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九州民间志》最新章节。
明正德年间,顺天府宛平县西巷有座三进的青砖宅院,门楣上悬着块褪了色的木匾,隐约可见“陈记绣庄”四个描金大字。春分那日卯时三刻,绣庄后院的海棠开得正盛,十七岁的绣娘陈巧儿正伏在雕花窗台上,指尖捏着半幅未绣完的并蒂莲,目光却凝在案头那支鎏金点翠凤头钗上。
那是支极精巧的钗子,凤首微昂,喙间衔着粒鸽血红的宝石,尾羽上的点翠在晨光里泛着幽蓝的光,像要振翅飞出满室春色。巧儿记得这是上个月母亲临终前,从贴胸的锦盒里掏出来的,冰凉的钗身贴着老人掌心的温度,临终遗言混着痰喘声碎在她耳边:“等你哥回来,把钗子交给他……巷口槐树第三块砖下,埋着你爹当年的账本子……”
巷口的老槐树粗可合抱,巧儿蹲在树根旁扒拉青砖时,指甲缝里嵌满了泥土。第三块砖下果然有个油纸包,拆开时却不是账本子,而是半幅残破的素绢,上面用朱砂画着曲里拐弯的线条,角落盖着枚模糊的朱砂印,像是个“永”字。巧儿攥着素绢和金凤钗,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响,抬头便见辆青布帷子的马车停在巷口,车帘掀开条缝,露出张敷着厚粉的脸。
“可是陈巧儿陈姑娘?”驾车的汉子跳下来,从袖中掏出张洒金红纸,“城南周记绸缎庄的喜帖,明日酉时三刻,周大少爷纳征,请姑娘务必到场。”
巧儿捏着喜帖的手指发颤。周记绸缎庄的大少爷周明轩,是她从小定亲的未婚夫。去年腊月,周父突然派人来说要退亲,理由是巧儿的哥哥陈世昌在扬州经商时卷了周家的货款跑路,至今下落不明。母亲急火攻心卧病半年,终究没能等到儿子回来。如今突然收到纳征的喜帖,喜帖上烫金的“周陈联姻”四个字刺得她眼眶发疼。
第二天傍晚,巧儿换了身月白襦裙,将金凤钗别在鬓边,揣着那半幅素绢出了门。周府门前张灯结彩,红漆大门前两盏气死风灯映得满地通红。她刚走到石阶下,便被门房拦住:“什么人?”
“我是陈巧儿。”话音未落,便听见门内传来轻笑,穿月青缠枝莲纹夹袄的女子款步而出,鬓边斜插着支和巧儿头上一模一样的金凤钗,“这不是巧儿妹妹吗?多日不见,竟连规矩都忘了,我明日就要与明轩哥纳征,你怎的穿身素色就来了?”
巧儿认得这是周明轩的表妹林秀娘,去年春日还曾结伴去城隍庙上香,那时秀娘总说自己最不爱戴金钗,嫌俗。此刻她看着秀娘鬓边的金凤钗,突然想起母亲临终前说过,这钗子原是对儿,是当年父亲从扬州带回来的。
“秀娘表姐误会了,我并非来搅扰喜事。”巧儿摸出喜帖,“只是收到喜帖,想来当面恭喜表哥表嫂。”话音未落,便见周明轩从门内出来,月白锦袍上绣着金线竹纹,腰间挂着的玉佩正是当年巧儿亲手绣的平安结。
“巧儿,你怎么来了?”周明轩的声音里带着惊讶,扫过她鬓边的金凤钗时,眼神突然一暗,“不是让账房给你送了退亲银子吗?”
巧儿只觉得喉间发紧,尚未开口,便见秀娘挽住周明轩的胳膊,指尖轻轻摩挲他腰间的玉佩:“明轩哥,莫不是忘了明日要纳征?母亲还等着咱们去核对礼单呢。”说着又转头对巧儿笑道,“妹妹若是想看热闹,便去二门旁的席上坐着吧,只是莫要乱走,省得冲撞了吉时。”
二门旁的席上坐的多是周家的仆役,巧儿刚坐下,便听见旁边两个婆子小声嘀咕:“听说那陈世昌在扬州勾搭上了盐商的女儿,卷了周家三千两银子跑了,如今周大少爷只好娶林姑娘来补这个窟窿。”“可不是,林姑娘她爹在通州有五间当铺呢,不然周老爷怎会突然变了主意……”
菜碟在桌上碰出清脆的声响,巧儿低头盯着碗里的红枣莲子羹,突然想起素绢上的朱砂地图。哥哥临走前曾说过,扬州南巷有座永庆坊,是父亲早年置办的产业。或许那地图上画的,正是去永庆坊的路线?还有这对金凤钗,为何秀娘会有一支?
