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第135章 禅位冤魂索舌命 宫闱秘斗继新君(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最新章节。

可谢朏却推说脚有毛病,不能跪拜行礼,只戴着头巾,坐着轿子,到云龙门谢恩。

梁武帝在华林园召见他,谢朏又坐着小车入席。

第二天,武帝亲自去他家中拜访,两人饮酒谈笑,十分融洽。

谢朏再三表明自己不愿做官的志向,但武帝仍不松口。

最后,谢朏只好请求回乡接母亲来京,武帝这才答应,还特意赋诗送别。

不久,谢朏带着母亲回到京城,虽然勉强接受了官职,却从不处理政务。

没过多久,他母亲去世,朝廷特许他继续任职。

守孝期满后,谢朏改任中书监、司徒,可不久便病逝了。

朝廷追赠他为侍中、司徒,谥号“靖孝”。

谢朏一生着作颇丰,流传甚广,可惜晚年行事矫情,难免被人讥讽。

不过,梁武帝如此礼遇文士,也可见其重视人才之心。

……

再说北魏这边,魏主元恪宠爱高贵嫔,立她为皇后。

这位高皇后貌美如花,却生性善妒,不许其他嫔妃接近皇帝。

她曾生下一子一女,可惜儿子早夭。

元恪年近壮年,却仍无子嗣,心中不免焦虑。

恰在此时,宫中有一位胡充华,是司徒胡国珍的女儿,生得姿容绝世,聪慧过人。

传说她出生时,红光环绕,术士赵胡曾预言:“此女日后必贵不可言,当为天地之母。”

当然,这话未必可信,说不定只是后人附会。

元恪听闻此事,便将她召入宫中,册封为崇华。

高皇后见她娇媚动人,自然心生妒忌。

可胡充华巧舌如簧,一颦一笑皆惹人怜爱,就连善妒的高皇后也不由得对她另眼相待。

一日,元恪趁高皇后不备,悄悄召见胡充华。两人情投意合,共赴巫山。

天子多情,美人有幸,没过多久,胡充华竟暗结珠胎,怀上了龙种。

先是六宫嫔御,相与祈祷。

她们跪在佛前,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愿上天赐我公主,莫生太子!”

为何如此?

原来北魏旧制残酷——若妃嫔生下太子,母亲必须赐死。

众人皆惧,唯独胡充华神色平静,淡淡道:“立储君而杀其母,本是陋规。

但我不怕死,宁可为皇家延续血脉,也不愿贪生误国!”

众人听罢,面面相觑。

有人低声劝道:“胡姐姐,何必逞强?

若真怀了太子,岂不白白送命?”

胡充华摇头,目光坚定:“生死有命,但求无愧于心。”

不久,她果然有孕。同住的妃子们慌了,私下劝她:“趁胎儿未成,快服药堕掉!

否则……”

胡充华却只是笑笑,夜里独自焚香,仰天起誓:“若得长子,纵使一死,我也心甘!”

天遂人愿,她诞下一子,取名元诩。

魏主大喜,却又忧虑——皇后高氏善妒,若知太子生母尚在,必下毒手。

于是,他命人将婴儿抱至别宫抚养,不仅高后不得过问,连胡充华也不准探望。

三年过去,元诩已能蹒跚学步。

魏主决意立储,改元“延昌”,并擢升高肇、清河王怿等重臣,以稳固朝局。

到了冬日,元诩正式被立为太子。

令人意外的是,魏主竟未按旧制处死胡充华,反而晋封她为贵嫔。

高后闻讯,勃然大怒,对兄长高肇道:“陛下坏了规矩,难道要留她性命?”

高肇冷笑:“无妨,她活不了多久。”

果然,高后暗中谋划,欲毒杀胡充华。胡充华察觉危险,急寻中给事刘腾相助。

“刘公公,高后欲置我于死地,求您救命!”她声音颤抖。

刘腾沉吟片刻,道:“此事重大,需从长计议。”

他立即转告左庶子侯刚,侯刚又密报侍中于忠。

于忠之父于烈曾因高后之事含恨而终,他早想报仇,此刻正是良机。

他连夜拜访太子少傅崔光,低声道:“崔公,高氏猖狂,胡贵嫔危在旦夕,可有良策?”

崔光附耳几句,于忠眼睛一亮,笑道:“妙计!”

两日后,魏主突然下诏,命胡充华迁居别宫,并派亲兵严守,任何人不得接近。

高后得知,气得摔碎茶盏:“可恶!谁在坏我大事?”

高肇也皱眉:“陛下此举,分明是防着我们。”

原来,崔光之计,正是借皇帝之手,将胡充华隔离保护。

高后纵有杀心,也无从下手。

胡充华终于安全,长舒一口气,喃喃道:“天不亡我……”

清河王元怿吸取了彭城王的教训,心里一直提防着高肇。

一天晚上,他和高肇等人在宫中陪皇帝饮宴。

酒过三巡,元怿借着醉意,半开玩笑地对高肇说:“天子兄弟还剩几个?

你怎么都快杀光了?

