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红楼之贾环科举路》最新章节。
七月的天空高远,碧空如洗。荣国府的槐树枝繁叶茂,蝉鸣声此起彼伏,为炎炎夏日增添了几分聒噪。贾环站在自己院子里的老槐树下,仰望那浓密的树冠。一阵微风拂过,几片枯黄的槐叶打着旋儿落在他肩头,在靛青色的直裰上格外醒目。
"三爷,行李都收拾妥当了。"顺儿从屋内走出,手里捧着一件叠得方正的雨具,"这是才从库房领的新油衣,说是南边雨水多,让带着以防万一。"
贾环接过雨衣摸了摸,是上好的油绸料子,针脚细密。往日里这等物件哪轮得到他这个庶子用?不过是因着贾兰连番高中,他这个做叔叔的地位也水涨船高罢了。想到这里,他不禁自嘲地摇了摇头。
"先去老太太院里辞行吧。"贾环拍了拍衣袖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免得去晚了,老人家又该多心。"
荣庆堂外的游廊上,几个小丫鬟正忙着擦拭围栏。见贾环走来,慌忙停下手中的活计行礼。一个穿红绫袄子的丫头还偷偷抬眼多看了几眼——自从贾兰高中后,府中这位三爷的声望确实与往日不同了。
进了堂屋,贾环只觉得一股凉意扑面而来。原来屋里四角都摆了盛满冰块的大铜盆,两个小丫头还徐徐打着扇子让凉气流通。贾母倚在紫檀雕花罗汉床上,背后垫着青缎靠枕,正与王夫人说着闲话。
贾环恭敬地行了大礼:"孙儿给老祖宗请安。明日便要启程赴考,特来辞行。"
贾母眯着眼睛,上下打量这个往日不太起眼的孙子。老人家注意到贾环今日穿的是一身崭新的靛青色直裰,腰间束着一条素白丝绦,整个人看起来清爽利落,竟显出几分儒雅风度。
"起来吧,走近些让我瞧瞧。"贾母招招手,"听说你这段时间读书很是用功?"
贾环向前两步,正好站在从窗棂透进来的光线下:"回老祖宗的话,孙儿不敢懈怠。"
"嗯..."贾母点点头,"眉眼间倒是有几分你祖父年轻时的神采。"老太太忽然转向王夫人,"我记得老太爷在世时也有这么一件颜色相近的直裰?"
王夫人笑着应和:"可不是?还是老太太记性好。那年老太爷要去国子监讲学,特意做的这么一件。"
贾母又叮嘱了几句路上小心、衣食当心的话,末了还命鸳鸯取来一个锦囊:"这里面有几两碎银子,还有我让妙玉给求的平安符。你带着,也算是个心意。"
贾环双手接过,只觉得这锦囊入手沉甸甸的,想必不止"几两"那么简单。他心里明白,老人家这番心意,多半也是看在贾兰的份上。
出了荣庆堂,贾环又依次去拜别贾政和王夫人。贾政正在书房与清客相公们闲谈,见他来了,难得地露出几分和颜悦色:"此去金陵,路途遥远,更要小心饮食。南边水土与北边不同,最容易闹肚子。"
一位姓贾的清客凑趣道:"三公子此番定能金榜题名!到时候咱们府上可是双喜临门啊!"
贾政捻须微笑,竟也从书架上取出一册装帧精美的《程墨精选》递给贾环:"这是我从翰林院同年那里得来的,上面有不少批注。你带着路上看看,或有裨益。"
王夫人那边则准备了更为实际的赠礼——两套新做的杭绸内衫,一套文房四宝,还有一封荐书。贾环注意到那封荐书是写给金陵一户姓王的人家,想必是王夫人的娘家亲戚。
"你一个人在异乡,若有什么难处,大可拿着这信去找王家表叔。"王夫人语气平淡,但眼神却比往日柔和了许多,"他家在金陵城西开着一家绸缎庄,也算有些门路。"
最动情的当属赵姨娘。见儿子来辞行,赵姨娘早已哭红了眼睛,拉着贾环的手不肯放:"我的儿啊,这一去就是几个月的路程...你可千万要当心饮食,夜里读书也别太晚了..."
说着又从箱底翻出一个小包袱:"这里面是我攒的一些私房钱,你带在身上应急。还有..."她压低声音,"几副丸药,水土不服时吃一丸就好..."
