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最新章节。
“此外,有时还会加试策论或杂文,考校考生对时务的见解或文字的组织能力,但县试中相对少见。”
方先生将县试的流程、内容、难度、以及评判标准,都一一细致地讲解给陈平安听。
语气严肃,条理清晰。
“总而言之,县试虽是初阶,却也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你若想走科举这条路,从今日起,便要将全副精力都投入到经史学习和八股法门上来,不可再有丝毫分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到这里,方先生的目光又意有所指地看了陈平安一眼。
显然,还是对他写话本的事情耿耿于怀。
陈平安认真地聆听着,将老师说的每一个字都记在心里。
同时,脑海中的图书馆也在同步运转,将方先生的讲解与图书馆储存的关于大夏朝科举制度的资料相互印证、补充。
他对科举之路的认知,从未像此刻这般清晰。
也从未像此刻这般,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和…紧迫感。
原来,仅仅是最低级的县试,就需要掌握如此多的知识和技能。
经义、诗赋、书法、策论(可能)…
每一项都需要下苦功去钻研,去练习。
自己虽然有图书馆这个外挂,但终究需要时间去消化、吸收、转化。
而且,正如老师所言,科举不仅仅是知识的比拼。
心性、毅力、临场应变、甚至…运气,都缺一不可。
这条路,果然比想象中更加艰难。
“先生教诲,学生明白了。”陈平安深吸一口气,躬身应道,“从今日起,学生定当收敛心神,专心治学,以县试为目标,刻苦攻读,不敢有负先生厚望。”
态度无比诚恳。
方先生欣慰地点了点头:“你能如此想,老夫便放心了。”
又交代了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和需要重点攻读的书目。
谈话临近结束时,陈平安状似无意地问道:“先生,您刚才说县试重经义。那…不知可否借阅一些往届县试的优等范文,供学生揣摩学习?还有…咱们本县的县尊大人,在学术上可有什么偏好?也好让学生…知己知彼。”
这是在请教应试技巧,实则是在验证图书馆资料的准确性。
方先生沉吟片刻:“往届范文,老夫这里倒是收藏了几篇,回头找给你。至于县尊大人的偏好嘛…嗯…据闻这位新任的王县令,乃是正经的进士出身,学问扎实,尤其精通《春秋》,为人似乎也比较务实,不太喜欢那些空谈心性的浮华之文。你在策论(如果考的话)和经义阐发上,或可留意一二。”
这些信息,与陈平安从图书馆了解到的基本一致,让他心中更有底了。
“多谢先生指点。”
离开了方先生家,走在回家的路上。
陈平安的心情有些沉重,但也充满了斗志。
县城的初步关注,或许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更多的是一种鞭策。
方老师的重点指导,为他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更系统的学习路径。
接下来的日子,学习策略需要调整了。
话本的创作可以放缓一些,制墨的实验也要更加隐蔽。
必须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经史学习和八股练习上来。
图书馆这个强大的武器,也要更有针对性地去运用。
县试。
童生。
秀才。
举人。
进士…
那条通往权力巅峰、也通往真正掌握自身命运的道路,已经在他面前缓缓展开。
虽然布满荆棘,但他有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