当年王莽秃头,靠着外戚势力篡了汉朝。

你现在背都驼了,恐怕也会成为祸害,可得小心点!”

高肇一听,脸色大变,酒宴的兴致全无,匆匆告退。

不久,天下大旱,高肇擅自做主,释放了许多死囚。

元怿立刻进宫,对魏主元恪说:“陛下,名器不可假借于人。

当年孔子见李氏登泰山祭祀,都深感不妥,就是因为君臣有别,礼制不可逾越。

如今减膳赦囚,本该是陛下的旨意,高肇一个臣子,怎敢越权行事?

这是以下犯上,恐怕祸患不远了!”

魏主听了,只是微微一笑,并不答话。他心里明白,但暂时不想表态。

一年后,恒州、肆州发生大地震,山崩地裂,百姓死伤无数。

魏主心中忧虑,更加提防高氏一族。

又过了一年冬天,梁朝涪城人李苗和校尉淳于诞投奔北魏,上书建议攻打蜀地。

魏主当即任命高肇为大将军,统领十万大军进攻益州。

侍中游肇急忙劝谏:“陛下,国家连年水旱灾害,民力疲惫,不宜再兴战事。

蜀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怎能轻信他人之言,贸然出兵?

若一开始就不谨慎,恐怕后悔都来不及!”

魏主听完,依旧沉默不语。

倏忽间已是岁末,残冬刚过,转眼到了魏延昌四年正月。

高肇西征未归,前线尚无捷报,魏主元恪却突然染上重病,御医束手无策,短短三日便驾崩了。

宫中一片混乱,侍中领军将军于忠、侍中中书监崔光、詹事王显、庶子侯刚等人匆忙赶到东宫,连夜迎太子元诩入内殿继位。

王显是高肇心腹,有意拖延,便道:“明日再行登基大礼也不迟。”

崔光眉头一皱,反驳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岂能等到明天?”

王显仍不死心,又说:“即便太子即位,也该先请示太后。”

崔光冷笑一声:“先帝驾崩,太子继位,本就是祖宗规矩,何须太后点头?”

说罢,他不再理会王显,直接请太子立于东侧。

于忠上前搀扶太子,面西举哀。众人哭拜十余声,崔光便示意止哀。

他随即代理太尉之职,手捧册书和玉玺,恭敬呈上。

太子元诩跪地接过,披上龙袍,戴上冠冕,登上太极殿,正式即位。

崔光与当夜值守的群臣齐齐跪拜,高呼万岁。

次日,新帝下诏大赦天下,召回西征和东防的军队,追谥先帝元恪为宣武皇帝,庙号世宗。

尊皇后高氏为皇太后,胡贵嫔为皇太妃。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朱门风流
朱门风流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穿越千疮百孔的封建王朝,陆清河却只是个七岁小娃娃。父母双全,外加个呆萌小妹,可家徒四壁,穷困潦倒。读书,必须读书!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看我读他个太平盛世!
幸运的七号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苏治只是一个普通的短视频制作者,直到有一天他点进了一个小网站。只要在该网站发布的视频,就能被平行世界里各个朝代的人物所看到。他不仅可以获得点赞奖励,还能得到大哥们的打赏。半信半疑的苏治,发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于是,皇帝们轰动了。秦始皇:朕灭六国,一统华夏!第一名,不为过吧?汉武帝:朕扫平匈奴,建汉家脊梁,前三名,应该有吧?李世民:朕文治武功,打得周围番邦磕头求饶,不是第一,也肯定是第二!朱元璋:咱
权照
七色花
七色花
新房里,马文才骂道:“祝英台,没想到你是这么一个不知廉耻的女人,既然你嫁给了我,就不要再想着别的男人,原来你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真爱……”“我不懂,我不知廉耻?”祝英台辩到:“是你自己要娶我的,还来怪我?”“我又没拿刀逼你,你走吧,你根本就不...
难怪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关于大明:我朱雄英来了:先救妈,后救爹,救完奶奶救爷爷!我本科院研究员,转世投胎好圣孙,洪武爱我胜珍宝,家人改命把我靠。我爱发明和创造,爷爷爱我让我搞!成立各种研究院,科技医疗类目全。酒精玻璃抗生素,医疗条件大跨前。红薯玉米种下田,百姓消饥展开颜。土地改革进行中,生产力大幅提升!大明有了炮和枪,藩王海外守边疆。世世代代镇他乡,十年百年成故乡!皇明有了蒸汽机,远洋战舰把敌欺!万国物产献神州,天下万
春风卷碧云
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
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
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抗战+系统+争霸+反殖民+钢铁洪流)穿越抗战前线,身份溃败部队小兵,武器老套筒没子弹,面对天崩开局,张云峰本想拼掉一条小命,干掉一个鬼已不亏。什么?有系统?那不好意思,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几十人几十条枪,请叫我张排长!几百号人几百条枪,那我得是张营长!占据一地,拥兵数万,我就是张军长!雄踞数省,部将数十万,坦克大炮喀秋莎,那得叫我司令!驱逐外敌,反向殖民,大家谁
古城老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