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最新章节。
尔朱兆惨然一笑:“尔朱家已败,我岂能独活?”
说完,解下腰带,挂在树上,自缢而亡。
不久,高欢率军赶到。
部将慕容绍宗收拾残部,向高欢投降。
高欢不仅厚待慕容绍宗,还命人妥善安葬了尔朱兆的尸首。
战后,并州彻底平定,尔朱氏的势力被彻底铲除。
然而,高欢却带回了尔朱荣的两个儿子——尔朱文畅和尔朱文略,不仅没有加害,反而给予优厚待遇。
旁人见了,私下议论纷纷:“高欢对尔朱家倒是仁义,莫非是念及旧情?”
有人冷笑道:“什么旧情?
不过是看在大小尔朱氏的面子上,做做样子罢了。”
另一人附和道:“是啊,如今尔朱家已倒,高欢何必赶尽杀绝?
留下这两个无用之人,反倒显得他宽宏大量。”
众人心照不宣地笑了。
高欢的心思,谁又猜不透呢?
无非是顾着大小尔朱氏的情面,所以才格外“周全”罢了。
高欢平定叛乱后,立即上书朝廷报捷。
魏主自然大加赞赏,可高欢却反过来上表,请求辞去“天柱大将军”的名号。
魏主修看完奏表,见欢言辞恳切,执意要辞去这个称号,心里便明白了——高欢这是在借鉴尔朱氏的教训,不愿重蹈覆辙。
于是,他顺水推舟,下诏同意了。
此时,被废的魏主恭仍被幽禁在崇训寺,而朗则从河阳入京,受封为安定王。
可新主修容不下他们,先是密谋除掉恭,接着又盯上了朗。
恭在寺中无所事事,某日提笔写下一首诗:“朱门久可患,紫极非情翫,颠覆立可待,一年一易换,时运正如此,唯有修真观!”
这诗传出去后,更加触怒了魏主修。
他冷笑道:“一个废帝,还敢发牢骚?”
身旁的心腹低声道:“陛下,此人留着终究是祸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修冷冷点头:“那就送他一程吧。”
没过多久,恭被带到门下外省。
使者面无表情地递上一杯毒酒:“请吧。”
恭惨然一笑:“果然如此。”
他仰头一饮而尽,时年三十五岁。
事后,魏主修为了掩人耳目,还是以特殊礼仪安葬了他。
一个多月后,安定王元朗也被下毒害死,死时才二十岁
“又死了一个……”
宫人们窃窃私语,声音压得极低。
“嘘!别乱说,小心掉脑袋!”
年长的宫女瞪了一眼,众人立刻噤声。
没过多久,东海王元晔、汝南王元悦也接连被害。
朝堂上下,人心惶惶。
“陛下这是要把宗室赶尽杀绝啊!”
一位老臣摇头叹息。
“杀来杀去,能杀出太平吗?”
另一位大臣苦笑,“真正的祸患,不在这些手无寸铁的宗室,而在那些手握重兵的藩镇啊!”
可惜,魏主元修听不进去。
他以为除掉同宗兄弟,就能坐稳皇位。
殊不知,杀戮只会让局势更加动荡。
史书上,元恭被称为“前废帝”,元朗则是“后废帝”。
至于元晔,虽是尔朱氏拥立,但只做了三个月皇帝,连帝纪都没资格进。
后来,西魏与高欢决裂,连元朗的帝号也被废除。
只有元恭被追谥为“节闵帝”。
所以后人在整理北魏世系时,只列了前废帝元恭,后废帝元朗的名字,早已被人遗忘。
“史笔如刀啊!”一位学者翻着史册,感慨道,“短短几行字,就定了一个人的生死荣辱。”
“可不是?”他的同僚点头,“帝王将相,终究逃不过史家的评判。”
世事如棋,输赢难料。权力之争,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
且说魏主修已经即位,朝局渐渐稳定。
那些在外避祸的宗室诸王,也陆续回京,入宫拜见新君。
这一日,殿上文武分列,魏主修高坐龙椅,神色沉稳。
淮阳王元欣和赵郡王元谌并肩上前,恭敬行礼。
“臣等拜见陛下!”
