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最新章节。
司隶,洛阳城。
如今天子刘宏驾崩,举国哀悼,洛阳城内外笼罩在一片肃穆之中。
外戚与宦官两大势力正为拥立新君暗中角力,整座城池戒备森严。
尽管城中管制极严,但刘凤仍带着数百人顺利入城。
其一,他手持骠骑大将军令牌,无人敢拦;其二,钱财开路,通行无阻——毕竟他最不缺的便是银子。
进城后,刘凤径直前往自己在洛阳的隐蔽据点,同时命人传召韩忠与隐秘卫的洛阳主事。
韩忠等人一见自家王爷亲临,顿时瞪大双眼,满脸惊愕。
“王上!”韩忠神情焦灼,急忙劝道,“眼下洛阳局势动荡,危机四伏,您怎能亲自涉险?还请速速返回蓟城!”
刘凤淡然一笑,宽慰道:“无妨。正因洛阳风云变幻,牵动天下格局,更关乎我北疆利益,寡人岂能袖手旁观?”
他顿了顿,正色问道:“如今城中情形如何?陛下为何突然驾崩?外戚与十常侍之争进展到哪一步了?”
韩忠长叹一声:“唉,皆是大将军何进惹出的祸端!”紧接着,他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
原来,此前朝会上,刘宏曾应允何进所请,命燕王率军征讨**王国。此后,外戚集团一度偃旗息鼓,刘宏也乐得继续逍遥度日。
谁知好景不长,董太后听闻朝堂 ** 后,深感不安……
董太后向来对何皇后没有好感,尤其在她谋害王 ** 之后。太后亲自抚养皇子刘协长大,对这个亲手带大的孙子格外疼爱。
由于极度厌恶何皇后的关系,连带对刘辩也心生嫌恶,因此董太后与儿子立场相同,都希望刘协能继承大统,而非刘辩占据储君之位。
某日董太后当面质问儿子,为何要在朝堂上应允何进的请求。她更不解为何不下诏命燕王率军入京,公开支持刘协继位。
面对母亲的责问,刘宏含笑解释:"母后勿忧,其实孩儿早已密令燕王暗中调兵进京。算算时日,燕王此刻应该已在来洛阳的路上了。"
"待燕王大军入城,何进 ** 便不足为惧。届时与燕王联手剪除外戚势力,协儿的储君之位自然稳固。母后且放宽心,那何进嚣张不了几日了。"
董太后闻言展颜:"如此哀家便放心了。"说罢欣喜地起驾回宫。
偏巧这番对话被一个小宦官听去。此人正是何进安插在宫中的眼线。平素这名暗桩并无大用,谁料今日竟撞破惊天机密。
小宦官不敢耽搁,火速将消息报予大将军。何进听闻后既惊且怒——他万万没料到皇帝竟会暗度陈仓,密调燕王大军进京。
若不是提前获知消息,等到燕王刘凤率领百战精锐兵临洛阳城下时,自己恐怕真要陷入绝境。
最令他震怒的是,他万万没想到皇帝竟会对自己起杀心。自己一心守护大汉江山,胞妹更与陛下诞下皇长子。
何曾想,这位君主竟如此冷酷,欲借燕王之手除去自己。
怒火攻心之下,何进完全丧失了理智,独自闯入了皇宫禁苑。他定要当面质问天子,为何这般绝情!
这确是人之常情——当遭遇不公与委屈,任谁都想讨个说法,吐出胸中郁结的愤懑。
当何进怒容满面地闯入北宫时,刘宏正慵懒地倚在御榻上酣睡。方才与宫人们嬉戏玩闹的疲惫,此刻都化作了香甜的鼾声。
"参见大将军!"殿内值守的宫人纷纷行礼。
"本将与陛下有军机要事相商,尔等暂且退下。"何进冷着脸挥手。
待宫人尽数退出,沉重的殿门发出"吱呀"声响。何进抬眼望见天子安逸的睡颜,积压的怒火顿时爆发:
"刘宏!你这昏聩之君!"他厉声喝道,"我何进为大汉江山殚精竭虑,纵无功勋亦有苦劳!更何况我妹妹还为你生下皇长子!你倒说说,为何要这般赶尽杀绝?"
盛怒之下,何进不仅直呼天子名讳,更公然斥骂"昏君"。尽管他平素总以智勇双全的派系首领自居,可说到底,在妹妹入宫前,他不过是南阳一介豪强。纵然家资丰厚,饱读诗书,但骨子里的市井脾性终究难改。
何进的气势源于手中大权,并非自身修养所致。
当他完全失去理智时,立刻暴露出本性。
刘宏本在享乐后感到疲倦,正想小憩片刻。
不料刚合眼就被吵醒,来人不仅直呼其名,竟敢斥其为昏君。
登基二十一年来,从未有人敢如此放肆,更遑论当面辱骂。
刘宏怒不可遏,厉声喝道:"放肆!竟敢直呼朕名,辱骂君王!禁军速将此人拖出去斩首!"
这是刘宏的本能反应——任何冒犯皇威者都该处死,至于来人身份并不重要。
君前失仪,大逆不道,理应当诛。
但天子显然判断失误:能闯宫骂驾者,必已丧失理智。
这道命令非但不会震慑对方,反会火上浇油。
何进独闯北宫,原只想讨个说法——他那些粗鄙言论不过是屠户出身的陋习,并非真有胆量骂君。
可听闻昏君不问缘由就要斩首,最后一丝理智也被怒火吞没。
他突然冲上前抓住刘宏肩膀猛摇,厉声质问:"昏君!我何进究竟犯了何罪?何家有何过错?我妹妹青春貌美,更为你生下嫡长子!你为何要暗中加害?"
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