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1

大明锦衣卫95(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锦衣卫1》最新章节。

严承影被押跪在阶下,望着这位曾与徐光启彻夜译书的友人,掌心沁出冷汗。利玛窦向万历皇帝行过深鞠躬礼,操着略带口音的官话开口:"陛下,所谓'通敌密信',实为《几何原本》第五命题的证明步骤。"他从袖中取出一册羊皮卷,泛黄纸页上的葡文与严承影案中的"密信"如出一辙,"此书由徐阁老与在下合译,旨在推演万物数理,与火器制造毫无关联。"

陈永年的脸色瞬间涨成猪肝色:"一派胡言!佛郎机炮构造图铁证如山......"利玛窦却微笑着展开另一幅图纸,正是晋商呈交的"罪证"。"诸位请看,"他用鹅毛笔尖轻点图中炮膛,"此图将炮膛画成直筒,而真正的佛郎机炮采用锥形设计,膛线螺旋向右,可使弹丸射程提升三倍。"他转向面色惨白的晋商代表王云帆,"敢问王公子,这等错误百出的图纸,如何能造出可用之炮?"

王云帆的膝盖开始打颤,余光瞥见兵部尚书在人群中暗暗使眼色。他强撑着辩驳:"许是严承影故意伪造,混淆视听!"利玛窦却取出一尊黄铜炮模型,正是徐光启督造的改良版佛郎机炮。"此炮膛线角度十七度,"他转动模型展示内部结构,"与《几何原本》中抛物线理论相印证。而王公子的图纸......"话音未落,模型炮管已套住图纸上的炮膛,"直筒设计若强行发射,火药爆炸时必将炸膛。"

公堂内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呼。吏科给事中周应秋突然跳出来:"番邦之人诡计多端,定是与严承影串通!"利玛窦却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一本《坤舆万国全图》:"周大人既疑我等勾结,可知此图绘制时,严大人正在山海关督造火器?"地图上,大明疆域与西洋诸国的标注清晰可见,角落还留着严承影的勘误批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严承影望着利玛窦条理清晰的辩驳,心中涌起一阵暖意。他想起数月前,正是这位传教士用三棱镜为他演示光的折射原理,启发了冰淬法的改良。而此刻,那些曾被斥为"奇技淫巧"的知识,正化作刺破谎言的利刃。

"陛下,"利玛窦突然单膝跪地,"科学无国界,真理亦无华夷之分。若因恐惧新知而扼杀贤才,他日敌寇兵临城下,又该以何御敌?"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惊得梁上栖鸟振翅而起。万历皇帝盯着他手中的模型炮,沉默良久后,目光转向严承影颈间尚未褪去的镣铐痕迹。

暮色渐浓,陈永年等人仍在徒劳地争辩,却掩不住声音里的慌乱。严承影望着窗外渐渐黯淡的天光,知道这场围绕语言与技术的陷阱之战,或许即将迎来转机。但他更清楚,当守旧势力的根基未被撼动,真正的胜利,仍在遥远的未来。

第三章:税制黑洞

1. 一条鞭法漏洞

张居正案头堆满了各地送来的账册,烛光在泛黄的纸页上明明灭灭,映得他眉间的纹路愈发深重。指尖划过"山西铁课折银三万两"的记录时,他突然顿住——三年前推行的"一条鞭法",本意将赋税统一征银,可山西作为铁冶重镇,税银竟不及江南一县。

"来人,取山西军械局三年造册。"张居正揉着太阳穴吩咐。当厚厚的卷宗摊开,他瞳孔骤缩:山西库存铁料竟标注着"可造甲胄十万套,箭矢百万支"。换算成实物,即便按最上等的精铁估算,折银也应在百万两以上。三万两与百万两的悬殊差距,如同一记重锤砸在他心头。

更夫梆子声惊破夜的寂静,张居正翻开晋商王登库的"废铁回炉"申报单。密密麻麻的条目里,"损耗率八成"的字眼反复出现。"废铁免税,精铁高价出售......"他喃喃自语,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申报单边缘——那些所谓"损耗"的废铁,实则通过"雪花纹"工艺提纯成了精铁。这"阴阳炉"手法,既瞒过了朝廷税银,又垄断了军械市场。

