿慈,被老朱当枪使,和女帝的黄梅之约,受命李二的委托,三国的激情热血,见证汉朝的无奈。龙符?!背后的巨大秘密……那个等了我千年之久的迷人老祖宗!
江啊江月韩
四合院之胎穿1937
四合院之胎穿1937
关于四合院之胎穿1937:因为一次车祸,我胎穿到1937年,在我9岁时,我被父母送到了四九城一个堂舅舅家里。从此在四九城生活。等再次与母亲相见时就是北平解放了。(有一个小空间,但是很少用到。小空间只有在困难时期有作用。)
砖石的心
大乾边关一小卒
大乾边关一小卒
大乾元景三十三年,北方元突人势大,朝廷接连战败,内部党争与夺嫡愈发混乱,中原又有流民之乱。持续二百五十年的大乾王朝已风雨飘摇。与此同时。来自另一个世界灵魂的洪青山,附身到了西北边塞的一个底层军户子身上!家徒四壁,家中小妹更是被地主老爷逼着卖身还债。洪青山却丝毫不慌。他是没钱,可他心中有刀!靠着杀伐果断!洪青山从一个底层百姓,一介烽火台小卒开始……一步一步成为了万万人之上的存在!
纸花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