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九州民间志》最新章节。
三日后,两人到了扬州。永庆坊三号是座破旧的宅院,朱漆大门上挂着把生锈的铜锁。巧儿照着地图上的标记,在门旁的石狮子底座下找到了钥匙。推开大门,院内杂草丛生,正房的香案上供着个牌位,上面写着“柳如霜之位”,旁边放着半幅素绢,竟和巧儿手中的那半幅能拼成完整的地图。
“如霜……莫不是父亲说的柳姑娘?”巧儿摸着牌位上的字,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转身便见周明轩手里拿着本泛黄的账本,脸色苍白如纸。
“巧儿,你看这个。”账本里夹着张婚书,男方正是巧儿的父亲陈世昌,女方叫柳如霜,盖着扬州府的官印,日期是弘治十七年,也就是巧儿出生的前一年。
“原来父亲在扬州曾有过一段婚姻。”巧儿只觉得头晕目眩,“那我娘……”她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等你哥回来”,原来哥哥世昌,是柳如霜的孩子?
周明轩又翻出封信,是柳如霜临终前写的:“世昌,我知道你心中有愧,当年你为了家中的亲事,隐瞒了扬州的妻小。如今我已病入膏肓,世昌儿就交给你了。这对金凤钗,是我祖传之物,望你带给京城的妹妹巧儿,也算留个念想……”
院外突然传来砸门声,十几个壮汉举着刀冲了进来。为首的汉子盯着巧儿鬓边的金凤钗,狞笑道:“小娘子,把钗子和账册交出来,省得受皮肉之苦。”
周明轩护着巧儿往后退,突然听见隔壁传来喧哗,竟是秀娘带着几个随从翻墙进来,鬓边的金凤钗在阳光下格外刺眼:“巧儿妹妹,你果然来了。我就说那小乞儿临死前盯着你,必定是把东西给了你。”
“表姐为何要这么做?”巧儿攥紧钗子,“还有这支钗子,你究竟从何处得来?”
秀娘冷笑:“自然是从我爹那里。你爹当年在扬州害死了我姑姑柳如霜,夺了她家的产业,我爹作为柳家的女婿,自然要讨回公道。”她指了指鬓边的钗子,“这是我姑姑的陪嫁,当年被你爹抢走,如今不过是物归原主。”
“胡说!”周明轩怒喝,“柳如霜是巧儿父亲的发妻,婚书上写得清楚,何来害死之说?”
“婚书?”秀娘从袖中抽出张纸,“你看这张,是我爹从扬州府衙抄来的,陈世昌在弘治十八年犯了拐带人口罪,被官府通缉,后来是我爹花钱消了案。”
巧儿看着两张婚书,只觉得天旋地转。一张是弘治十七年的,盖着扬州府的印;另一张是弘治十八年的,写着陈世昌拐带柳如霜的财物,被官府追捕。两张婚书,两种说法,究竟哪张是真的?
混战中,巧儿被人推倒在地,金凤钗掉在青砖上,发出清脆的声响。秀娘趁机捡起钗子,却见凤首处的红宝石突然松动,露出里面刻着的小字:“弘治十七年,柳如霜赠夫陈世昌”。
“原来钗子里藏着字!”秀娘惊呼,突然听见院外传来马蹄声,十几个捕快冲了进来,为首的正是扬州府的捕头。
“都不许动!”捕头出示令牌,“奉扬州知府之命,调查弘治十七年柳如霜命案。”他看向秀娘手中的金凤钗,“当年柳如霜被害,这对金凤钗下落不明,如今人赃并获,你们还有何话说?”
秀娘脸色惨白,手中的钗子“当啷”落地:“不可能,我爹说柳如霜是病死的……”
捕头冷哼一声:“柳如霜的棺木早已被打开,骸骨上有刀伤,分明是被人所杀。陈世昌当年被诬陷拐带,实则是被人栽赃,为的就是霸占柳家的产业。”他看向巧儿,“姑娘可是陈世昌之女?你哥哥陈世昌去年来扬州查案,被凶手盯上,至今下落不明。”
巧儿浑身发冷,终于明白为何哥哥会失踪,为何小顺子会被杀,为何秀娘父女会不择手段抢夺金凤钗和账册。原来一切都是为了掩盖当年的杀人夺产之罪。
捕头让人带走了秀娘和那些壮汉,周明轩扶着巧儿坐在石阶上,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巧儿捡起地上的金凤钗,看着凤首里的小字,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原来母亲早就知道父亲在扬州的过往,却一直隐忍不说,直到临终才让她等哥哥回来,揭开这个尘封多年的秘密。
“巧儿,对不起。”周明轩低声说,“当年我爹受了林叔的蛊惑,以为陈家真的欠了货款,才会逼我退亲。现在看来,都是他们设的局,为的就是夺得陈家在京城的绣庄和扬州的产业。”
巧儿摇摇头:“这不怪你。只是哥哥……他究竟在哪里?”
捕头走过来,从袖中掏出封信:“这是陈世昌留给你的,他去年查到线索,便将信留在了府衙,说若有不测,便交给家人。”
信纸上是哥哥熟悉的字迹:“巧儿,爹在扬州的事,你大概已经知道了。当年柳氏舅父柳富为了独吞柳家产业,害死了我的生母如霜,又诬陷爹拐带,导致爹郁郁而终。我已查到柳富如今化名林富,在通州开当铺,那对金凤钗是柳家的信物,务必要保管好。爹临终前说,京城绣庄的地契,藏在金凤钗的凤首里……”
巧儿手忙脚乱地取下凤首的红宝石,果然看见里面刻着“顺天府宛平县西巷陈记绣庄地契”的字样。原来父亲临终前,早已将最重要的东西藏在了最显眼的地方,只等子女来揭开谜底。
半个月后,京城的顺天府衙。柳富跪在堂下,供述了当年杀害柳如霜、诬陷陈世昌的罪行,周父也因收受赃物被问罪。巧儿和周明轩站在堂外,看着春日的柳絮纷飞,仿佛多年的阴霾终于散去。
“巧儿,等案子结了,我想重新下聘。”周明轩望着她鬓边的金凤钗,“这次,我不会再让任何人分开我们。”
巧儿摸着钗子上的点翠,想起扬州永庆坊的那座宅院,想起母亲临终前的眼神,想起哥哥生死未卜的下落。她知道,前路或许还有许多坎坷,但手中的金凤钗,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那些被谎言掩盖的真相,也照亮了她寻找亲人、守护家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