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第136章 独揽大权除政敌 天象示警告宫闱(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最新章节。

祭祀当天,太后身着华服,仪仗开道。

她昂首阔步走进宗庙,代行天子之礼。文武百官跪在两侧,大气都不敢出。

回宫后,太后又有了新主意。

她命人造了辆“申送车”,经常坐着它出宫巡视。

“陛下,前面有人拦轿喊冤。”

侍卫来报。

太后掀开车帘:“带过来。”

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汉跪在车前:“青天大老爷,小人的田地被强占了...”

太后听完陈述,当场判决:“来人,把县令叫来问话!”

到了选拔人才的时候,太后更是亲力亲为。

“把这些考卷都搬来,本宫要亲自批阅。”

她吩咐道。

宫女们搬来成堆的试卷。

太后挑灯夜战,一份份仔细审阅。

“这篇策论写得好,当列甲等。”

“这个字迹太潦草,降为丙等。”

大臣们私下议论:“太后虽然专权,但办事倒是认真。”

“是啊,最近几桩案子判得都很公道。”

百姓们也渐渐接受了这位女主的统治。

茶余饭后,常有人感叹:“这位太后,可比先帝在位时清明多了。”

一日,风和日丽,胡太后带着年幼的皇帝元诩来到华林园游玩。

他们在都亭曲水旁设宴,召集了一众王公大臣。

太后兴致很高,环顾四周,笑道:“今日良辰美景,不如诸位各赋七言诗一首,助助兴。”

她略一沉吟,率先吟道:“化光造物含气贞。”

说罢,她转头看向身旁的小皇帝,柔声问:“诩儿,你来续下一句,如何?”

元诩虽才七岁,但天资聪颖。他歪着头想了想,稚声答道:“恭己无为仰慈英。”

太后一听,眼中闪过惊喜,忍不住赞叹道:“小小年纪,竟能续出这样的诗句,真是难得!”

群臣见状,纷纷附和:“陛下天资聪颖,实乃社稷之福!”

太后心情愉悦,便命众人继续联句。

一时间,王公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凑成一首长诗,字字句句都在歌颂太后仁德,赞美天下太平。

太后听得眉开眼笑,当即吩咐左右:“赐帛赏赐,人人有份!”

……

转眼到了第二年,改元“熙平”。这一年,恰是南梁天监十五年。

朝中却出了一桩案子——侍中侯刚因滥用职权,鞭打羽林军致死,被中尉元匡弹劾。

廷尉依法判处侯刚死刑。

可胡太后念及侯刚往日功劳,竟替他开脱:“侯刚是因公事责罚,意外致死,不该判死罪。”

少卿袁翻据理力争,最终朝廷才勉强削去侯刚三百户封邑,免去他掌管御膳的职位。

侯刚这人,原本靠着烧得一手好菜,深得太后宠信,掌管御膳近三十年。

如今虽被撤职,却仍能自由出入宫廷,参与朝政。

更离谱的是,太后还常常带着他,去宗室勋贵家中宴饮,每每玩到半夜才回宫。

侍中崔光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劝谏道:“太后,先贤有言,君王当以国事为重,不宜频繁游乐宴饮。”

太后一听,不以为然,反问道:“我能主持祭祀大典,为何就不能出游享乐?”

她的语气里,透着不容置疑的霸道。

胡太后到了此时,已是放纵不羁,随心所欲,哪里还肯听崔光的劝谏,老老实实待在深宫里呢?

她自幼跟着一位信佛的姑母长大,耳濡目染,对佛事极为热衷。

如今大权在握,自然要大肆兴建佛寺,以显虔诚。

于是,她下令在崇训宫旁建了一座永宁寺 ,又在伊阙口修了石窟寺 。

这两座寺庙,极尽奢华,尤其是永宁寺,更是金碧辉煌。

寺内有一座九层佛塔,高耸入云,塔顶还立着一根十丈高的铜柱,四面挂满铃铛。

每当夜深人静,风一吹,铃铛叮当作响,清脆的声音能传十里远。

佛殿、僧房,处处镶嵌珠玉,铺满锦绣,五光十色,晃得人眼花缭乱。

“太后,这寺庙的耗费,是否太过奢靡?”

有大臣小心翼翼地问。

胡太后微微一笑,道:“礼佛之事,岂能吝啬?

这是为天下祈福,花再多钱也值得。”

扬州刺史李崇看不下去了,上书劝谏:“陛下,寺庙虽好,但国库有限,不如省下这笔钱,用来修缮明堂太学,培养人才。”

可胡太后哪里听得进去?

奏折递上去,如石沉大海,再无回音。

转眼到了熙平三年,有人献上一只罕见的乌龟,浑身金黄,被视为祥瑞。

胡太后大喜,当即改称“神龟元年”,大赦天下,宴请群臣。

“恭喜太后,天降祥瑞,必是国运昌隆之兆!” 群臣纷纷贺喜。

胡太后满面春风,举杯道:“今日普天同庆,诸位爱卿,尽情畅饮!”

于是,朝廷上下,一片欢腾。

可谁也没想到,这只“神龟”,或许不是什么吉兆,反倒像是个不祥之兆……

忽报征北大将军灵寿公于忠死了。

消息传来,朝中大臣大多拍手称快。

“这位于将军仗着权势,横行霸道,如今总算天收了他!”

