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隋唐风云:护唐英豪》最新章节。
光阴似箭,转眼间又过了两三年。
秦母宁氏含辛茹苦抚养儿子,白天教他读书识字,晚上则由老仆秦安传授武艺。
这秦安原是秦家仆人之子,自幼跟随秦彝习武,如今将一身本领倾囊相授。
十八岁的秦琼已长成魁梧青年,将家传的瓦面金装锏练得出神入化,在历城县内难逢敌手。他性情刚直,最爱打抱不平,街坊邻居见他武艺高强又孝顺母亲,便联名举荐他到县衙当差。
经过一年历练,秦琼当上了捕快,跟着班头四处缉拿盗匪,因他办案雷厉风行,双锏功夫了得,江湖匪类闻风丧胆。
短短两三年间,他接连破获数起大案,更因仗义疏财、孝顺母亲、广结豪杰,赢得“赛专诸、似孟尝、神拳太保、双锏大将“的美誉,百姓们还编出“锏打山东六府,马踏黄河两岸“的顺口溜。这名号传开之后,整个山东无人不知这位侠肝义胆的秦琼。
虽然身为捕快,秦琼从不仗势欺人,对待百姓谦和有礼,更无半点勒索敲诈的恶行,深得山东百姓敬重。
历城县令张仪臣见他年轻有为,破格提拔他二十岁就当上捕快班头,手下统领樊虎、连明、铁奎、任忠四名得力助手。
这些年因公务走遍山东各府,秦琼目睹不少贪官污吏逼得百姓落草为寇,心中愤懑不已,办案时便有了自己的原则:对那些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网开一面,对蒙冤受屈的百姓则竭力相助。
自从当差以来,秦家日子渐渐宽裕,二十二岁那年娶了西门外贾氏为妻,夫妻恩爱,婆媳和睦。
这年春天,历城县接到刑部紧急公文,称山西潞州、泽州一带流窜的蓝面鬼朱华、小母鸡周冶等十八名江洋大盗已潜入山东地界,命历城县协同缉拿。
张县令立即召见秦琼布置任务,说来也巧,不出旬日,这伙大盗便被一网打尽。张县令大喜,当即备齐文书,派秦琼与樊虎带领四名差役押解人犯赴长安刑部归案。
秦琼回家禀明母亲,收拾行装时特意带上三十两银子以备不时之需,还打算在潞州买几匹上等潞绸给母亲做寿衣。
次日清晨,秦琼跨上黄膘马,鞍前挂着双锏,与樊虎等人押着囚车启程,一路上他对囚犯颇为宽厚,既不苛待也不刁难。
这日行至临潼山楂树岗,正值盛夏酷暑,众人在道旁树林歇脚时,忽闻西北方向传来阵阵呼救声。
秦琼勒马细听,对樊虎道:“贤弟可听见了?这光天化日之下,天子脚下竟有劫道之事?“
樊虎握紧腰刀说:“听这动静怕是歹人作恶,大哥且在此坐镇,待小弟前去查看。“
秦琼摆手道:“你留下看守囚车,我去去就回。“说罢翻身上马,双锏在鞍前叮当作响,黄膘马撒开四蹄直奔西北。穿过一片松林,但见远处山脚下尘土飞扬,几名武将正围攻一位官员,刀光剑影间那官员已险象环生。
秦琼见状猛夹马腹,黄膘马长嘶一声冲入战团,那双锏在烈日下闪着金光,眼看就要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
隋朝开国之初,帝都大兴城本是一座民风淳朴的古城。
这年,阳春三月,城中杨柳依依,百花竞放,处处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然而,在这看似祥和的表象之下,却暗流涌动,杀机四伏。
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共育五子:长子杨勇立为太子,次子杨广封晋王,三子杨俊封秦王,四子杨秀封越王,五子杨谅封汉王。
其中太子杨勇性情宽厚,而晋王杨广却是个野心勃勃之人,他善于察言观色,每每在独孤皇后面前表现得极为孝顺,总能揣摩母后的心思,提前将事情办妥,因此深得独孤皇后欢心。
杨广心中常有不平之念,暗自思忖:“我与太子本是同胞兄弟,他却能高居东宫之位,来日登基为帝,我便要俯首称臣。这倒也罢了,最可虑的是若稍有差池,性命都可能不保。若要改变这般处境,除非能取而代之。“他深知独孤皇后善妒,朝中大臣但凡有宠妾生子者,都会遭到皇后的厌恶。
太子杨勇因宠爱姬妾云昭训,已经失了皇后的欢心,杨广便借此机会,常在父皇母后面前数说太子的过失。
隋文帝杨坚生性多疑,登基后不愿将兵权尽付臣下,便任命杨广为行军兵马大元帅,杨素为副元帅,高颎为晋王元帅府长史,李渊为元帅府司马。
这高颎乃渤海人氏,足智多谋,精通兵法;李渊曾在龙门之战中箭无虚发,连射七十二箭毙敌七十二人;另有韩擒虎、贺若弼两位总管,都是骁勇善战的猛将。总计九十员战将,六十万大军,尽归晋王杨广节制。
远征在外的杨广听闻南陈后主宠妃张丽华貌美绝伦,便派高颎之子高弘德前往建康索取。
高颎得知后劝谏道:“晋王身为元帅,当以伐暴救民为要务,岂能先顾女色之事?“
高弘德却道:“父亲,晋王手握重兵,若违逆他的意思,恐有不测之祸。“
此时,李渊在旁进言:“高大人,那张丽华狐媚惑主,祸国殃民,致使陈朝覆灭。此等祸水岂能再留?不如杀之,以绝后患。“高颎深以为然,想起当年姜太公斩妲己的典故,当即命人将张丽华斩于清溪畔。
高弘德空手而归,恐晋王怪罪,便将责任全推给李渊:“下官奉命前往,家父不敢怠慢,不仅备好香车宝马,还精选数十美貌侍女相送。谁知那李渊突然出面阻拦,口称'祸水不可留',竟将张丽华当场处斩!“
杨广闻言勃然大怒:“怎么?你父亲身为长史,竟做不得主吗?“
高弘德添油加醋道:“臣与父亲再三劝阻,那李渊非但不听,还斥责下官父子设美人局愚弄大王。“
杨广气得拍案而起:“好个李渊!定是他自己先看上这美人,见我索取,便抢先杀害。早知如此,我该等陈叔宝全家到齐后再作打算,那时谁敢阻拦?就算李渊劝谏,我不听他又能奈我何?“这一场风波虽暂时平息,却让杨广对李渊怀恨在心,为日后埋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