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退圈后,我靠直播带货成了千亿霸》最新章节。
答案不言而喻。
当天下午,一份由周执主笔,五位农户代表联名签署的《去个人化共建准则》草案就摆在了项目组委会的桌上。
准则核心主张:所有由公共资金投入的乡村基础设施,应优先以地理、物产或集体记忆命名,避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这份文件提交的当天,恰逢三千农户线上投票,支持保留共富学院平台“动态修订条款”满一个月的日子。
那份条款允许任何规则在实践中被基层随时提出修改。
两件事在舆论场上奇妙地相遇,发酵,最终被媒体冠以一个响亮的名字——“活的名字运动”。
这股浪潮,也影响到了更深处的人心。
小柯在回访一个设在苗寨里的民间直播培训点时,一位正在打包银饰的苗族大姐,对着他的镜头,带着几分羞涩又无比自豪地说:“以前,那些大主播来我们这儿,教我们说‘家人们,上链接!’。现在,我们敢对着手机说,‘这是我们寨子的东西,是我阿妈传下来的手艺’。”
“我们寨子”,这四个字像一道闪电,击中了小柯。
他猛然想起自己团队搁置了半年的一个项目——“身份标识系统”。
那个项目因为技术不够成熟,用户体验不佳而被束之高阁。
他连夜赶回办公室,重启了尘封的代码。
他给系统增加了一个全新的功能——“产地人格化标签”。
农户不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店铺名,他们可以自主上传一句话,甚至一段语音,来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产品。
“我是守了三十年橘子园的老吴,我的橘子,有太阳的味道。”
“这是我爸传给我的腊肉配方,山里的风是最好的佐料。”
系统上线首周,用户留存率飙升了47%。
买家不再仅仅是购买商品,他们更是在与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段段真实的故事,建立连接。
而那个引发了这一切的名字的主人,沈昭岐,此刻正身处黔东南的一处深山。
他借住在一所废弃的小学里,窗外是连绵不绝的暴雨。
夜半,一声巨响,泥石流冲垮了唯一通往外界的山路。
村里人紧急抢运一批刚采摘、不宜久放的珍贵药材,却发现手机信号塔被雷电击中,完全无法向外界求助。
村民们在暴雨中焦急万分,却没人注意到,那个沉默的借宿者,从背包里取出了一个老式的对讲机。
沈昭岐拧开旋钮,调到某个特殊的频段,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按照一种极富节奏感的韵律,不断敲击着通话键。
那是他早年拍一部谍战片时,硬生生学会的摩尔斯电码。
断断续续的“滴、答”声,借由附近基站残存的微弱频率,顽强地传了出去。
两小时后,救援队的轰鸣声由远及近。
村民们欢呼雀跃,无人知道是谁发出的求救信号。
救援队的通讯员在报告里记录道:“信号来源不明,微弱断续,像是风刮过天线产生的杂音。”
第二天清晨,雨过天晴。
沈昭岐早已悄然离开。
教室的黑板上,只留下一行粉笔字:
“真正的连接,不在云端,在泥里。”
与此同时,共富集团总部顶层,秦知语主持的季度战略会刚刚结束。
她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宣布全面终止已投入巨额资源的“明星助农季”以及所有相关的IP衍生计划。
高管们面面相觑,却无人敢于反驳她的决断。
散会后,她独自一人走进集团的档案室。
这个恒温恒湿的房间里,存放着集团十五年来的所有核心资料。
她熟练地走到一个角落,打开一个尘封的卷宗。
指尖划过纸张的粗糙触感,最终停留在其中一份文件上。
那是一份十五年前就已拟好,却从未签发的声明稿。
抬头写着:个人道歉信。
落款人,是她自己。
她静静地凝视着那份文件,目光仿佛穿透了十五年的时光。
良久,她轻轻合上卷宗,转身走向窗边。
窗外的雨已经停了,一缕阳光穿透云层,刚好落在那株被风雨洗刷过的枇杷树的新叶上,晶莹剔透。
就在这时,口袋里的手机发出一阵轻微的震动。
她拿出来,屏幕上是一条来自未知号码的短信,内容很短,却像一记重锤,狠狠敲在她的心上。
“别替我说话,让我自己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