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战国乱世,风云激荡,山河破碎,百姓在战火中挣扎求生。
洛阳城外,有一个小小的村庄,苏秦便出生于此。
他的家境普通,父母皆是勤勤恳恳的庄稼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着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生计。
但苏秦自幼聪慧,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憧憬,渴望有朝一日能走出这个小村庄,干出一番大事业,让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
苏秦听闻鬼谷子隐居在云梦山,精通纵横捭阖之术,门下弟子皆能在各国朝堂上翻云覆雨,施展抱负。
他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毅然决定拜入鬼谷门下,学习那高深莫测的谋略之术。
苏秦背着简单的行囊,告别了父母,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求师之路。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翻山越岭,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
但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终于,他来到了云梦山下,见到了那令他敬仰已久的鬼谷子。
在鬼谷门下,苏秦与张仪、庞涓、孙膑等人为同窗。
鬼谷子的授课方式别具一格,他常常以天下局势为背景,抛出一个个难题,让弟子们各抒己见,展开激烈的辩论。
苏秦在课堂上总是全神贯注,认真聆听着每一位同学的观点,然后在心中反复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他深知,在这里学到的每一点知识,都将成为他日后纵横天下的资本。
有一次,鬼谷子问:“如今各国纷争不断,战乱频仍,若你为一国之君,当如何使国家强大,百姓安居乐业?”
苏秦起身,思索片刻后说道:“依我之见,当以仁政为本,关爱百姓,轻徭薄赋,使百姓衣食无忧。同时,广纳贤才,重用有识之士,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力量。此外,还需审时度势,根据各国局势,制定合理的外交策略,或合纵,或连横,以维护国家的利益。”
他的一番话,条理清晰,见解独到,引得同学们纷纷侧目,鬼谷子也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一丝赞赏。
时光荏苒,苏秦在鬼谷学有所成,满怀壮志地离开了师门,开始了他的仕途之旅。
他首先来到了周国,期望能在自己的故土大展宏图,向周显王进献治国之策。
然而,周显王身边的大臣们对苏秦这个出身贫寒的年轻人充满了质疑和不屑,他们认为苏秦不过是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毛头小子,毫无根基,竟敢口出狂言,妄图改变祖宗留下来的规矩。
苏秦四处奔走,却处处碰壁,他的满腔热情被一次次无情地浇灭,但他并未因此气馁,心中的火焰反而燃烧得更加旺盛。
他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自己坚持不懈,总有一天能找到赏识自己的伯乐。
于是,苏秦离开周国,前往秦国。此时的秦国,在秦孝公和商鞅变法后,国力日益强盛,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具实力的国家之一。
苏秦认为,秦国是他实现抱负的最佳舞台。
他向秦惠文王献上了自己精心准备的治国方略,主张秦国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采用连横之术,各个击破六国,实现天下统一。
然而,秦惠文王刚刚处死商鞅,对游说之士心存疑虑,加上秦国当时内部局势尚未完全稳定,秦惠文王并没有采纳苏秦的建议。
苏秦在秦国滞留了一年多,多次上书,却始终得不到秦惠文王的重用。
他的盘缠渐渐用尽,生活变得十分窘迫,身上的衣服破旧不堪,鞋子也磨出了洞。
最终,苏秦不得不离开秦国,踏上了返乡之路。
回到家中,苏秦本以为会得到家人的安慰和支持,然而迎接他的却是家人的冷嘲热讽。
妻子坐在织布机前,头也不抬,继续织布;嫂子连饭都不给他做,还对他恶语相向;父母也唉声叹气,埋怨他不务正业,白白浪费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和金钱。
苏秦心中痛苦万分,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世态炎凉。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他在心中暗暗发誓:“此仇不报,我誓不为人!我一定要让那些曾经看不起我的人,对我刮目相看!”
苏秦闭门不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所学和所经历的一切。
他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日夜苦读,仔细研究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地理情况,分析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
他翻遍了家中所有的藏书,每一本都被他反复研读,竹简上留下了他密密麻麻的批注。
为了防止自己在深夜打瞌睡,他用绳子将头发系在房梁上,每当低头打瞌睡时,头发就会被绳子扯痛,他便立刻清醒过来,继续读书。
有时候,他读得太入迷,忘记了时间,直到天亮才发现自己一夜未眠。
就这样,苏秦在痛苦和煎熬中不断充实自己,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终于,苏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知燕昭王正在广纳贤才,寻求振兴燕国的良策。
他意识到,这是自己翻身的机会。
于是,苏秦再次踏上了征程,前往燕国。
苏秦来到燕国后,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得到了燕昭王的召见。
在燕昭王面前,苏秦详细地分析了燕国的局势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他说:“燕国地处北方,土地肥沃,百姓安居乐业。然而,燕国却长期受到齐国的威胁,国土安全得不到保障。若要改变这种局面,燕国必须与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抗齐国。同时,燕国应积极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力量,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燕昭王听后,对苏秦的见解十分赞赏,他觉得苏秦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定重用苏秦。
苏秦得到燕昭王的信任后,开始为燕国出谋划策。
他首先建议燕昭王派他前往赵国,说服赵国与燕国结盟,共同对抗齐国。
苏秦来到赵国后,面见赵肃侯,对他晓以利害:“大王,如今秦国日益强大,对各国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赵国地处中原,是秦国东进的必经之路,首当其冲。若赵国不与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必将成为秦国的下一个目标。而燕国与赵国相邻,唇亡齿寒。若燕国被齐国吞并,赵国也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赵国与燕国结盟,共同对抗齐国,不仅是为了燕国,也是为了赵国自己。”
赵肃侯听后,觉得苏秦说得有理,但他对合纵之事仍心存疑虑。
苏秦见状,继续说道:“大王不必担心,合纵之事并非难事。只要赵国牵头,联合其他各国,形成一个强大的联盟,秦国必然不敢轻举妄动。而且,苏秦愿意为大王奔走各国,说服他们加入合纵联盟。”
赵肃侯被苏秦的诚意和决心所打动,最终同意了苏秦的建议,任命苏秦为赵国的相国,并给他配备了大量的车马和随从,让他前往各国游说。
苏秦带着赵肃侯的重托,开始了他的合纵之旅。
他先后前往韩国、魏国、齐国和楚国,凭借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和卓越的谋略,说服了各国国君加入合纵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