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最新章节。
一些来自大楚其他州府,甚至是从西夏来的商队,也开始出现在雍凉的集市上。
他们带来了新奇的商品,也带来了不同的商业信息,进一步促进了雍凉与外界的交流。
而平西票号带来的改变,也悄然影响着普通百姓的生活。
农民们将多余的粮食卖给粮商后,拿到手的不再是沉重且真假难辨的铜钱,而是一张张轻便的票据。
他们可以将暂时用不到的票据存入票号,既安全又放心。
一些在外地做工或当兵的人,也可以通过票号,方便地将积蓄汇给家乡的亲人,免去了携带现银的风险和麻烦。
虽然对于大多数底层百姓而言,他们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
但票号的存在,无疑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安全感和便利性。
一个以平西票号为核心,连接雍凉内外,促进贸易流通,服务军政民生的金融脉络,正在快速形成。
雍凉的经济,如同注入了新的血液,开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潜力,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作为这一切的擘画者和推动者,林羽的心中,却并未感到轻松。
他敏锐地察觉到,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一个新的,也更为棘手的瓶颈,开始日益凸显出来。
人才。
是的,是人才的匮乏,尤其是能够理解并执行他新政理念的实用型人才。
这个问题,如同一个无形的枷锁,开始制约着雍凉前进的步伐。
他推行三三制,建立了讲武堂,初步解决了军队基层军官的来源问题。
他设立农务司,招募老农和部分愿意实干的读书人,勉强支撑起农技推广的架子。
他创办平西票号,从军中和讲武堂抽调人员,解决了初期的管理和运营。
可这些,都只是在特定领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之策。
放眼整个雍凉的官僚体系,情况却远不容乐观。
林羽颁布的新法令、新政策,到了下面执行层面,往往就会变味、走样,甚至完全被曲解。
并非都是刻意抵制,更多时候,是因为那些负责具体执行的基层官吏,根本无法理解这些新政背后的逻辑和目的。
比如,在推广新农技时,一些官员只知道强迫农民改变耕作方式,却不解释原因,也不提供具体指导,结果反而引起了民怨。
在处理一些涉及票号的商业纠纷时,很多官员对金融运作一窍不通,判案时要么和稀泥,要么干脆就沿用旧的、早已不合时宜的律法,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在组织修建水利工程时,一些负责监工的官员,只知道催促进度,却对工程质量、材料配比、甚至基本的安全规范都一无所知,留下了诸多隐患。
这些官员,大多是旧体系下选拔出来的。
他们或许精通儒家经典,擅长诗词歌赋,懂得官场应酬。
但在处理具体的经济、工程、法律等实际事务时,却往往捉襟见肘,暴露出知识结构的严重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