拜别了府中长辈,贾环又特意去见了李纨和贾兰。李纨在稻香村的小院子里备了茶点迎接他。竹帘半卷,院中的桂花树上已有了星星点点的花苞,暗香浮动。
"环兄弟来了。"李纨起身相迎。这位向来端庄内敛的大嫂子今日穿了件湖水绿的褙子,显得格外精神,"兰儿才还念叨着要去找你呢。"
贾兰从书房匆匆走出,手里还拿着一卷书:"三叔!我刚温习到你上次讲的那篇《春秋》义例..."少年眼中闪着热切的光芒,显然对这位给予他莫大帮助的三叔充满了崇敬。
李纨命素云端来一个锦盒:"这是我的一点心意。里面有几支湖笔,两块徽墨,还有..."她略显腼腆地笑了笑,"我照着你说的法子做的几味草药,读书困倦时含上一片,最能提神醒脑。"
贾环郑重道谢。在贾府这些年,李纨母子算得上是少数对他真诚相待的人了。他转向贾兰,见少年眼中满是期待,不由笑道:"怎么?有话对我说?"
贾兰不好意思地低头:"侄儿给三叔准备了一份薄礼..."说着从袖中掏出一个精致的香囊,"这是侄儿上次去庙里求来的..."
贾兰红着脸解释道:"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只是里面添了些安神的香料...三叔莫嫌弃..."
离开贾府前,贾环特意去了林府辞行。林如海公务繁忙不在府中,黛玉便在小花厅接待了他。时值盛夏,花厅四周的纱窗都高高支起,一阵穿堂风带着园中花草的气息拂面而来。
"环兄弟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黛玉亲手斟了一杯茶推到他面前。今日她穿了一袭月白色的纱衣,发间只簪了一支银簪,素雅中透着几分清冷气质。
贾环端起茶盏,是上好的西湖龙井,汤色清澈,香气馥郁:"乡试若顺利,明年春天便可回来;若不顺..."他苦笑一声,"怕是要在外游学几年了。"
黛玉闻言,眉头微蹙:"以环兄弟的才学,定能高中。"她从案上取过一个锦囊,"这里面是我闲时抄的几篇诗文,还有..."她顿了顿,"紫鹃配的几味丸药,路上若是有什么不适,可以应急。"
贾环接过锦囊,发现上面绣着几竿翠竹,针脚细密,想来是黛玉亲手所绣。他郑重地收入怀中:"多谢林姐姐记挂。"
离京那日,东方刚泛起鱼肚白。
贾环骑着马,身后跟着两辆装行李的马车,缓缓驶出城门。他没有惊动太多人,只带了顺儿和两个小厮同行。晨风吹拂着他的面庞,带来几分凉意。远处的山峦起伏如浪,被朝霞染成了淡淡的金红色。
"三爷,咱们走官道还是水路?"顺儿策马跟上问道。
贾环望着前方绵延的道路:"先走一段陆路,沿途看看风物人情。到了济宁再改水路。"
他这次特意提前出发,为的就是能一路游历。在扬州那几年的历练,已经让他不再是当初那个懵懂无知的少年了。如今的他深知,八股文章固然要紧,但若没有开阔的眼界和丰富的阅历,终究只是个腐儒罢了。
一行人晓行夜宿,不几日便到了山东地界。这一日正值集日,贾环吩咐众人在客栈安顿好,自己则换了身布衣去集市上闲逛。集市上人来人往,叫卖声此起彼伏。有卖针头线脑的,有卖时令瓜果的,还有当街耍把式卖艺的,热闹非凡。
贾环在一个卖旧书的摊子前停下脚步。摊主是个须发花白的老者,面前铺着块青布,上面乱七八糟地堆着些旧书。贾环翻检片刻,忽然眼睛一亮——是本《山海经图说》,虽然书页泛黄,但里面的插图却异常精美。
"后生好眼力!"老者见状笑道,"这是我祖上传下来的孤本,市面上再难找第二册哩!"
贾环翻到记载"西山经"的一页,上面绘着各种奇异的花草树木。其中一株草的形状引起了他的注意——叶片呈锯齿状,茎干上有几道特殊的纹路...这不正是他那方小世界中生长的那种草药吗?
"老丈,此书怎么卖?"贾环强自镇静地问道。
"二两银子。"老者伸出两根枯瘦的手指,"若非等着钱给老伴抓药,我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