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乱世双姝:丫鬟的后宅生存录》最新章节。
六姑娘带着八姑娘来迎,七姑娘瞧了,只觉得自己被排外了,脸上的笑容淡了三分。
小菊心下叹气,七姑娘的性子,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
六姑娘好似没察觉到七姑娘的冷淡,拉着七姑娘入内:“五姐姐来信,说给咱们生下一个小侄女儿。”
七姑娘听了,便问道:“五姐姐在京兆那边可好?”
六姑娘道:“好不好的,五姐姐总是报喜不报忧的,不过听陈家那边说,五姐姐在京兆那边,还挺得尹家郎君喜欢,才怀上,尹家郎君就将她的名儿记在了族谱上,祭祀的时候,可去捧盏上香。”
六姑娘轻描淡写的几句,就点出了五姑娘现如今的处境有多受宠,小菊在一旁听着,心中惊讶,这可不是有些受宠,是十分受宠了。
要知道,虽然妾室生育后,可入族谱,可去祭祀,但是一般也不会单独为一个妾室开宗庙,去记名,都是隔几年统一记一次的。
五姑娘才嫁去多久,就记了名,还可以参加祭祀,想来是尤为的受宠,尹家的郎君才为她争取来这些东西。关键是,五姑娘嫁的,还只是个旁支子弟,开宗庙记名的难度更高。
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有没有真心,就看舍不舍费功夫为这个女人争取来最实际的利益了。
三位姑娘按次坐下,七姑娘道:“五姐姐现下入了族谱,下半辈子有了靠,我等该写信道贺才是。”
六姑娘叫人换了新的茶水点心,笑着回道:“夫人那边也这般说,叫我们只管写信,到时候随着家里的节礼一并送去。”
八姑娘不爱跟七姑娘说话,就拣了一个橘子,她身后的丫头连忙拿过橘子,替她剥了。
六姑娘、七姑娘说了好一歇话,六姑娘就叫人将五姑娘送来的东西都抬了上来。
六姑娘道:“五姐姐送了些京兆的特产,那边不像咱们这边吃稻米,吃的是面食,也不知道怎么做,面皮、面片做得薄而脆,用牛皮纸裹了,放几月都不会坏。不过京兆那边,好像是叫馎饦。五姐姐也送了一些给咱们,叫咱们尝个新鲜。除了这些,还有好些布帛、皮子、香料,等下我遣人给两位妹妹送去。”
七姑娘点点头应了,八姑娘却道:“我今日来带了不少的丫头,到时候叫她们自己抬回去就好。”
六姑娘就道:“东西不少,只怕小丫头们抬不动,还是叫婆子抬。别的不说,那些皮子,就不少。特别是那几张狐狸皮,可是好东西,咱们这儿不算冷,不穿皮子也能过冬。但弘农跟并州冬日里会下雪,能冻死人,想来是五姐姐得知你们定亲,特意送来的。”
八姑娘回道:“那这狐狸皮可不能叫家里的针线丫头做,免得糟蹋了。”
七姑娘赞同的点点头,没去芙蓉城之前,她还觉得家里的针线丫头做活不差,去了芙蓉城后,见多了,眼光高了,就觉得家里的针线丫头做的东西就差了些。
三人说着话,因着有六姑娘从中调和,氛围倒也和谐。
最后,说到了六姑娘出嫁的事情,八姑娘问:“六姐姐的婚服可做好了?”
提起婚事,六姑娘面上带着憧憬与羞涩,含羞带臊的点点头:“已经做好了,昨日针线房那边还让我试了。”
七姑娘道:“家里的针线到底不比芙蓉城里的,六姐姐怎么不叫芙蓉城的绣娘做?”
六姑娘回道:“张家那边,底蕴不及咱们家,我嫁去他家,不好金银堆砌于身,免得有压逼之态,就叫家里的针线丫头做了。夫人那边说,这般倒是委屈了我,便叫人将花费折成了金银器具,与我做嫁妆。其实,我倒不觉得委屈。”
八姑娘听了这话,微微皱眉:“叫我说,六姐姐本就是下嫁,正该金银压身,显露威风才是,世人畏威不畏德,免得张家那边的太太在你面前耍婆母的威风。”
六姑娘闻言轻笑道:“八妹妹这话,也有些道理。不过,老爷与我定下张郎,是中意张郎的才干,想要他帮衬大哥哥,若是强压,到底不好。”
七姑娘没有搭话,其实她心里也是认同八姑娘的话,不一口气将张家压服了,张家那边若是欺六姐姐性情温和,即使有家里的帮衬,六姐姐也免不得要吃些苦头。
六姑娘受了八姑娘的好意,但她心里知道,她跟张家的婚事,为的就是让张家二郎尽心竭力的辅佐大哥哥,威势强压,只会让人心生逆反,如何肯为自家尽心?
而且,比起自己,父亲更加看重大哥哥与张家二郎,自己其实一开始就没有与张家角力的底气,倒不如真做个“贤良淑德”的妻房,有个孝顺公婆、友爱姊妹的名头就好,守紧夫人与小娘为自己置办的嫁妆,即使不得婆母与郎君喜欢,也衣食无忧。
只是这些话,六姑娘不好对两位妹妹说,到底做妻与做妾是不同的,做妾不必处理家里人情往来,不必孝顺公婆,只需要讨好郎君的欢心,即使正妻不喜欢,也能好好的过日子。
小菊在一旁听着姑娘们说话,看看那个陌生的嬷嬷,轻轻扯了一下弄墨的袖摆,悄悄问道:“那个嬷嬷是……”
弄墨瞟了一眼姑娘们,见她们没注意到这边,才悄声回道:“那是夫人给我们姑娘的嬷嬷,教导我们姑娘管家理事的。”
小菊听了,又问道:“这样的话,那余嬷嬷还跟六姑娘出嫁吗?”余嬷嬷就是六姑娘的教养嬷嬷,按理应该是她陪着六姑娘出嫁的。
弄墨轻轻摇头,声音更低了几分:“余嬷嬷过些日子会去教导九姑娘,这事儿,你别告诉其他人。”
小菊道:“放心,我嘴紧。”
两个丫头说着悄悄话,小菊心里感叹,到底做妾与做正室是不同的,前面几位做妾的姑娘,包括四姑娘出嫁的时候,都不曾带管家理事的嬷嬷,不想六姑娘这儿却有一个。
这边姑娘们说着话,那边给敖妈妈与何妈妈送东西的小梅与桂瑛,倒是在敖妈妈那边吃了一顿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