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最新章节。
推开门,一股浓烈的酒气扑面而来。客厅里,陈卫国背对着门坐在餐桌前,桌上摆着半瓶二锅头和一份厚厚的文件袋。
"陈工,好久不见。"谢一扬顺手带上门,声音温和得像是在问候老朋友。
陈卫国的肩膀明显僵硬了一下,但没有转身:"谢总大驾光临,是要送我最后一程吗?"
谢一扬缓步走到老人对面坐下,目光扫过文件袋上"武钢第七分厂1993年生产记录"的字样。他注意到老人面前还摆着一张照片——一个穿军装的年轻人。
"令郎在部队表现不错吧?听说马上就要提干了。"谢一扬微笑道,手指轻轻敲击照片边缘。
陈卫国的眼睛瞬间充血:"你...你想干什么?"
"别紧张,陈工。"谢一扬从西装内袋掏出一张支票,推到老人面前,"这是一千万。足够你和你儿子在加拿大开始新生活。"
老人的手开始颤抖,他盯着支票,又看向那叠资料,最后目光落在儿子照片上。谢一扬耐心等待着,他知道这个固执的老工程师唯一的软肋就是那个在南海舰队服役的独子。
"那些楼...会死人的..."陈卫国的声音嘶哑得像砂纸摩擦。
谢一扬叹了口气,表情变得严肃:"陈工,你以为我不知道风险?但武钢两万工人要吃饭,要养家。去年要不是我想办法消化那些库存,多少家庭会破产?"他向前倾身,"那些楼不会塌,我已经安排最好的加固团队了。"
当陈卫国颤抖着手接过支票时,谢一扬的嘴角几不可察地上扬了一下。他起身整理西装,最后看了一眼桌上那份再也不会被打开的文件袋。
"机票在信封里,明天早上有人送你们去机场。"走到门口时,谢一扬回头补充道,"对了,替我向令郎问好。南海舰队是个好地方,希望他永远平安。"
当晚九点,谢一扬终于坐在了省委副书记周明远的书房里。这位曾经的小派出所长,如今已是省委第三号人物,书房墙上挂着他与中央领导的合影。
"老谢,这次闹得太大了。"周明远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北京已经有人注意到,建设部明天要派专家组来。"
谢一扬不慌不忙地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这是省质检局的初步报告,证明问题出在地基,与钢材无关。"他又拿出一个牛皮纸袋推过去,"这是锦绣家园和幸福里两个项目的全部资料,包括地质勘测记录。"
周明远没有碰那个纸袋,只是盯着谢一扬:"死了多少人?"
"目前零死亡。"谢一扬坦然迎上他的目光,"最严重的也只是几处墙体开裂,居民都已经安全转移。"
"你他妈知道我问的不是现在!"周明远突然拍桌而起,"那些楼能用几年?五年?十年?到时候塌了怎么办?"
谢一扬缓缓起身,走到周明远身边的书架前,手指抚过一排精装书脊:"老周,1990年汉正街那场大火,死了多少人?"
周明远的身体明显僵住了。
"官方数字是17人,实际呢?"谢一扬的声音轻柔得像在谈论天气,"83人。但最后怎么样?"他转身面对周明远,"我们建起了新的商业区,创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GDP增长了300%。"
他从内袋掏出一张照片放在桌上——是年轻的周明远在火灾现场指挥的照片,角落里隐约可见几个被白布覆盖的轮廓。
"时代需要牺牲,老周。"谢一扬的声音突然冷下来,"现在选择权在你手上——是让一个已经退休的老工程师和几栋楼毁掉你的政治前途,还是我们一起把这件事变成'武汉成功处置建筑安全隐患'的典型案例?"
周明远盯着那张照片看了足足一分钟,最后颓然坐回椅子上:"专家组那边..."
"已经安排好了。"谢一扬重新露出微笑,"中科院的李院士明天会'恰好'在武汉参加学术会议,他很乐意担任专家组组长。"
当谢一扬离开省委大院时,雨终于下了起来。他站在车边,仰头让冰凉的雨水打在脸上。手机震动,是张铁柱发来的消息:"陈卫国父子已上飞机,文件销毁。"
谢一扬删掉短信,望向远处雨幕中若隐若现的锦绣家园。那些倾斜的楼体在夜色中像一群弯腰驼背的老人,默默承受着风雨的侵蚀。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这些"老人"就会被加固、被粉饰,最终变成城市发展勋章上的一颗不起眼的锈斑。
就像汉正街的大火,就像三峡移民的眼泪,就像那些被埋在武钢高炉下的冤魂...所有的罪恶终将被时间冲刷成模糊的记忆,而他和他的帝国,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生长、蔓延。
"回公司。"谢一扬钻进车里,对司机吩咐道,"明天早上八点,安排《人民日报》的专访,主题就定'民营企业家在国企改革中的责任与担当'。"
奔驰车驶入雨夜,车轮碾过积水,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路边的报纸——那上面,锦绣家园居民们愤怒的面孔正在被雨水浸透,逐渐模糊成一团无人在意的污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