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西岭夜谈》最新章节。
当我写下夜谈(17)这个题目时,我一下子想到了当时去烟台玩时见到的17路公交车,每辆公交车上面都打着“爱在17(一起)“的标语,感觉好新奇。去烟台玩,应该是2017年的事了吧,恍惚间就过去了好多年。犹记得那时去了烟大,看了烟大门口的大海,逛了烟大校园和校园门口的新世界百货,也拍了好多照片。嗯,有点怀念,虽然是一个人去的。
我还想起了读高中时候收到的一封信——我是不常收到别人的来信的,她在信中的末尾说:”······我在1.7“,里面还附上现金,让我买好吃的。遗憾的是,直到现在,我都没有给她回信。收到回信的半年之后,我就休学回家了。在休学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曾经有许多次想给她寄一封回信,就在家里写啊写,写了好多,但终因各种原因,没有寄出。收到信的第二年暑假,我一个人跑到荒郊野外给她打电话,我们像多年不见的好朋友重逢那样聊了好久,她第一句话就问我:”写给你的信收到了吗?“我感觉我的手在颤抖,紧张地几乎说不出话:”收到了,早就收到了······很抱歉,一直没有给你回信。“再后来,有了电话和QQ,我们经常联系,也常常一块聚餐、出去玩。只是,”书信往来“这种形式,渐渐成了历史,而我,竟然不曾写一封回信给她。也是在我休学的那一年,曾经对我特别好的一位老师突然离世了,而我对此一无所知,没有来得及见最后一面,这成了我终生的遗憾。她在信封的地址上,直接写的是我学校的名字,并不曾知道我所在的班级,而如今,她早已参加工作多年,这封写给遥远的1.7的她的回信,永远无法寄出了。我的那位曾经因为汽车上座位不够,抱了我一路、考试前帮我整理衣领的老师,也再也没有机会报答了。
我在读高一的那一年,生活上有些艰难,有连续几个月,靠馒头和生大蒜充饥,大概人有越在艰苦的环境下越发奋的天性吧,我竟然在连续好几次月考中都考了级部第一名。后来我的事迹被学校领导知道了,大为感动,一时间发动全校学生以我为榜样,向我学习。我也在那时成了学校的小名人。有许多包括别的班级学生在内的同学为我捐款,解决我的生活费问题。后来,有两位高三文科班的女同学知道了我的事迹,专门写纸条给我,让我去找她们,希望能给我提供一些帮助,我当时因为太过腼腆,一直没有过去,一年之后,她们从高中毕业,我就再也没有办法跟她们见面了。直到如今,事情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我都不知道那两位热心而单纯的高三女生现在在哪,过得怎么样,甚至已记不太清她们的名字。如果今生还有可能,我都特别渴望能见上她们一面,当面表达我的感激。还有当年那些帮助我度过难关的老师和同学,我会用毕生努力,回报你们的恩情。
休学完重新回到学校读书,已经是离开一年多之后了,我之前的同学早已读完了高二,而我只能重新从高二开始读。大概是我当年的影响力还在吧,学校的领导很热心地帮我安排了新的班级。我那时候有些焦躁,觉得在高二学得太慢了(之前休学的原因之一就是嫌在学校学得慢,想回家自己学),想直接读高三。我跟学校领导说了之后,领导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给我安排了高三的班级。结果在高三待了一个多月之后,感觉明显跟不上,毕竟一年多没有念书了,况且高二的知识根本没学过。迫不得已之下,我又申请调回高二,领导就重新给我安排了高二的一个班级。本以为这样我就可以老老实实念书了,结果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我因为长期脱离社会,一个人闷在家里待了一年,已经不太适应外面的环境。一下子突然面对这么多同学和老师,我开始焦虑、抑郁和社交恐惧,渐渐地,在学校里连一天也呆不下去。我开始了频繁请假,回家一待就是半个多月,回学校待上两天就受不了,接着就回家了。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半年时间,我这高二半年的课程就落下了。距离过年放假还有二十多天的时候,我终于决定要忍一忍,也许熬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在这二十多天的时间里,我认认真真地上课、学习,同时忍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想不到的是,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竟然考了班里的十几名,还拿到了奖状,让老师和身边的同学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也是从那时开始,班上的女同学纷纷鼓励我努力战胜困难,鼓励我要自信,告诉我不必感到孤单。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勇气。到了高二下学期,我比以前开朗了许多,学习也渐渐进入了正轨,上学期落下的课程也通过自学慢慢补回来。渐渐地,我又成了班里的”解题高手“,到了高二年终考试的时候,我竟然出奇意外地考了年级第二,这让当时给我安排班级的学校领导大吃一惊。
转眼到了高三复习,由于之前休学,再加上请了接近半年假,我早已将高一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我花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才把高一的知识重新拾起来,在一次又一次的月考中,我的名次跌宕起伏,直到上半年期末考试开始,我才把名次稳定在班级前五,这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也是从那以后,我才重新觉得自己真正算是一名可以跟别人平起平坐的高中学生了。再后来,我因为第一次高考没有过一本线,选择了复读,咬牙度过了抑郁伴随我一整年的复读时光,最终结束了我五年的高中生涯。
在这高中五年中,我从最初的”高光“时刻,到后来因为嫌学校教得慢而选择休学,并为此付出惨重代价,再到后来”东山再起“,这像极了一部压缩版的人生史。而人的整个一生,也不过是在这起起伏伏的反复中过完。最让我难以释怀的,是在这多年的求学生涯中曾经帮助、关心和鼓励过我的许许多多老师和同学们,我直到现在还无力一一报答,有的甚至连报答的机会都没有了。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17“这个数字,渐渐在我心里有了特殊的意义,尤其在读大学的时候,我常常会在每个月的17号纪念它,它让我想起我的高中时代,想起那段单纯而又有些”兵荒马乱“的岁月,想起那些美好和感动的瞬间。有些时候,又会觉得它是那样不堪回首,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宁愿当年不去改志愿,安安稳稳地去县城读完高中三年,顺顺利利地考上一所比较不错的大学,毕业之后平淡而又安安心心地做我曾经挚爱的电子或物理学研究工作。只可惜,没有如果。
对了,我当年读的班级是高一三班(1.3),入学名次年级第二,教室坐落在教学楼后面平房第一排最东面一列,左数第二间。离教室不远,有一个荷花池。如果你去找我,我一定带你去看教学楼前面水池里的假山和金鱼,也会热心地给你讲一讲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讲一讲有机化学分子式结构式还有醇醛酮,讲一讲万有引力定律的各种公式,讲一讲什么是电场,说一说三角函数的各种公式怎么记······只可惜,我已在13年前离开那里了,也早已记不清当年曾经烂熟于心、运用自如的数理化公式和原理定理,从此以后,我离那个阳光、单纯、热爱学习和痴心探索未知的少年越来越远,越来越远,而且再也回不去了。
本期分享音乐《晴日共剪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