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此去直上青云路》最新章节。
出身江浙的巡按御史王知秋见他下笔都不带停顿的,忍不住就站在考位前仔细观摩起了他的文章。
见他文章俊秀,用词斐然,忍不住又拿起旁的策论看了起来,待见到第三道科举策论之时。
王知秋忍不住捋起来胡须,眼中也浮现出赞赏的目光。
只见少年先是一顿彩虹屁,将科举的好处夸了一百多字以示尊敬,然后才开始论述科举的弊端。
见他着重批判八股文与诗词的考核,王知秋又低头翻起了他写的八股文。
很简单。
他怀疑这小子自己八股文写得不好,所以才会着重批判,若真是如此那待会儿可不能给他过。
后来李瑜知道他的心理活动后,觉得这也是很大的科举弊端,大雍的院试居然不是糊名制。
只有乡试、会试是必须要糊名,县试府试的糊名制全看知县知府要不要实施,巡按御史们也觉得乡试以下糊名不重要。
可开国初年的都是有理想有操守的,到了后面可不一样,这到了后期很容易造成生员泛滥的。
秀才还有免徭役,每月还能到官府领米领盐领肉,甚至还有十亩地免赋税,若是生院泛滥对朝廷财政并不好。
王知秋将卷子拿起来一看,发现这文章居然写得居然还非常不错。
虽然比不上那个叫宁源的,但也是这届考生里很不错的了。
科举策论的题目是他出的,旁的学子除了拍彩虹屁,都在想着如何让文章写起来更拗口、更艰难来提升考试的难度。
本以为不会遇到与自己想的一般的考生,就算有也没指望他们敢说真话,没想到还真的有一位。
待写好记雁荡山奇景以后,王知秋忍不住问道。
“你去过雁荡山?”
他考牒上写清楚了身世,王知秋觉得这少年的家世就算继父极尽疼爱,只怕是也没有那么多银两让孩子去千里之外游山玩水吧?
“学生未曾去过。”
李瑜不方便起身行礼,所以只能坐着向他拱手后回答。
“知县家的郎君去过,回来说起并带了一幅画回来。”
于是谢先生的兴致便来了,让他与同窗们凭想象写文章。
写一篇不满意一篇,还挨了好几个手板子呢。
最后写了二十多遍,谢先生才算是满意了。
谁能想到院试还真的考了呢,还是得感谢严师啊。
王知秋没想到仅凭想象,他就能写得跟身临其境似的,于是看向李瑜的目光就更加赞赏了。
若论名次,论实用这学生能排第一,论文采这学子也能排个第二,眼下只剩下诗还没作了。
面对与知县大人一般期待的眼神,李瑜有些汗流浃背,毕竟他每次都是把诗留在最后才写的。
还有小半个时辰就得交卷,李瑜的脚趾都急的卷了起来。
在巡按御史期待的眼神下,他还不能扣自己的脑壳,只能沉住气先用手指在桌上先边写边斟酌着。
待觉得差不多,这才在那唯一空卷上面写道:
春日游园时,芳菲满径枝。 柳丝轻拂水,花影淡摇池。风暖莺声脆,云舒燕影姿。 闲情何处寄,漫步觅新诗。
写罢后的李瑜还有些自得,他觉得自己写的诗进步还是很大的,说好听一些这就叫通俗易懂。
比起乾小四的一片两片三四片,是不是好许多吧你就说。
可抬头却看到王知秋叹了口气,似是对他这首诗很不满意一般。
李瑜的心瞬间便忍不住提了起来,只不过却不敢说话,等王知秋走了以后那小心脏怦怦直跳。
他该不会进不了覆试吧?
应该不会,毕竟文章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也不是他写得很烂,只是王知秋没想到文章那么好的考生,诗却写得这么……平平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