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凡人寻道》最新章节。
腊月二十八,年关已近。连日的阴霾天气终于放晴,冬日的阳光虽然没什么温度,却也能给人带来一丝虚假的暖意。城隍庙前的广场上,比往日更加热闹,卖年画的、写春联的、吹糖人的、耍猴戏的……各式各样的摊贩聚集于此,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
在广场的一角,围着一圈人,人群中传出苍凉悲怆的胡琴声和一个女子哀婉的歌声。那曲调迥异于江南的吴侬软语,高昂处如塞外长风,低回处似雁泣长空,带着一股剽悍而又沉痛的气息。
李寻被这歌声吸引,走了过去。只见圈中是一老一少两位卖唱艺人。老者约莫六十多岁,满脸风霜刻成的深壑,背脊佝偻,但拉琴的手指却稳如磐石,指尖流淌出的音符仿佛带着血泪。少女约十四五岁,面容清秀,却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沧桑感,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棉袍,歌声从她口中发出,字字清晰,撞击着听者的心房。
他们唱的是一首北地民歌,歌词大意是:
“雁门关外野草黄,胡马南来踏我疆。
爷娘妻儿死刀下,孤身南渡泪千行。
白日思乡肠欲断,夜里惊坐闻箭响。
但见长江东流水,何日才能返故乡?
……”
歌声如泣如诉,琴声如怨如慕。围观的听众中,有不少是衣冠南渡的北人,听到这熟悉的乡音和歌词中描绘的惨状,不禁触景生情,纷纷低头抹泪。就连一些本地南人,也为之动容,生出几分同情。
李寻站在人群外围,静静地听着。那歌声中的“雁门关”“胡马”“爷娘妻儿死刀下”……每一个词都像一把锤子,重重敲打在他记忆的深处。他仿佛又看到了并州老家冲天的火光,听到了亲人的惨叫声,感受到了逃亡路上刺骨的寒冷和绝望。那种刻骨铭心的痛楚,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只是被深埋心底。此刻,被这歌声彻底唤醒。
他的眼眶湿润了,视线模糊起来。他不是在听曲,而是在重温一场不愿回首的噩梦。那少女的歌声,仿佛是他自己,是千千万万个流亡北人的共同心声。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场上寂静无声,只有压抑的抽泣声。老者放下胡琴,拿起一个破旧的铜锣,少女则捧着一个缺了口的陶碗,向围观者乞讨。人们纷纷解囊,铜钱落入碗中,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带着沉甸甸的同情。
当少女走到李寻面前时,李寻将身上带着的所有散碎银两——大约三四钱银子,全都放进了碗里。这对于卖唱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少女惊讶地抬起头,看了李寻一眼,低声道:“多谢公子。”
李寻摇了摇头,想说些什么,喉咙却像被堵住了一样。他深深地看了这一老一少一眼,仿佛要将这故国的影子刻在心里,然后转身,默默离开了广场。
那苍凉的歌声,在他身后久久回荡。艺术无法驱赶胡虏,无法收复故土,但它能承载记忆,能连接人心,能提醒活着的人,不要忘记那片沦陷的土地和逝去的亲人。这歌声,是一种无力的抗争,也是一种不灭的希望。李寻知道,无论他走到哪里,这故国之音,都将是他心中永远的牵绊和前行路上无法回避的背景。个人的命运,始终与家国的大势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