次日清晨,张居正秘密召见徐光启。当他将账本推到对方面前时,徐光启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难怪周铁心的冰淬法会触怒众人。'雪花纹'工艺虽能提升铁料品质,却断了他们以次充好、偷逃税银的财路。"

两人对照着工部存档的锻造记录,发现惊人的规律:但凡标注"废铁回炉"的批次,都使用了所谓"祖制"的水淬法——这种低效工艺恰恰能制造大量"损耗",而真正的精铁早已通过走私渠道流入建州卫。"他们利用一条鞭法只征银、不查物的漏洞,"张居正握紧拳头,"将官铁变成了私产。"

为验证推断,徐光启带着钦天监官员秘密前往山西。在一处废弃的矿洞,他们发现了隐藏的锻造作坊。窑炉中,刻着"天字七号"的官铁正在融化,工匠们正往铁水中添加神秘粉末——正是能形成"雪花纹"的特殊配方。而账本上,这些本该"损耗"的铁料,却以"民铁"的名义登记出售。

消息传回京城,张居正望着案头的《万历会计录》,久久不语。一条鞭法本是利国利民的改革,却因监管疏漏,成了贪腐的温床。当赋税简化为白银交易,那些看不见的实物铁料,就在层层账册的掩护下,成了某些人谋取私利的工具。

"传旨,彻查山西铁科。"张居正掷笔于案,"凡涉及'阴阳炉'者,不论官商,一律严惩。"窗外寒风呼啸,吹得窗棂作响,却吹不散他眼底的决心——这场改革与贪腐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那些隐藏在账本背后的真相,终将如淬火的精铁般,在烈火中显露锋芒。

2. 边军铁荒

隆冬的蓟州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朔风卷着雪粒扑打在城墙垛口,发出刺耳的呜咽声。戚继光站在了望台上,望着城外连绵的烽燧,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手中密奏的纸张被寒风掀起边角,上面"火器炸膛率激增"的字迹在雪光下刺得人眼疼。

"将军,又有两门佛郎机炮炸了。"参将李勇浑身是血地奔来,脸上还沾着未擦净的铁屑,"炮手当场被炸死三个,剩下的也都重伤。"戚继光接过破损的炮管,指尖触到内壁斑驳的锈迹——本该坚硬如钢的炮身,此刻竟布满蜂窝状的孔洞,凑近细闻,还能嗅到刺鼻的硫磺味。

入夜,中军大帐内烛火摇曳。戚继光将缴获的蒙古弯刀重重拍在案上,刀身映着烛光泛起冷冽的寒光:"看看这刀的纹路,再看看咱们的兵器!"他随手抽出腰间的佩刀,刀刃相交的瞬间,明军制式刀竟崩出一个豁口,而蒙古弯刀却完好无损。

"这些铁料都是从山西运来的。"李勇翻开账本,声音里带着愤怒与无奈,"标注的是一等精铁,可您看这杂质......"烛光下,铁料断口处泛着暗红的斑点,正是含硫量超标的明显特征。戚继光突然想起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赋税折银后,铁料的监管愈发松懈,而晋商"废铁回炉"的把戏,此刻终于在战场上露出了致命的獠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更夫打更的梆子声惊飞了帐外的寒鸦,戚继光铺开信纸,提笔写下密奏:"臣所部三万将士,半数兵器不堪用。近日与蒙古交战,我军刀枪易折,火器频炸,反观敌军弯刀,其硬度竟优于我军制式武器......"墨迹未干,帐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又一座烽火台燃起了狼烟。

蓟州城外,蒙古铁骑的号角声穿透风雪。戚继光握紧手中开裂的佩刀,望着麾下将士们忧虑的面容,心中涌起一阵悲凉。本该保家卫国的利器,此刻却成了吞噬士兵性命的凶器。当第一波箭雨袭来,明军阵中的佛郎机炮再次发出沉闷的爆炸声,硝烟散去,只留下满地残肢和扭曲变形的炮管。

