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最新章节。
然而,并非所有学子都能欣然接受这些全新知识。
有部分思想较为传统、保守的学子,内心的抵触情绪愈发强烈。
他们觉得这些知识违背了祖宗传承下来的观念,是蛊惑人心的歪门邪道。
其中一位学子义愤填膺地说:“这些洋人讲的东西,简直荒谬至极!什么负数、美洲文明、电的力量,全然是离经叛道之语,我们怎能学这些无用且有害的东西!”
于是,他们联名向杨名时提交了退出培训的申请。
杨名时得知此事后,赶忙将这些学子召集起来,语重心长地劝道。
“诸位学子,我理解你们心中的困惑与担忧,此次西学培训,实是为了我大清的长远发展。
这些知识虽与传统不同,却能让我们看到世界的广阔,学到西方的长处。
若因一时的难以接受便放弃,实在可惜啊。”
但无论杨名时如何苦口婆心,仍有部分学子心意已决,不为所动。
无奈之下,杨名时只能让之前未被选中学子进行替补,确保培训能顺利进行。
而那些选择留下的学子,在这场知识的洗礼中继续探索前行。
在传教士悉心授课、学子们沉浸于知识海洋之际,朝堂之上因年号一事爆发了激烈的争辩。
满族大臣们率先呈上他们精心挑选的多个年号,除了“乾隆”,还有诸如“天佑”“隆盛”等,这些年号从满语词汇中汲取灵感,寓意皆为上天庇佑、国势昌盛,饱含着满族对新朝的美好祈愿。
他们纷纷进言,强调这些年号与满族文化紧密相连,是对民族传统的尊崇与延续,定能为大清带来好运与繁荣。
而汉臣们也不甘示弱,提出一系列富含汉文化底蕴的年号。
“乾元”,“乾”象征着天,“元”有元始、开端、大之意,寓意新朝乃是天下之始,如天之宏大,将开启一个全新的盛世。
“昭明”,“昭”有光明、显着之意,“明”即明亮,象征着新朝政治清明、光明磊落,能将圣德彰显于天下。
“熙盛”,“熙”有光明、和乐、兴盛之意 ,“盛”表示繁荣、强大,寓意新朝和乐安康、繁荣昌盛。
他们引经据典,阐述这些年号承载着汉文化对国泰民安的深切期盼,希望借此展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为新朝赋予深厚的文化根基。
身为后世穿越而来的弘历,心中早有打算。
弘历心中明镜似的,此前授意刊发的报纸,连篇累牍地宣扬中华民族同属一脉,就是要在民间播撒下文化融合与民族平等的种子,让这些理念在民众心底扎根发芽,进而发自内心地接纳认同。
在他看来,若将年号定为“中华” ,无疑是对这一理念的强力加持,使得中华民族同属一脉的观念更加坚如磐石,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子民的灵魂深处,成为凝聚天下人心的精神纽带。
然而,弘历此提议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满族大臣们纷纷表示反对,他们皱着眉头,言辞急切,认为“中华”年号缺失满族特色,抛弃了祖宗传承的文化符号,会让满族在新朝的地位受到威胁,更担忧这会削弱满族对朝廷的影响力。
然而,汉臣们大多表示赞成,他们满脸欣喜,拱手进谏,称“中华”涵盖了广袤的地域与多元的民族文化,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概括与升华,能彰显新朝海纳百川的胸怀,利于国家长治久安,更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朝堂上,支持与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互不相让。
弘历坐在龙椅之上,面色沉稳,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
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年号的抉择,更是关乎国家未来走向的关键决策。
最终,弘历凭借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强力通过了“中华”这一年号。
弘历目光炯炯,高声说道。
“朕意已决,以‘中华’为年号,便是要让天下知晓,我朝乃满汉蒙回藏一家,各民族平等共生,共筑辉煌。
望众卿齐心协力,辅佐朕开创盛世!”
尽管满族大臣心中仍有不满,但君命难违。
这场年号之争落下帷幕,“中华”年号正式确立,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大清迈向融合与繁荣的新征程,也预示着这个古老帝国将在全新的理念下,开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
朝堂之上为年号争论得不可开交之际,民间也因第二期《中华日报》的发行热闹得炸开了锅。
广州府的茶馆里,茶香袅袅,茶客们人手一份报纸,热烈地讨论着。
一位身着长衫的书生,兴奋地挥舞着报纸说道。
“诸位快瞧!这报纸上的‘华人行为准则’,真乃济世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