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遗孀与忠犬小叔》最新章节。
			     临丹县,折桂巷赵家。
 玉娘的身子日渐沉了,显了怀。好在她本就纤细,粗粗看去,倒也与从前变化不大。绣活早已搁下,洗衣的重活赵母和赵攸也都不让她沾手,只每日喂喂院里那几只鸡,或在厨房里帮赵母摘摘菜、烧烧火,做些轻省打下手的话计。
 她没给肚里的小人儿做新衣,想着小鲤穿过的改改便好。日子清闲,除了陪伴小鲤,便常常无事可做,思绪总不由自主地飘回从前。
 她想起了她原来的家。只依稀记得她家原在江南地区,发了水灾,卷走了他们一家安稳的日子。
 父母带着她和哥哥一路逃荒,她记不清走了多久,只记得脚底磨破的疼痛和永远填不饱的肚子。
 路过木桃村时,父母将她送给了赵家做童养媳。
 刚开始,她是怨过他们的,怨他们弃她而去,夜里常无声哭泣。
 后来长大了些,也明白了为何母亲看她最后一眼时会哽咽地别过脸,明白了他们是想给她一个或许能活命的机会,毕竟那时赵家条件不错,赵父也是良善之人。
 他们怕她跟着他们在看不到尽头的逃荒路上饿死、病死。
 她想起了赵父,那是个宽厚仁善的长辈,脸上总是温和笑着,对她很好,她不甚打翻瓷碗吓得脸色发白害怕挨骂时,他只是笑着将将她拉到一边,温声说:“没事没事,碎碎平安,人没伤着就好。”又小心将碎片捡起。家里有好吃的,总是让她排在赵霁川和赵惊弦前面。
 想得最多的,还是赵霁川。
 小时候,他带着她在村子里疯跑,摘野果、捉蚂蚱,笑声洒满田埂,他卷着裤腿站在溪水里,裤管被浪花打湿也浑不在意,只顾着朝岸上的她晃手里那串银亮的小鱼。
 少年时,他笨拙地将一朵粉色的小花别在她发间,那花儿仿佛至今还在记忆里盛放,映着他微红的耳尖和比阳光还亮的笑容。
 后来,他长成挺拔的青年,总是替她挡风遮雨,眼里盛着说不尽的温柔。
 那个满心满眼都是她,对她笑得明媚灿烂的他。
 这些回忆在心头反复摩挲,渐渐泛出温润的光泽,像被溪水冲刷多年的鹅卵石。
 她对赵霁川的记忆永远停留在了他二十岁之前,她如今十九,明年这个时候,她就要比记忆中的霁川年长了。
 日子流水般过去,转眼秋意渐浓。快到中秋,赵母买了核桃、杏仁、瓜子仁、芝麻、花生,准备做月饼。案板上,赵母和好了油润的面团做饼皮,又将切碎的坚果与熟面粉、糖、油细细拌匀,调成喷香的馅料。
 玉娘和赵攸也围在一旁,一起包月饼。
 小小的厨房里弥漫着暖融融的甜香,赵母突然轻叹:“唉,也不知二郎在府城如何了?今年这月饼,他怕是吃不上了。”
 赵攸年纪小,倒想得开:“府城肯定大得很,好东西也多!二哥想吃,自己会去买来吃的。”
 玉娘也跟着应和。
 府城,贡院外。
 八月十五,正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贡院门口却围得水泄不通。焦急等待的家眷、亲友、仆役,个个伸长了脖子,目光紧锁着那两扇紧闭的、沉重的朱漆大门。
 终于,在日头升到当空,晒得人头晕目眩之际,贡院内传出了沉重而威严的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