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战国乱世,风云激荡,各国纷争不断,百姓生灵涂炭。
在魏国的一个小城邑,张仪呱呱坠地,出生于一个已然没落的贵族家庭。
往昔的荣华富贵已如过眼云烟,只留下破旧的庭院和些许古籍,见证着家族曾经的辉煌。
但张仪的父母皆是识大体、有远见之人,即便日子过得清苦,他们也从未想过让孩子放弃读书,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能让张仪重振家族声威。
年少的张仪,生得眉清目秀,眼眸中透着灵动与聪慧。
他对周围发生的一切充满好奇,尤其喜欢听长辈们讲述各国的战事和政治风云。
每当集市上有旅人谈及天下大事,他总会挤在人群中,听得津津有味,小小的脑袋里满是对这个动荡世界的疑问与思考。
家中的古籍,是他最珍贵的宝藏,他常常手不释卷,在泛黄的竹简间探寻着前人的智慧,对各国局势和政治谋略的兴趣也愈发浓厚。
听闻楚国的鬼谷子隐居山林,却学识渊博,精通纵横之术,门下弟子众多,且个个在各国施展抱负。
张仪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他渴望能拜入鬼谷门下,学习那高深莫测的谋略之术,为自己的未来寻得一条出路。
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他告别了父母,怀揣着梦想与憧憬,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求师之路。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翻山越岭,遇到过强盗,也遭遇过恶劣的天气,但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
终于,他来到了鬼谷山下,见到了那令他敬仰已久的鬼谷子。
在鬼谷门下,张仪与苏秦成为同窗。鬼谷子的授课方式别具一格,他从不照本宣科,而是常常以天下局势为背景,抛出一个个难题,让弟子们各抒己见,展开激烈的辩论。
课堂上,张仪总是思维敏捷,言辞犀利,仿佛一把利剑,能直击问题的要害。有一次,鬼谷子问:“如今强国林立,小国如风中残烛,随时可能被吞并,若你为小国谋臣,当如何使国家自保?”
众人陷入沉思,片刻后,张仪起身,身姿挺拔,声音洪亮:“依我之见,当以利诱人。强国所求无非土地、财富与人口,小国可投其所好,献上些许利益,暂时稳住强国。同时,积极分化强国联盟,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猜忌。再合纵周边小国,结成紧密联盟,互通有无,协同作战,形成犄角之势。如此,方可在强国环伺下求得生存。”
他的一番话,条理清晰,见解独到,引得同学们纷纷侧目,就连鬼谷子也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一丝赞赏。
时光荏苒,张仪在鬼谷学有所成,满怀壮志地离开了师门,开始了他的仕途之旅。
他首先回到魏国,期望能在自己的故土大展宏图,向魏王进献治国之策,帮助魏国重振雄风,恢复往日的辉煌。
然而,魏国朝堂早已被旧贵族势力牢牢把控,这些人因循守旧,沉迷于过去的荣耀,对张仪提出的新思想、新策略嗤之以鼻。
他们认为张仪不过是一个出身没落贵族的毛头小子,毫无根基,竟敢口出狂言,妄图改变祖宗留下来的规矩。
张仪四处奔走,却处处碰壁,他的满腔热情被一次次无情地浇灭,但他并未因此气馁,心中的火焰反而燃烧得更加旺盛。
他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自己坚持不懈,总有一天能找到赏识自己的伯乐。
于是,张仪离开魏国,转而前往南方的楚国。
楚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是战国时期的大国之一,张仪希望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施展自己的抱负。
凭借着出色的口才和渊博的学识,他顺利地成为了楚国令尹昭阳的门客。
在昭阳府中,张仪小心翼翼地侍奉着令尹,时刻寻找着表现自己的机会。
他常常向昭阳分析天下局势,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起初昭阳并未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仪的才华逐渐引起了他的注意。
一日,昭阳大宴宾客,为了彰显自己的尊贵身份和财富,他命人取出楚国的国宝和氏璧,供众人观赏。
那和氏璧温润洁白,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璀璨的光芒,众人无不惊叹。
宴罢,昭阳却发现和氏璧不翼而飞,顿时大惊失色。
府中上下乱作一团,昭阳更是怒不可遏,下令彻查此事。
此时,有小人向昭阳进谗言,说张仪出身贫寒,却又心高气傲,极有可能是他偷走了和氏璧。
昭阳本就对张仪心存疑虑,听到这番话后,更是深信不疑,当即命人将张仪抓来,严刑拷打,逼他交出和氏璧。
张仪被打得遍体鳞伤,皮开肉绽,但他始终坚称自己是无辜的,从未偷过和氏璧。
他在心中呐喊:“我张仪一心报国,却遭此诬陷,天理何在?”
然而,无论他如何辩解,昭阳都不为所动,一心认定他就是窃贼。
最终,张仪被打得奄奄一息,扔出了令尹府。
张仪的妻子看到丈夫这般惨状,心疼得泪流满面,她一边为张仪擦拭伤口,一边哭着说:“你若不读那劳什子书,不去追求什么功名利禄,又怎会受此大难?我们平平淡淡地过日子不好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仪却强忍着疼痛,对妻子张开嘴巴,问道:“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
妻子一愣,随即破涕为笑:“舌头自然还在。”
张仪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坚定的神色:“只要舌头在,我就还有机会。这世间,靠的就是这张嘴,靠的就是谋略与智慧。此仇不报,我誓不为人!”
这次屈辱的经历,如同一场噩梦,深深刺痛了张仪的心,但也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这个现实的世界。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唯有自身强大,掌握权势,才能不被人随意欺凌。
他暗自发誓,一定要让那些曾经看不起他、伤害过他的人付出代价。
于是,张仪不顾身体的伤痛,整日闭门不出,潜心钻研各国局势,不断完善自己的纵横之术。
他阅读了大量的史书和兵书,分析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总结成败得失,为自己的未来积蓄力量,等待着复仇与崛起的时机。
此时,秦国在秦孝公和商鞅变法后,国力日益强盛,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具实力的国家之一。
秦惠文王继承王位后,雄心勃勃,渴望进一步拓展秦国的疆土,称霸天下。
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于是广纳贤才,吸引了众多有志之士前往秦国。
张仪听闻这个消息后,心中一动,他意识到,秦国或许就是他实现抱负的舞台。
张仪来到秦国后,通过层层举荐,终于得到了秦惠文王的召见。
在秦王面前,张仪侃侃而谈,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连横之策。
他说:“如今六国合纵抗秦,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各怀鬼胎。他们之间利益纷争不断,矛盾重重。秦国若能采取连横之术,与各国分别结盟,分化瓦解他们的联盟,必能各个击破。如此,秦国便能在战国纷争中脱颖而出,成就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