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流放交州,我靠帝国系统暴》最新章节。
			     "成何体统!"
 蔡琰黯然垂首。这近在咫尺的良机,终究要失之交臂了。
 蔡琰眼巴巴地望向招贤台方向,却被父亲严词拒绝,只能暗自神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正当人群翘首期盼下一位能人登台时,街道上骤然涌现大批全副武装的皇家剑士。这些隶属于秦皇直辖的精锐战士突然现身,引得众人纷纷左顾右盼,更有心思敏捷者已隐约猜到什么。
 蔡邕作为当世大儒,见此阵势立刻会意——能调动如此多皇家禁卫的,普天之下唯有一人。
 突然,一道气吞山河的身影在招贤台上缓缓显现。
 "快看台上!"随着一声惊呼,那道睥睨天下的身影瞬间吸引全场目光。就在众人惊愕之际,蔡邕已伏地高呼:"参见秦皇陛下!"
 百姓们这才如梦初醒,纷纷跪拜山呼。能亲眼得见天子龙颜,对这些平民而言简直是莫 ** 幸。
 刘耕抬手轻压,含笑示意众人起身:"诸位平身。朕今日特来观礼,还望各位才俊尽情施展。"说罢便在王越备好的座椅落座。
 天子亲临的消息让现场气氛更加热烈,跃跃欲试者争先恐后地呼喊:"让我来!我来献艺!"
 "别挡道!让我第一个上!"
 人群爆发出此起彼伏的叫喊声,数道矫健身影接连跃上招贤台。这些应试者各怀绝技,尤其武艺精湛者更是层出不穷。
 刘耕的目光很快被台上几位青史留名的武将所吸引。当看到吕蒙和魏延时,他不禁微微颔首。这两人若悉心栽培,必成难得的统帅之才。
 吕蒙自不必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典故绝非虚言。只要保持求学之心,其今生成就必不亚于前世。至于魏延,世人皆道其天生反骨,却不知他实为蜀汉最后的栋梁。此人长于奇谋,之所以生出异心,不过是因刘备、诸葛亮相继离世后无人能制罢了。
 如今有自己坐镇的大汉帝国,更有诸多能力远超魏延的将领在侧,岂会纵容他再生二心?况且帝国已然开启一统寰宇的征程,仅余欧陆未平,魏延即便有心叛逆,又能翻起什么浪花?
 能收获两位将帅之才,刘耕深感此行不虚。
 正当选拔持续进行时,一道婀娜身影翩然登台。"哦?"刘耕挑眉望向这名不速之客。先前任红昌的出现已属意外,当世敢抛头露面的女子堪称凤毛麟角。不想除她之外竟还有第二位。
 看着这位莲步轻移的女子,刘耕兴致盎然地将目光投去。台下一人却骤然色变。"文姬!"蔡邕失声惊呼。他万万没料到女儿竟趁天子驾临之际溜上了招贤台,急得直跺脚却又无可奈何——此刻蔡琰已然婷婷立于台上,再想阻拦为时已晚。
 在父亲焦灼的注视下,蔡琰拂袖而坐,将怀中古琴轻放案前。这位气质如兰的绝色佳人令刘耕眼前一亮,随即又被那具造型古朴的瑶琴吸引了注意。
 刘耕的视线聚焦在那把古琴上,眼前骤然一亮。
 这架通体焦黑的梧桐古琴,在东汉末年极为罕见,据传当时的拥有者只有一人。
 此琴正是大儒蔡邕的杰作。
 史书曾有记载:吴人以桐木为炊,蔡邕闻火中爆裂之声,识得良材,遂讨来制成此琴。琴音清越,琴尾犹带焦痕,故世人称为"焦尾琴"。
 凝视着这把名琴,刘耕已然猜到了抚琴者的身份。
 能执掌焦尾琴者,必是大汉才女蔡文姬无疑。
 确认对方身份后,刘耕不由得将目光投向正在调弦的蔡琰。
 历史轨迹显然已因自己而改变,蔡琰竟未如史册所载那般陷于匈奴之手。
 正当刘耕神思飘远之际,招贤台上的蔡琰指间流转,焦尾琴声悠然响起。
 清越的音律顿时萦绕四周。
 琴音流淌间,刘耕眸中光彩更盛。
 即便不通音律,他也能清晰捕捉到琴声中蕴含的绵绵情意。
 这令刘耕神色微妙地望向蔡琰。
 他与这位才女素未谋面,虽有心结交,却因连年征战未能如愿。
 未料今日竟在此情此景下相遇。
 招贤台上的蔡琰双颊绯红,羞态可掬。
 在众目睽睽之下登台奏响这样的曲调,即便豁达如她也难免羞赧。
 但面对当今天子这样的英杰,试问天下哪个女子能不心动?
 琴声渐歇之际,台下的蔡邕已然色变。
 在传统文人蔡邕看来,女儿当众抚琴已属逾矩,更遑论演奏这般直抒胸臆的曲目。
 "成何体统!"
 素来疼爱女儿的蔡邕此刻怒不可遏。
 琴音刚落,蔡邕便疾步登台。
 见父亲满面怒容而来,原本期待天子回应的蔡琰顿时花容失色。
 蔡邕面色铁青,额头青筋暴起,显然已是怒不可遏。
 "请陛下恕罪!"
 "小女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冒犯圣颜,求陛下宽宏大量!"
 蔡邕快步登上高台,毫不犹豫地跪伏在地,向刘耕连连叩首请罪。在他看来,女儿当众表露心意实属大逆不道,更何况是在这等众目睽睽之下。
 高台上突如其来的请罪让刘耕一时摸不着头脑。转念间想到这是封建时代,倒也理解蔡邕为何如此惶恐。
 "哈哈哈——"
 "不愧是大汉第一才女,文姬这般率真性情,何罪之有?"
 "倒是蔡中郎你,如今天下太平,身为朝廷命官,为何迟迟不来见朕?"
 刘耕说着,意味深长地望向蔡邕。这位当世大儒虽已隐居,但官职仍在。当年董卓迁都时未随行的官员,至今仍保留着朝廷官职。
 蔡邕闻言先是一怔,旋即激动得浑身颤抖,再次拜倒在地。
 "老臣罪该万死!"
 "原以为这把老骨头该告老还乡了,不想陛下竟还记得微臣!"
 年过半百的老臣痛哭流涕,诉说着这些年的辛酸。刘耕面露慈色,亲手将他扶起。
 台下百姓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台上之人竟是名满天下的蔡邕。他独创的飞白体风靡一时,与各地名士都交情匪浅。
 "蔡卿平身,随朕入宫细说。"
 刘耕搀扶起蔡邕,后者激动难抑,恭敬地跟在御驾之后。这位历经沧桑的老臣怎么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得遇明君。
 返程途中,蔡文姬目不转睛地望着前方那道挺拔的背影。少女心事在心头荡漾,若能伴君左右该多好。想到此处,双颊不由得泛起红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