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第136章 独揽大权除政敌 天象示警告宫闱(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最新章节。

于忠与门下省的侍中等官员聚在一起,商议国事。

“新君年幼,无法亲政,”

于忠皱眉道,“不如请高阳王元雍主持朝政,裁决大事。”

“可任城王元澄才能出众,却被高肇排挤,闲置已久。”

一位侍中插话,“如今高肇西征未归,正是起用他的好时机。”

众人点头,当即拟好奏章,呈报太后。

可太医令王显心怀鬼胎,不愿权力落入二王之手。

他竟假传太后懿旨,命高肇录尚书事,自己则和高肇的侄子高猛一同担任侍中,意图揽权。

于忠等人早有防备。

“王显矫诏乱政,罪不可恕!”

于忠厉声喝道。

次日,王显刚踏入殿门,侍卫一拥而上,将他按倒在地。

“你们干什么?我冤枉!”王显挣扎大喊。

“你侍奉先帝不力,还敢擅权?”于忠冷冷道。

话音未落,直阁将军已挥刀环重重砸向王显腋下。

王显痛呼一声,被拖出大殿,关进右卫府。

当夜,他便咽了气。

朝廷迅速下诏:太保高阳王元雍入居西柏堂,任城王元澄录尚书事,总揽朝政。

“二王德高望重,由他们主事,再好不过。”百官纷纷赞同。

朝野上下,一时心悦诚服。

高肇西行至函谷关时,他乘坐的战车车轴突然断裂。

这让他心里直犯嘀咕:“车轴无故折断,莫非是不祥之兆?”

正疑虑间,京城的使者快马赶到,送来了皇帝驾崩的讣告,同时召他即刻回朝。

高肇顿时脸色煞白,对随从喃喃道:“新君年幼,朝中必有变故。

我此番回去,恐怕凶多吉少。”

他日夜兼程赶回洛阳,路上家人前来迎接,他都避而不见。

随从劝道:“大人何必如此匆忙?”

高肇却厉声道:“你懂什么!迟则生变!”

到了京城,他特意换上丧服,直奔太极殿。

一进殿门就扑倒在地,嚎啕大哭:“先帝啊!臣来迟了!”

哭得撕心裂肺,连殿外的侍卫都为之动容。

殊不知,高阳王元雍和领军将军于忠早已在暗中谋划。

于忠低声对元雍说:“高肇权势滔天,若不除之,必成大患。”

元雍点头:“就依将军之计。”

哭祭完毕,于忠上前搀扶高肇:“大人节哀,请到中书省商议要事。”

高肇擦着眼泪问:“何事如此紧急?”

于忠故作神秘:“事关重大,此处不便多言。”

一进中书省大门,于忠突然高喊:“卫士何在?”

埋伏多时的邢豹等人一拥而上。

高肇大惊:“你们这是做甚?”

话未说完,邢豹的铁钳般的大手已掐住他的喉咙。

高肇拼命挣扎,但双手被死死按住。

他的脸渐渐涨得发紫,眼珠凸出,舌头不自觉地伸了出来。

不过片刻,这个曾经权倾朝野的权臣就断了气。

于忠冷笑道:“威风的尚书令,也有今日。”

随即命人拟旨,罗列高肇罪状,宣称其“畏罪自尽”。

黄昏时分,一具裹着草席的尸体从宫墙的偏门悄悄运出。

守门的侍卫小声嘀咕:“这不是高大人吗?怎么走这个门?”

押送的太监瞪眼道:“多嘴!想掉脑袋吗?”

尸体被送回高府时,全家上下哭作一团。

高肇的妻子捶胸顿足:“老爷啊!你走得太冤了!”

管家却急忙捂住她的嘴:“夫人慎言!这可是谋反的罪名啊!”

高肇被诛杀后,高太后当然不安。

胡太妃可不是省油的灯,她早就记恨高太后。

如今逮着机会,立刻联合于忠等人,逼高太后出家为尼,迁居瑶光寺。

从此,除非重大节日,她连宫门都进不去。

“这叫什么?这叫痛打落水狗!”

朝中有人私下议论。

于忠这下可得意了。

他一手掌控后宫,一手把持禁军,还兼任门下省首领,朝政大权全攥在手里。

裴植和郭祚看不惯他嚣张,偷偷找高阳王雍告状:“于忠专横跋扈,该罢免他!”

可高阳王还没动手,于忠已经得到风声。

他冷笑一声:“想动我?先送你们上路!”

他立刻罗织罪名,诬陷裴植、郭祚谋反,直接下诏逼他们自尽。

杀完人还不解气,他甚至想连高阳王也一并除掉。

“不可!”侍中崔光急忙劝阻,“高阳王毕竟是宗室,若随意诛杀,朝野震动!”

于忠这才勉强收手,但仍把高阳王赶回家,不准他再参与朝政。

胡太妃摇身一变成了皇太后,搬进崇训宫。

“于忠、崔光、刘腾、侯刚,都是功臣!”她笑眯眯地说,“该赏!”

