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最新章节。
食堂里摆好一桌一桌的饭菜,周记各位主事、农会要员、保民营哨长,互相打着招呼,各自落座。
周怀民笑道:“今日给咱们商队接风洗尘,商队不仅设立了七个驻点,还成功完成任务。现在刘叔还在临清,国栋和小武先送货回来,大家多劝他们喝点!”
言毕,众人喧哗起来,互相倒酒劝酒,讨论和分享这商队一路见闻声,熙熙攘攘。
张国栋把如何寻得番薯一一说来,言道:“我们也不知这番薯到底价值几何?只按米价与那店家结算。”
周怀民笑道:“这钱花的不冤,刘叔办事我很放心,你们以后要多跟着刘叔学习。”
“我和你们说,我去了那临清的肉市,全是五花肉,一扇一扇的,看不到边。”周怀武举着酒碗,站在女桌旁,夸张着形容那临清如何如何繁华。
张国栋问:“如今家里如何?我来时路上看到不少流民,河北一带干旱的很,一路走来,见不少田里都枯死无收。”
周怀民把他们走后发生的事都讲了一遍,笑道:“今天晚上我们吃饭,都是抽出时间来的,现在各个农会正加紧收割小麦,工坊都已停摆。所以你们还需在家住一段时间,如今咱们有了纸张、手串等新货,先维持汜水、荥阳、郑州三个驻点门店的货,过一阵子再运大宗货物至临清。”
次日一早,周怀民、张国栋就和黄必功来到农会的实验农田,农田靠近村东抽水站,夹在葫芦谷和村子之间,是格物堂专门用来研究农事所用。
张国栋这次把临清购买的红薯全部运过来,只红薯就装了四辆板车,每辆板车大约二百斤左右。
站在地头,周怀民望着收割一空的试验田,问张国栋:“这些试验田都是标准的一亩地,国栋你猜收了多少?”
张国栋看着黄必功自信的神态,心想自己家那些水田,每亩大多在一石到一石五斗,这试验田也无非多施了肥,半信半疑的说:“一石五斗?”
周怀民笑道:“不对,再猜。”
张国栋惊诧:“不会是两石吧?”
周怀民拍着他的肩膀,哈哈大笑:“两石五斗。”
张国栋不信,瞧向黄必功和其他几位老农,都得到了肯定的眼神,惊呼:“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作为试验田来说,提升到每亩三石左右的产量并不难,反而是因为北方的农业技术一直太拉胯,可提升的空间太大。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有详细记载:江南“岁收亩三石”,北方“岁不过一石”。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提到北方水田“亩收麦一石为常,大丰可至二石。”
《农政全书》是崇祯十二年刊行,而《天工开物》是崇祯十年刊行。都是影响巨大的明末工农科技着作。
两相印证之下,可知明末时北方的小麦产量普遍在每亩一石左右,这一产量水平仅能维持基本生存,且严重依赖杂粮补充,可知明末北方的农业经济极其脆弱。
而《农政全书》中记载,江南水田:“中岁亩收米二石五斗,折稻谷约四石。”
为什么南稻北麦的收成差距如此之大?
一、施肥:南方多用河泥、豆饼、河草沤肥施肥,肥源充沛。而北方少河,人畜肥多不足。
二、浇水:南方多河,水转翻车、筒车等水利工具亦节省人力。而北方多旱田,大多靠天吃饭。
其次还有种植技术、组织能力、及种子等各种因素,使得北方的粮食产量严重落后南方。
周怀民把这些知识一一和几位讲明,并总结道:“格物堂各位前辈,总而言之,想提高粮食产量,只需抓三点:一是浇水,二是施肥,三是种子。这三者都有改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