密奏快马加鞭送往京城的同时,戚继光带着亲信深入军器库。在堆积如山的铁料中,他发现了惊人的秘密:每块标着"山西上等精铁"的铁锭,底部都隐约刻着不易察觉的"废"字——这些根本不是什么新锻造的铁料,而是晋商用"雪花纹"工艺处理过的废铁。所谓的"改良",不过是掩盖劣质品的幌子。

"大人,咱们怎么办?"李勇望着锈蚀的兵器,眼中满是绝望。戚继光将密奏塞进他手中,沉声道:"立刻送往京城。若再等下去,蓟州城......"他的声音戛然而止,远处传来的喊杀声越来越近。风雪中,戚继光抽出那把崩口的佩刀,刀刃映出他坚毅的面容——即便兵器不如人,他也要带着麾下将士,守住大明的边关。而边军铁荒的真相,终将如这漫天风雪,席卷整个朝堂。

3. 祖制真相

冬夜的工部大院寂静得瘆人,楚红药贴在斑驳的院墙上,听着更夫的梆子声由远及近。寒风卷起她夜行衣的下摆,怀中的火折子早已攥得发烫。待梆子声渐弱,她足尖一点,如狸猫般翻过墙头,径直朝档案库摸去。

档案库的铜锁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楚红药从袖中掏出细铁丝,屏息凝神间,锁芯"咔嗒"轻响。推开门的刹那,霉味混着陈年纸页的气息扑面而来,她摸出火折子点亮壁灯,昏黄的光晕中,密密麻麻的木架如沉默的巨兽。

"《永乐铁冶志》......"她喃喃自语,目光扫过架上的标签。当指尖触到那本裹着明黄封皮的典籍时,心跳陡然加快。翻开书页,泛黄的宣纸上,"硝石淬火用于神机营"的字迹赫然在目,与礼部弹劾严承影时出示的"禁用硝石淬火"截然相反。更惊人的是,空白处还有黑衣宰相姚广孝的朱砂批注:"此法可增火器威力,当秘传之。"

楚红药的手指微微颤抖。她继续翻动,突然发现书页之间有明显的断裂痕迹——被撕毁的插页边缘还残留着些许纸毛。就在这时,墙角的蛛网后闪过一道黑影,她猛地转身,却只看到满地灰尘在光影中浮动。

"得找到被撕毁的插页。"她咬咬牙,开始在档案室里仔细搜寻。终于,在最底层的暗格里,她摸到了用油布包裹的残页。展开一看,上面记录着永乐年间硝石淬火的详细工艺,落款处盖着工部的朱红大印,日期却被刻意抹去。

"原来如此。"楚红药冷笑一声。这些铁证足以证明,所谓"禁用硝石淬火"的祖训,不过是晋商为了垄断军械利益,买通工部郎中篡改典籍的阴谋。她将残页小心翼翼收好,正要离开,忽听得外面

第四章:终局

1. 翻盘

大理寺公堂内,森严的气氛几乎让人窒息。严承影拖着镣铐,却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从贴身衣袋掏出一卷泛黄的账本。"这是'阴阳炉'的罪证!"他展开账本,密密麻麻的记录瞬间刺痛了晋商代表与工部官员的眼——所谓恪守百年的锻造"祖制",不过是晋商与工部勾结,将官铁以"废铁回炉"免税,再提纯精铁牟利的骗局。

晋商王云帆面如死灰,礼部尚书陈永年却强作镇定:"仅凭这等赃物......"话未说完,徐光启已跨步上前,银针精准刺入陈永年的衣袖。飘落的谕令上"处斩严承影"字迹触目惊心,而当徐光启将其浸入特制酸液,奇迹般浮现出重叠的"暂缓"二字——竟是被篡改的皇帝密旨!