戌初时分,后院突然传来喧哗。巧儿跟着人群往后院跑,只见角门处围着几个护院,地上躺着个浑身是血的乞儿,怀里紧抱着个青布包袱。周老爷正在呵斥护院:“打死了埋去乱葬岗便是,吵什么吵?”
巧儿认出那乞儿是西巷的小顺子,平时总在绣庄门口帮人跑腿。她蹲下身,见小顺子胸前插着把短刀,气息微弱,忙解下腰间的汗巾给他按住伤口:“顺子,你怎么了?”
小顺子浑浊的眼睛看见她鬓边的金凤钗,突然伸手抓住她的手腕,血沫从嘴角溢出:“巧儿姐……槐树……砖下……账本子……有人……抢……”话未说完,便咽了气。
巧儿只觉得天旋地转,小顺子分明是去帮她找账本子的。她颤抖着解开青布包袱,里面正是本泛黄的账册,翻到最后一页,赫然画着和素绢上相同的朱砂地图,旁边用小楷写着:扬州永庆坊三号,藏金凤钗一对,及陈家祖产明细。
“哪里来的野丫头,敢在周府撒野?”周老爷的管家冲过来要抢账册,巧儿刚要躲避,却见周明轩突然伸手按住管家的肩膀:“父亲,此事事关陈家产业,不如让巧儿把账册带回去,明日我亲自去陈府询问。”
秀娘在旁冷笑:“明轩哥莫不是忘了,明日要去城隍庙祈福?”周明轩看了她一眼,欲言又止。巧儿趁机将账册和素绢塞进袖中,起身福了福:“多谢表哥,巧儿先行告退。”
回到家时已是亥时,巧儿点上油灯,将账册和素绢铺在桌上。账册里详细记着父亲当年在扬州的生意往来,其中有笔三千两的货款,收货方正是周记绸缎庄,落款时间是去年八月,也就是哥哥失踪前三个月。素绢上的地图,正是从宛平县到扬州永庆坊的路线,角落的“永”字,应该是永庆坊的标记。
更漏声滴答作响,巧儿摸着金凤钗上的点翠羽毛,忽然想起母亲曾说过,这对钗子是父亲从扬州一位姓柳的姑娘那里得来的。柳姑娘?难道哥哥失踪,和父亲当年的旧事有关?
第二天晌午,周明轩果然来了。他站在绣庄堂屋,盯着墙上父亲的遗像,许久才开口:“巧儿,我知道你怨我。可去年冬天,父亲突然说陈家欠了周家三千两货款,若不退回聘礼,便要去官府告你哥。我实在没有办法……”
“三千两货款?”巧儿翻开账册,“这上面记着,去年八月周记绸缎庄收了陈家三千两的蜀锦,款已两清。父亲临终前说,哥哥是去扬州收旧账,怎么会卷了周家的钱?”
周明轩接过账册翻看,脸色渐渐凝重:“这账册……确实不是父亲平时的笔迹。巧儿,你可知道,父亲去年秋天曾大病一场,后来掌管账房的一直是秀娘的父亲林叔。或许……”他突然住口,望向巧儿鬓边的金凤钗,“你这支钗子,和秀娘的那支很像。”
“原本就是一对。”巧儿取下钗子,“母亲说,这是父亲从扬州带回来的。周大哥,你可知道,秀娘的钗子是从何处得来?”
周明轩摇摇头:“上个月秀娘突然戴着这支钗子来府里,说是姑母给的。巧儿,我总觉得秀娘最近有些奇怪,她父亲在通州的当铺,去年突然收了许多陈家的当票,都是些玉佩、字画,像是早有准备。”
窗外突然传来鸦鸣,巧儿想起小顺子的死,忍不住落泪:“顺子为了帮我找账册被人杀了,周大哥,我想去扬州查清楚哥哥的下落,还有这对金凤钗的来历。”
周明轩犹豫片刻,从袖中掏出张.route:“我明日要去扬州收一批苏绣,你随我同行吧。秀娘说要回通州省亲,正好不在府里。只是路上要小心,别让林叔的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