一位官员低声议论。

“嘘,小声点,太后可还念着他的功劳呢。”

旁边的人连忙提醒。

果然,胡太后不仅没有追究于忠生前的过错,反而下诏褒奖,追谥“武敬”,还赐了丰厚的丧葬费用。

没过几天,又传来噩耗——司徒安定公胡国珍也去世了。

胡国珍是太后的父亲,葬礼自然极尽奢华。

“追赠相国太师,加授黄钺,尊号‘太上秦公’……”

礼官高声宣读诏书。

群臣纷纷附和:“太后至孝,理应如此!”

然而,谏议大夫张普惠却站了出来。

“陛下,‘太上’乃天子尊号,岂能用于臣子?”

他拱手进谏,声音坚定。

朝堂上一片哗然。

“张普惠,你这是不识时务!”

有人冷笑。

“礼法不可乱!”张普惠毫不退让,“若人人僭越,朝廷威严何在?”

他据理力争,驳得众人哑口无言。

可最终,太后并未收回成命。

“罢了,罢了。”

张普惠叹息一声,转身离去。

同僚们望着他的背影,摇头道:“真是个倔脾气。”

这场争论,终究只是徒劳。

张普惠拼死直谏,不过博得一个“直臣”的名号罢了。

过了数月,天象突变,月亮渐渐被黑暗吞噬,几乎消失不见。胡太后望着夜空,心中惶恐不安,总觉得这异象是冲着自己来的。

“天象示警,莫非本宫要遭大祸?”她眉头紧皱,低声自语。

身旁的心腹太监察言观色,立刻凑上前道:“太后娘娘,天象虽凶,但未必无解。”

胡太后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既如此,不如找个替身挡灾。”

她立刻想到瑶光寺里的高氏——那位被她废黜的太后。高氏虽已出家为尼,但终究是个隐患。

“去,送她一程。”胡太后冷冷吩咐,“记住,要做得干净。”

当夜,太监带着毒药潜入瑶光寺。高氏毫无防备,饮下毒酒,不久便气绝身亡。

次日,宫中传出消息:“高太后突发恶疾,暴毙而亡。”

葬礼草草了事,棺木按尼姑的规格下葬,连哭丧的人都寥寥无几。高氏一生荣华,最终却落得如此凄凉结局,实在可叹。

胡太后却毫无愧疚,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她本就贪恋权势,如今连最后一点顾忌也没了。

“近日朝中大臣多有议论,说您……”宫女小心翼翼地说道。

胡太后冷笑:“他们敢说什么?”

“说您……行为不检。”

胡太后不怒反笑:“朕想做什么,轮得到他们管?”

没过多久,她竟公然召来一位皇叔,夜夜留宿宫中。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太后与皇叔……这成何体统!”大臣们私下议论纷纷。

可胡太后毫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

这段叔嫂孽缘,终究成了北魏宫廷里最荒唐的一笔。

欲问皇叔为谁,且待下一章分解。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
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
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抗战+系统+争霸+反殖民+钢铁洪流)穿越抗战前线,身份溃败部队小兵,武器老套筒没子弹,面对天崩开局,张云峰本想拼掉一条小命,干掉一个鬼已不亏。什么?有系统?那不好意思,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几十人几十条枪,请叫我张排长!几百号人几百条枪,那我得是张营长!占据一地,拥兵数万,我就是张军长!雄踞数省,部将数十万,坦克大炮喀秋莎,那得叫我司令!驱逐外敌,反向殖民,大家谁
古城老巷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关于大明:我朱雄英来了:先救妈,后救爹,救完奶奶救爷爷!我本科院研究员,转世投胎好圣孙,洪武爱我胜珍宝,家人改命把我靠。我爱发明和创造,爷爷爱我让我搞!成立各种研究院,科技医疗类目全。酒精玻璃抗生素,医疗条件大跨前。红薯玉米种下田,百姓消饥展开颜。土地改革进行中,生产力大幅提升!大明有了炮和枪,藩王海外守边疆。世世代代镇他乡,十年百年成故乡!皇明有了蒸汽机,远洋战舰把敌欺!万国物产献神州,天下万
春风卷碧云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关于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洛尘穿越古代平行世界,成为科举考场上抓耳挠腮的穷书生。离金榜题名只差最后一篇治国策论,可他连毛笔都不会用。好在穿越时绑定历史推演器,在虚拟推演中可以练习文章,锻炼技能,只要辅助皇女登基,就能将练习的才能带回现实。本想着随便选个最有优势的皇女速通游戏,却误打误撞选中政治头脑为零的秦王李瑾瑜。与此同时。得到天道推演能力的秦王李瑾瑜好奇之下开始未来推演,却发现自己的父皇将
灰色的灰
朱门风流
朱门风流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穿越千疮百孔的封建王朝,陆清河却只是个七岁小娃娃。父母双全,外加个呆萌小妹,可家徒四壁,穷困潦倒。读书,必须读书!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看我读他个太平盛世!
幸运的七号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我与朱棣争天下:大明永乐盛世,我是朱高煦。后代史书称我父皇:“再造宇宙,功同开创、故勋业甚盛---是汉唐宋以来英君明主轶,而过之远矣!”但我就想问问父皇:“当年奉天靖难,我拼死力战,你对我说:“勉之,世子多疾。”到底还算不算数?”
明镜要高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