二人齐声道。
魏主修微微颔首:“两位叔父不必多礼。”
元欣和元谌都是献文帝的孙子,论辈分,是魏主修的堂叔。
元欣是广陵王元羽之子,元谌则是赵郡王元干之子。
此外,南阳王元宝炬、清河王元亶也上前行礼。
他们同样是孝文帝的孙子,算是魏主修的堂兄弟。
魏主修环视众人,缓缓开口:“诸位宗亲归朝,朕心甚慰。
如今朝局初定,还需诸位辅佐。”
元欣拱手道:“陛下登基,乃社稷之福。
臣等自当竭尽所能,助陛下稳固江山。”
魏主修点头,随即宣布任命:“淮阳王元欣,德高望重,朕授你为太师;
赵郡王元谌,沉稳持重,任太保;
南阳王元宝炬,勇略过人,任太尉;
清河王元亶,文武兼备,授骠骑大将军,兼司徒之职。”
众人纷纷谢恩:“臣等定不负陛下所托!”
此时,侍中长孙稚上前一步,恭敬道:“陛下,先帝孝庄帝元子攸的谥号尚未定下,胡太后的丧仪也需安排。”
魏主修沉吟片刻,道:“先帝谥号定为‘孝庄帝’,以彰其仁德。
至于胡太后……”
他顿了顿,“虽曾临朝听政,但终究是先帝生母,按后礼安葬,加谥‘灵’。”
长孙稚点头:“陛下圣明。”
胡太后当年被尔朱荣沉河而死,尸身一直收殓在双灵寺,如今终于得以风光下葬。
魏主修又下诏追尊父亲广平王元怀为“武穆帝”,生母冯氏为“武穆后”,嫡母李氏为“皇太妃”。
朝议结束,魏主修独留丞相高欢议事。
“丞相,朕欲立令爱为后,不知意下如何?”
魏主修直截了当地问。
高欢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但面上仍恭敬道:“陛下厚爱,臣女不敢当。
但若陛下执意如此,臣自当遵旨。”
魏主修笑着说:“既然这样,朕马上派使者去下聘礼,选个好日子迎娶。”
高欢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臣替小女谢过陛下的恩典!”
几天后,皇宫正式下诏,迎娶高欢的女儿高氏为皇后,并派使者送去聘礼,筹备大婚。
朝廷内外都知道,新皇帝这样做是为了拉拢高欢,稳固自己的权力地位。
高欢此时已迁居晋阳,特意建造了一座大丞相府,坐镇西北,掌控大局。
这一天,朝廷使者到了晋阳,高欢亲自出迎。
两人一见面,竟是故交重逢,握手言欢,格外亲热。
“多年不见,李兄风采依旧啊!”
高欢笑着拍了拍对方的肩膀。
“哪里哪里,倒是丞相威名更盛,连我这老骨头都忍不住来沾沾光。”
李元忠哈哈大笑,眼中满是感慨。
原来,这使者正是当年跟随高欢一同起兵的老部下李元忠。
他曾随高欢入洛阳,后来留在朝中担任太常卿。
这次魏主修特意派他作为纳币使,显然也是看中了他与高欢的交情。
宴席上,高欢命人奉上美酒,两人推杯换盏,畅谈往事。
“想当年咱们起兵时,何等意气风发!”
李元忠连饮数杯,脸色微红,拍案笑道,“如今倒好,整日闷在朝中,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可把我憋坏了!”
高欢闻言大笑,指着李元忠对左右说道:“你们瞧瞧,当年就是这家伙,硬是逼着我起兵!”
李元忠故作不满,摇头晃脑道:“丞相这话可不对,若不是我,您哪来今日的威风?
不过嘛——”
他故意拖长声调,狡黠一笑,“若是不封我个侍中当当,我可要另寻明主了!”
高欢也不恼,反而打趣道:“天下英雄多的是,可像你这样的老滑头,怕是再也找不到了。”
“哈哈哈!”
李元忠大笑起身,伸手就去捋高欢的胡须,“正是因为我独一无二,所以我才赖着不走啊!”
高欢知他忠心,也不计较,只是笑着摇头,命人再添酒菜。
两人推心置腹,畅饮至深夜,方才尽兴。
李元忠在晋阳一住数日,高欢日日设宴款待,宾主尽欢。
待到时机成熟,高欢便命人护送自己的女儿前往洛阳,择吉日举行册后大典。
这一日,洛阳城内张灯结彩,仪仗庄严,文武百官列队相迎。
礼乐声中,高欢之女凤冠霞帔,缓步登殿,与魏主修行册后之礼。
整个仪式隆重华贵,龙凤呈祥,盛况空前。
长篇大论说了北魏,下一章该说说梁朝了。
欲知梁朝情况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