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今天真的不想加班》最新章节。
“我理解项目的重要性。”林眠依旧平静,“但正是为了确保结果和速度,才需要明确的规则。混乱的流程和无限度的承诺,最终会导致质量失控和进度延迟。这不符合项目的根本利益。”
会议室内气氛瞬间紧张起来。两大工作哲学的代表,第一次正面碰撞。
苏早信奉的是绝对目标导向,为了达成目标,可以也必须压缩一切可能的时间,牺牲一些流程和个人的舒适区。在她看来,林眠这是在找借口,是缺乏奉献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决心。
林眠信奉的是系统效率,认为只有建立在稳定、可持续的流程和尊重个体精力上限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在他看来,苏早那种竭泽而渔的方式,短期或许有效,长期必然崩溃。
“看来我们对‘效率’的理解有所不同。”苏早嘴角勾起一丝没有温度的弧度,“我会让项目经理稍后提供更详细的需求文档。但我希望技术侧能展现出足够的灵活性和担当。散会。”
她率先起身,带着她的团队离开了会议室,留下一阵冷冽的香风。
技术部这边,王经理擦了擦额头的虚汗,对林眠苦笑道:“林眠啊,你跟苏总较什么真啊……她可是老板面前的红人,这个项目又是重中之重,你就不能灵活点?”
林眠看了他一眼,没说话,端起茶杯也走了。
小李和其他组员面面相觑,感觉前途一片黑暗。项目还没正式开始,两边老大就先杠上了,他们这些虾兵蟹将可怎么活?
真正的泥潭,才刚刚开始显现其狰狞的轮廓。随后的几天,预想中的冲突逐一爆发。
冲突一:需求变更的拉锯战。 苏早团队的市场精英们,思维活跃,灵感迸发(或者说,是朝令夕改)。今天刚确定的功能点,明天可能因为一次用户访谈或竞品分析就全盘推翻。一个需求变更的邮件发过来,后面跟着鲜红的“紧急”标志,要求技术侧立即评估。
林眠的应对是,启用ZZZ系统辅助建立的“需求变更影响评估模板”,每次变更,都会自动生成一份影响分析报告,详细列出需要修改的代码模块、预估工时、可能引发的风险以及对整体进度的影响。然后,他不是直接拒绝,而是将报告回复给需求方和项目经理,要求对方确认并签字(哪怕是电子签字),明确责任和代价。
这一招让习惯了口头发号施令的苏早团队非常不适应。每次变更都要走这个“繁琐”的流程,大大降低了他们“灵机一动”的效率。双方在邮件和聊天群里展开了漫长的拉锯战。
冲突二:会议效率的迥异认知。 苏早喜欢开会,而且是长时间、高强度的脑暴会。她认为思想的碰撞能产生火花。一次会议开三四个小时是常态。
林眠则视无效会议为时间黑洞。他每次参会前,都会要求明确的会议议程和目标。会议上,他只关注与技术实现相关的核心议题,对于天马行空的发散性讨论,他会直接提醒“回归议程”。如果会议超过预定时间且没有实质性进展,他会以“有紧急技术问题需要处理”为由提前离开。
这种行为,在苏早团队看来,简直是“不投入”、“缺乏合作精神”的表现。而在林眠小组看来,组长是在为他们争取宝贵的 coding 时间。
冲突三:沟通方式的格格不入。 苏早团队习惯用密集的、充满专业术语和激昂语调的沟通方式,营造一种“战斗氛围”。 林眠的沟通则永远是冷静、简洁、基于事实和数据,不带任何情绪色彩。
两种语言体系在碰撞中产生了无数误解和摩擦。苏早团队觉得林眠小组冷漠、被动;林眠小组觉得苏早团队聒噪、不切实际。
小李身处其中,感受最为深刻。他一方面要努力消化林眠传授的“心法”,应对源源不断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要作为小组对外的接口之一,承受苏早团队那边的压力。他感觉自己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但他也清晰地看到,在林眠那种看似“不近人情”的规则坚守下,他们小组的核心开发工作,虽然进度不快,却在稳步推进,代码质量出奇地高。而苏早团队那边,虽然看起来热火朝天,但方向却似乎一直在微调,充满了不确定性。
项目推进一周后,最初的激情被现实的摩擦消耗殆尽。协作陷入了真正的泥潭。进度表上的红色延迟标记开始出现。
苏早的脸色一天比一天冰冷。她无法容忍这种拖延。在她看来,问题的核心就在于技术侧,在于那个叫林眠的男人,和他那套僵化、保守的工作方式。
她决定,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她需要打破这个僵局。
周五下班前,她向项目群发了一封邮件,抄送了双方部门总监乃至更高层: “鉴于‘火种计划’当前协作中存在诸多障碍,为确保项目目标达成,我提议于本周六上午九点,召开一次项目关键节点对齐会,务必所有核心成员参加,厘清职责,解决瓶颈。收到请回复。”
邮件末尾,那鲜红的“重要”和“请求确认”标记,像最后通牒。
“卷王之王”的周末,注定又一次要被工作侵占。而这场因工作哲学迥异而引发的战争,即将进入更激烈的阶段。
林眠看着这封邮件,眼神依旧平静。他回复了两个字: “收到。”
然后,他准时下班,如同往常一样。对他而言,周末的会议,不过是另一个需要处理的“任务”罢了。而如何高效地处理这个任务,他早已有了预案。ZZZ系统后台,一个名为“应对高强度无效会议”的灵感碎片,正在微微发光。
【林眠的睡前日记】 跨部门协作项目启动。对方节点(苏早团队)工作模式:高能耗、高波动、强干扰。 已建立初步防御规则:需求变更流程、会议边界设定、沟通过滤器。 短期看,摩擦系数增大,效率指标下降。 长期看,避免陷入对方混乱节奏,保护核心开发资源稳定性。 周六会议,是一次压力测试。需保持系统稳定,避免过载。 今日进行了边界防御。 清空缓存。 晚安。希望周六的会议不会太消耗脑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