于是,于忠升任尚书令,崔光加封车骑大将军,刘腾当上太仆,侯刚晋升侍中。

“瞧瞧,这叫论功行赏!”朝臣们私下嘀咕。

这四人扶持胡太后上位,自然同日加官进爵,风光无限。

太后之父胡国珍被封为安定公,兼任侍中,一时间权倾朝野。

太后的妹妹胡氏,嫁给了江阳王元继的儿子元爰。

这江阳王元继,本是道武帝拓跋珪的曾孙,世袭王爵,却在宣武帝时期因强占良家女子为奴,被削去爵位。

如今胡太后掌权,自然要替妹妹撑腰。

她恢复了元继的爵位,还加封他为太保。

元爰则被提拔为通直散骑侍郎,胡氏也被封为新平君,兼任女侍中。

朝中大臣于忠、崔光等人见太后势大,便联名上奏,请她临朝听政。

太后微微一笑,当即应允,垂帘称旨。

她本就是个聪慧过人的女子,自幼饱读诗书,文采斐然,处理政务更是得心应手。

更令人惊叹的是,她骑射功夫了得,箭术精准,能射中针孔。

如此文武双全,驾驭朝政自然游刃有余。

听政不过十日,太后便召集群臣,故意问道:“诸位觉得于忠此人如何?”

群臣何等精明,立刻揣摩出太后对于忠不满,纷纷附和:“于忠虽居高位,却难称其职。”

太后满意地点点头,随即下旨,将于忠外放为征北大将军,兼领冀州刺史。

于忠一离京,尚书令元雍便上表自劾,言辞恳切:“臣初入柏堂,便见于忠专横跋扈,本想加以约束,谁知他竟想矫诏杀臣!

若非同僚阻拦,臣早已命丧黄泉。如今思来,实在愧对朝廷,恳请罢官归乡,听候发落。”

太后虽知于忠跋扈,但念其旧功,不忍严惩,只是下诏安抚元雍,并升他为太师,兼领司州牧。

同时,她又提拔清河王元怿为太傅兼太尉,广平王元怀为太保兼司徒,任城王元澄为司空兼骠骑大将军。

元澄最善察言观色,见太后重用外戚,便趁机上奏:“安定公乃太后至亲,理应出入禁中,参议朝政大事。”

太后闻言,欣然应允。

自此,胡国珍得以自由出入宫禁,参与军国要务。

太后心中欢喜,朝堂之上,愈发威势赫赫。

太后刚掌权时,还比较收敛。

她自称“令”,大臣们上书称她“殿下”。

可没过多久,她就改了规矩。

“从今往后,‘令’改称‘诏’,朕要自称‘朕’了。”

太后在朝堂上宣布。

大臣们面面相觑,却不敢反对,只得齐声应道:“臣等遵旨,陛下。”

转眼到了十二月,该祭祀宗庙了。

小皇帝年纪太小,没法主持。

太后动了心思:“本宫想效仿周礼,代替皇帝祭祀,诸位觉得如何?”

礼官们顿时炸开了锅。

“这不合规矩啊!”

“从没有太后主祭的先例!”

太后脸色一沉,转头问侍中崔光:“崔爱卿,你怎么看?”

崔光眼珠一转,躬身道:“陛下,臣记得东汉和熹邓太后就曾代行祭祀。

这可是有先例的。”

太后顿时眉开眼笑:“说得好!就照这个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千年世家:苏氏的传承
千年世家:苏氏的传承
苏氏的传承:平行世界,一个后世的理工男苏砚穿越到秦末乱世助刘邦建汉,于是一个千年家族开始诞生。自此云梧苏氏穿行于史册夹缝——这场横亘两千年的文明暗战,终要在蒸汽轮机与燧发枪的轰鸣中,迎来最后一次淬火。
晨曦行者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关于大明:我朱雄英来了:先救妈,后救爹,救完奶奶救爷爷!我本科院研究员,转世投胎好圣孙,洪武爱我胜珍宝,家人改命把我靠。我爱发明和创造,爷爷爱我让我搞!成立各种研究院,科技医疗类目全。酒精玻璃抗生素,医疗条件大跨前。红薯玉米种下田,百姓消饥展开颜。土地改革进行中,生产力大幅提升!大明有了炮和枪,藩王海外守边疆。世世代代镇他乡,十年百年成故乡!皇明有了蒸汽机,远洋战舰把敌欺!万国物产献神州,天下万
春风卷碧云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我与朱棣争天下:大明永乐盛世,我是朱高煦。后代史书称我父皇:“再造宇宙,功同开创、故勋业甚盛---是汉唐宋以来英君明主轶,而过之远矣!”但我就想问问父皇:“当年奉天靖难,我拼死力战,你对我说:“勉之,世子多疾。”到底还算不算数?”
明镜要高悬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苏治只是一个普通的短视频制作者,直到有一天他点进了一个小网站。只要在该网站发布的视频,就能被平行世界里各个朝代的人物所看到。他不仅可以获得点赞奖励,还能得到大哥们的打赏。半信半疑的苏治,发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于是,皇帝们轰动了。秦始皇:朕灭六国,一统华夏!第一名,不为过吧?汉武帝:朕扫平匈奴,建汉家脊梁,前三名,应该有吧?李世民:朕文治武功,打得周围番邦磕头求饶,不是第一,也肯定是第二!朱元璋:咱
权照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关于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洛尘穿越古代平行世界,成为科举考场上抓耳挠腮的穷书生。离金榜题名只差最后一篇治国策论,可他连毛笔都不会用。好在穿越时绑定历史推演器,在虚拟推演中可以练习文章,锻炼技能,只要辅助皇女登基,就能将练习的才能带回现实。本想着随便选个最有优势的皇女速通游戏,却误打误撞选中政治头脑为零的秦王李瑾瑜。与此同时。得到天道推演能力的秦王李瑾瑜好奇之下开始未来推演,却发现自己的父皇将
灰色的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