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烈马长风我乃汉王朱高煦》最新章节。
在那庄重肃穆、弥漫着威严气息的御书房内,气氛仿佛凝固了一般,陷入了一种令人感到压抑的诡异沉寂之中。那高达一千万两的巨额款项,宛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了在场众人的心头。而永乐大帝朱棣,这位坐拥天下、主宰万民命运的君主,此时竟然萌生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念头,让在场之人无不感到惊愕。
夏元吉,这位忠心耿耿的臣子,脸上浮现出无奈而苦涩的笑容。他微微躬身,语气中带着几分谨慎和恳切,向朱棣进言道:“皇上,那些番货归根结底都是番商们的财产,倘若我们不给他们应得的款项,无论从道理还是情理上讲,都是说不过去的啊。”
“更何况,皇上您一直以来都大力宣扬要友睦邻邦,以怀柔远仁之策对待他国。若是在这件事情上处理不当,恐怕会对您的圣誉以及我大明朝的崇高威望造成极大的损害。”夏元吉的话语在御书房中回响,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对国家利益和皇帝声誉的深深忧虑。
朱棣听了这番话,脸色瞬间变得阴沉,眼中闪过一丝恼怒。他瞪大了眼睛,狠狠地盯着夏元吉,大声驳斥道:“朕不过是随口一说罢了,你居然还当真了,居然还跟朕上纲上线起来!”
就在这紧张的气氛中,朱高煦却突然打破了沉默,脸上露出一丝自信的微笑,开口说道:“爹啊,不分给他们款项,其实也并非完全没有办法可想。”
此言一出,朱棣和夏元吉都不由得愣住了,两人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惊讶,完全不明白这位汉王的心中究竟打着怎样的算盘。
“老二啊,爹刚才只是随口那么一说,你可千万不要胡来啊!”朱棣心中一紧,赶忙出声制止,脸上的担忧之色愈发明显。
“汉王殿下,此事关系到我大明天朝上国的威严和体面,绝对容不得您肆意妄为。”夏元吉也急忙说道,他的神情异常严肃,目光紧紧地盯着朱高煦,仿佛要从他的脸上看出端倪。
得,又开始说“恣意妄为”了。朱高煦无奈地摊开双手,脸上露出无辜的表情,反问道:“番商们的那些番货,其实际价值不过四百万两银子,而次我还特意溢价多给了他们一百万两。夏大人,您不妨想一想,这些番商拿到这笔钱之后,接下来会有怎样的举动呢?”
夏元吉微微一怔,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他抬起头,试探性地说道:“番商们本质上也是商人,按照商人逐利的天性,他们必然会购买大量我大明的特产,然后带回本国进行售卖,以此赚取巨额的利润。”
“既然如此,那为何我不能再次举办一场专门针对番商的品鉴会呢?”朱高煦目光坚定,语气中充满了自信。
针对番商的品鉴会?拍卖大明的特产?夏元吉的眼睛顿时一亮,心中似乎有了一丝明悟。
“汉王殿下,此计虽然看似可行,但是那些番商们有其他的途径可以购买所需的货物,他们为什么非要参加您举办的这场品鉴会呢?”夏元吉紧接着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毕竟这个计划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的确,品鉴会采用的是拍卖的方式,货物的价格必然会比市场价格高出许多。既然如此,那些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番商们,为什么要花费更多的钱财,去购买同样的货物呢?更何况,朝廷一直以来都会回赠海外来使丝绸、茶叶等珍贵的货物,而他们对于这些货物的需求量实际上也并不是特别大。
朱高煦听了夏元吉的质疑,微微一笑,伸手轻轻地扯了扯自己的络腮胡,不紧不慢地说道:“如果他们在京师根本就买不到这些货物呢?而且如果朝廷不再赏赐这些货物给他们呢?”
朱棣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沉思的表情,眉头紧紧地皱在了一起,心中开始仔细斟酌朱高煦提出的这个可能性。
“老二,你的意思是……”
“爹,儿子经过深入的了解,在我大明众多的特产之中,尤以瓷器、茶叶、丝绸这三样最为著名,深受海外诸国的贵族王室们的热烈追捧和喜爱。”朱高煦神情专注,详细地列举出了大明的这三件珍宝,继续说道:“既然如此,那朝廷在给予海外来使的回礼中,可以大幅度地减少这三样东西的数量,再用其他的特产来补足价值,或者干脆直接减去其中的一两样!”
“这样一来,海外来使为了满足本国王室贵族对于这些珍稀物品的需求,就只能选择高价购买。”
“目前京畿地区内大部分的丝绸和茶叶,都集中在娄江南馆。他们除了参加我们举办的品鉴会,还能有什么其他的办法获取这些紧俏的货物呢?”
“毕竟这大明的三宝,一旦出海,其价格将会暴涨百倍千倍,对于番商们来说,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现在不过是让他们多付出一些成本罢了,在如此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这还是在他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的。”朱高煦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计划,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对局势的准确判断和对商业利益的深刻理解。
朱棣静静地听着朱高煦的分析,原本紧皱的眉头渐渐地舒展开来。不得不承认,老二提出的这个法子,确实是一个颇有创意且切实可行的策略!
丝绸、茶叶、瓷器这大明的三宝,在大明国内虽然价格不菲,但一旦远销海外,就会成为比黄金还要珍贵的奇珍异宝!
既然如此,为何不在回赠给海外来使的礼物中,适当地减少这三宝的数量呢?
“爹啊,正所谓物以稀为贵。您完全可以将这三样物品定义为大明的国品,严格限制其流出的数量,如此一来,必然能够为朝廷创造巨大的利润。”朱高煦趁热打铁,进一步劝说朱棣采纳自己的建议。
夏元吉听到这里,呼吸不禁一滞,他感到自己的思维仿佛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突然之间,他觉得自己的脑子似乎有些不够用了。作为户部尚书,他一直以来都坚决反对皇帝在赏赐海外来使的回礼上过于大手大脚,那些丰厚得令人咋舌的回礼,已经成为了户部的沉重负担。
然而,皇帝一心想要通过慷慨的赏赐来交好海外诸国,对于他的谏言根本听不进去。他倒是从来没有想过,还可以通过这样巧妙的方式,既能够减少开支,又能够为朝廷赚取丰厚的利润!
夏元吉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激动和惊讶,然后拱手说道:“汉王殿下的意思是……让那些番商留下大量的银子,然后带着我大明的特产离开?”
“我大明国内的银子产量本来就十分稀少,如果任由这些海外番商将大量的银子带走,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只会是得不偿失的结果。”朱高煦微微一笑,神色从容淡定,然后语气坚定地说道:“只有尽可能地从他们身上获取更多的利益,并让他们积极地为我大明的丝绸、茶叶等特产进行宣传,这才是真正实现两国互惠互利、友好往来的正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