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水润笔录》最新章节。
凡是要诠解书中文字,不要用崎岖之心,而要用平易之心,自能见理。
不明事理则行动无方向,不行动则明理无意义。
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
君子立身行事自有定见,不必太在乎别人看法,否则太过软弱。
内积至诚,可以感人。
注重培养敦厚的品德。
平治天下的君子,理宜极其庄重,以观示天下,为民表率。正本清源,教化民众,敦厚民俗。
真诚无妄是圣人之本,天理本就真诚无妄而具于人心,只因被私欲所杂。无私欲扰乱心志,此心才能清明纯一。
存养之道,在于静心。
静后见万物,自然皆有春意。
敦笃虚静者,仁之本。保持敦厚虚静的心性,是仁德的根本。虚静,指摒弃杂念的澄明状态,为修德提供内在基础。
物我一理,万物与自我遵循同一理则(规律)。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从万物中体悟贯通天人的普遍规律。
有善无恶,乃天道流行而赋予人的天命。顺此天命而遵循之,以为日用事物当由之路,则是道。
人不能无过与不及之偏,圣人于是循道而制为礼乐刑政以修之,使每人各得其分,则是教。
人的尊严彰显在自律、自由、自主之中,这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精髓,也是理学"慎独"工夫的核心。
学者要静定其心,自作主宰。
恻隐之心,即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心,是人之生道。
流行之气,参差不齐,氤氲交合,凝成形质,生出形形色色的人与物。此气阳阴两端,屈伸往来,无始无终,循环不已,树立了天地间大化流行的根本道理。
天道是万物的根本,无任何一物可外于天道,就像仁德为处事的根本,无所不在。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五年三月笔录
附言:至此《近思录通解》的部分感同文句录写完,摘录的大多只是关于宇宙、生命、人性、人心本质方面的简洁文句。
书里有太多《易经》哲理细化的言语,还需自行认知、学习。
此书可反复阅读,对于修正心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