"陈大人,欺君之罪该当何论?"严承影冷笑,镣铐在青砖上撞出清脆声响。陈永年瘫倒在地,袖中滑落的《永乐铁冶志》伪本,边角胶水痕迹未干,彻底暴露了伪造祖训的丑态。公堂外惊雷炸响,暴雨倾盆而下,冲刷着这场精心策划的构陷闹剧,也将贪腐的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2. 余波

严承影案落幕的余震,如涟漪般在朝堂荡开。晋商为求自保,率先倒戈举报工部私造《永乐铁冶志》伪书,翰林院考据学派就此展开激烈论争。古籍善本在辩论中频繁亮相,学者们为纸张年代、墨迹真伪争得面红耳赤,这场学术纷争实则成了各方势力博弈的遮羞布。

技术革新在暗流中艰难推进。经多方斡旋,"冰淬法"得以在宣府兵仗局秘密启用,工匠们深夜点火开炉,将硝石与冰水融入铁胚。但在公开场合,"水淬祖制"的牌匾仍高悬军器局,革新派不得不披着传统的外衣,在夹缝中延续希望。

张居正为修补税制漏洞,增设"铁课监察使"一职。新官上任的红榜刚张贴,楚红药便察觉异样——首任监察使竟是晋商王家的女婿。她攥着密报,望着暮色中的紫禁城,宫墙琉璃瓦映着残阳如血。这场看似胜利的反贪风暴,终究未能斩断盘根错节的利益链,而更大的危机,或许正藏在这表面的平静之下。

3. 隐喻

严承影踏出诏狱那日,残阳如血。他忽然驻足,目光死死钉在斑驳的砖墙上——新刻的"卅七"二字泛着暗红,与军器局淬火池边的血字遥相呼应。这数字既是三十七名匠人冤魂的呐喊,也是对贪腐者永不褪色的控诉,闭环终成。

与此同时,观星台上,徐光启轻抚着新铸的铜仪。表面星图璀璨如常,可唯有他知晓,二十八宿的连线上暗藏冰淬法要诀。那些晦涩的星轨密码,如同被深埋的真理,在夜色中静静等待后人破译,将被权力暂时压制的智慧火种,留待照亮未来的某个时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不要吓我
不要吓我
关于不要吓我:封九尘看着那两米见高的巨石,心头发毛。心里面却是嘀咕道:“这石头怎么没放端正,还有点倾斜,等下老子一过去放大招万一倒下来把老子给砸死当场那就要笑死人了。这样想着封九尘便站到了巨石的背后。搞得台下一圈人个个莫名其妙。不过这石头好像测试的时候也不分正面反面。村长谓左右道:这九尘娃儿估计是怕丢人,故意站到石头背后好挡住大家的视线。台上那报幕的中年汉子见状微微摇头,也走到石头后面来。封九尘
梦游就挨壁兜
擎天道门
擎天道门
关于擎天道门: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胆气豪纵斥八荒,逆旅平明夜流殇。生命的意义,就是存在,为了存在,有时甚至可以放弃生命。人生可以选择放弃,但绝不能放弃选择,这是每一个生命所应拥有的权利,这,就是天道。
秋风走马
苟在宗门当大佬
苟在宗门当大佬
身为五行杂品灵根的陈楸,进入修行大宗清虚宗做了最没前途的杂役弟子,面朝黄土种药挖地,在他人看来是修行途上最可怜的人群。好在觉醒了收割灵草寿命的面板,每采摘一颗灵物,就能获得额外推演寿命。寿命可用于推演功法,增进修为,领悟法术。练气,筑基,金丹…本可望不可及的修行境界,如今只是种些灵草灵药便水到渠成。药园一年,外界几多春秋,天骄斗争,大修对弈,宗门秘事,修行界大战,都在他身边如清风而过,久而久之,
岳耳
人间最高处
人间最高处
关于人间最高处:十二楼上开天门,此是人间最高处。人间最高处,能有多高?我提剑至此,十二楼上所谓天人,可敢迎战?
见秋
剑来:桃花客
剑来:桃花客
桃花客:天地如酒,醉倒多少豪杰。有人举杯邀明月,问长生大道;有人折桃作剑,斩世间不平。我北河却裳,生来不可炼气,偏要以武叩天门!武道亦可搬山、断江、焚瘴、葬龙、开太平!我云河丹月,偶得谪仙桃种,便要以剑问因果!三尺青锋照影,万朵桃花灼天。我叫却裳,衣裳的裳。我叫丹月,丹心映月的丹月。我们是桃花客,也是自己的桃花劫。注:新人新书,本作前期仅使用剑来世界观与设定,讲述浩然一个小地方发生的小事,后期会
南云鸿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