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最新章节。
“据细作回报,蜀军此番动员极深,预备役尽出,钱粮物资调动规模空前,恐非虚张声势。”高柔补充道。
“关键在于,其主攻方向何在?”司马懿站起身,走到沙盘前,“诸葛亮点将之时,高调宣称御驾亲征,直指许昌。此乃阳谋,意在逼我重兵布防许昌。”
他沉吟片刻,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然,以诸葛亮之智,岂会如此轻易暴露战略意图?他定然料到我会疑其声东击西。那么,他真正的主攻方向,会是哪里?”
他的手指在几个方向上游移:“张苞东路?偏师尔,纵然得手,亦难撼动大局。姜维北路?并州有师儿在,山险地贫,非主攻之地。那么……只剩下函谷关和许昌。”
这时,一份加急军报送入:“报!函谷关急报!蜀将魏延,亲率大军,以大量霹雳车猛攻函谷关!关前蜀军连营数十里,声势浩大!且确认,刘禅龙纛及诸葛亮帅旗皆在阵中!”
紧接着,又有关于许昌方向的军报传来:“报!许昌方面,陆逊、关平所部,虽有小股部队骚扰,然攻势并不猛烈,多以骑射游走为主,未见大规模攻城器械及步兵强攻迹象。”
司马懿接过军报,仔细查看,甚至拿起一份关于许昌方向蜀军兵力配置的密报,走到灯下,下意识地蘸了点杯中醋液,轻轻涂抹在绢帛边缘——这是他多年情报工作养成的习惯,有时会用此法检验密写或观察纸张纹理。绢帛上显出的仍是“佯攻”、“疑兵”等字眼和一些模糊的部队番号。
司马懿分析眼前的情报,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刘禅、诸葛亮、魏延、大半霹雳营……皆在函谷关!攻势如此猛烈!而许昌方向,陆逊、关平皆是蜀汉顶尖统帅,却只行骚扰之举?这不合常理!除非……除非诸葛亮故意示弱于许昌,将真正的主力隐藏,而将所有的虚张声势都堆在了函谷关!他想让我以为他主攻函谷关,实则暗度陈仓,目标仍是许昌?!”
他的思维在急速运转。诸葛亮极有可能利用了人的逆向思维:我先疑你声东击西,你便再设一层圈套,让我以为你在声东击西的层面上再次声东击西,从而判断你真实目标还是最初的“东”!
“好一个诸葛孔明!险些中了你的诡计!”司马懿猛地一拍桌案,眼中露出看穿一切的冷笑,“你欲以函谷关之虚张声势,诱我分兵西援,而后以隐藏的主力,与陆逊、关平里应外合,猛攻许昌!许昌若失,则中原门户洞开!这才是你的杀招!”
他立刻下令:
“传令!钟会所部,主力仍驻守许昌,加固城防,提高警惕,严防蜀军主力突袭!”
“令郭淮,加强陈留方向戒备,策应许昌!”
“令司马师,谨守并州,不得妄动!”
“至于函谷关……”司马懿顿了顿,“守将郝昭乃善守之将,关险粮足。命他务必坚守,消耗蜀军锐气!本太尉亲率洛阳中军,暂驻洛阳,观望局势,随时策应各方!”
在司马懿看来,他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的双重骗局。蜀军真正的主力一定隐藏在宛城或汝阳附近,等待着给许昌致命一击。而函谷关方向的猛烈进攻,不过是吸引他注意力的佯攻而已。他将防御重心,依旧放在了中原腹地的许昌。
潼关前线,函谷关下。
魏延忠实地执行着诸葛亮的命令。他将军营扎得连绵壮观,旌旗招展,尤其是那杆高大的天子龙纛和丞相帅旗,每日都在关前巡弋,耀武扬威。
真正的攻坚开始了。随军而来的半数霹雳营发挥了巨大作用。
“目标——函谷关东门楼!三发速射!放!”霹雳营指挥官厉声喝道。
嗡——轰隆!轰隆!轰隆!
改良后的“轰天炮”抛射出巨大的石弹和火油罐,带着凄厉的呼啸,狠狠砸在函谷关巍峨的关墙和城楼上!碎石横飞,烈焰升腾!关上的魏军被这远超以往的远程火力压得抬不起头。
“震天弩”也发出沉闷的咆哮,特制的巨箭拖着火光,钉入城墙,引发剧烈的爆炸。
魏延更是亲自披甲上阵,在箭矢射程外督战,命令士卒轮番发起潮水般的进攻。云梯、冲车不断逼近关墙,虽然每次都被守将郝昭指挥守军凭借险要和滚木礌石击退,但攻势之猛,压力之大,让郝昭连连向洛阳告急。
“太尉!函谷关危急!蜀军攻势如潮,霹雳火器凶猛异常!刘禅、诸葛亮皆在阵中督战,士气高昂!末将虽誓死坚守,然恐日久生变,恳请援军!”郝昭的求援信一封比一封急迫。
消息传回洛阳,司马懿起初并不在意,认为这是诸葛亮为了坐实“主攻”姿态而进行的表演。他反复告诫自己,这是佯攻,真正的危险在许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函谷关的战报越来越惨烈。蜀军的攻击丝毫没有减弱的意思,反而因为久攻不下而显得更加狂躁。霹雳营的轰击几乎日夜不停,关墙已出现多处破损。郝昭甚至在军报中提到了蜀军一种新型的、带有钩锁的云梯,险些就登上了关墙。
朝中开始出现要求增援函谷关的声音。毕竟,万一函谷关有失,洛阳将直接暴露在蜀军兵锋之下,这风险谁也承担不起。
司马懿看着案头堆积的、来自函谷关的染血军报,心中那原本坚定的判断,第一次产生了动摇:“难道……我判断错了?诸葛亮用兵,向来虚实难测。他会不会料到我会认为许昌是主攻,故而反其道而行之,假戏真做,将主力真的放在了函谷关?以刘禅御驾亲征和诸葛亮帅旗为饵,吸引我主力于许昌,实则西线才是真正的雷霆一击?那许昌方向的‘佯攻’姿态,岂不是为了让我更加确信主力在东,从而放心将洛阳兵力调往许昌?”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如同野草般疯长。司马懿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思维陷阱:无论他如何判断,诸葛亮似乎都高他一筹。他以为自己在第二层,诸葛亮在第三层;但也许,诸葛亮已经在第四层,等着他往第三层跳!
就在司马懿疑窦丛生、举棋不定之际,一封来自司马昭的密报,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密报中,司马昭提到,虽然许昌外围仍有蜀军游骑,但根据多方探查,宛城、汝阳方向的蜀军大营,似乎并未有大规模兵力调动的迹象,存粮也未见异常消耗。这与“隐藏主力、伺机猛攻”的推断严重不符!
相反,函谷关方向,蜀军的兵力、器械投入,以及战斗的激烈程度,都远超任何一路偏师!
司马懿猛地站起身,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至极!他明白了!全都明白了!
“中计矣!”司马懿的声音带着一丝惊怒和挫败,“诸葛亮……诸葛亮的目标,自始至终,就是函谷关!他的一切谋划,许昌的佯攻,并州、兖州的牵制,甚至点将时的宣称,都是为了掩护这西路的真正杀招!他算准了我会疑心,会逆向推理,所以他利用了这一点,让我自己否定了最明显的答案!”
“他将天子、丞相的旗号,以及大半霹雳营都置于此地,这不是疑兵,这是志在必得的信号!他就是要以泰山压顶之势,强行砸开函谷关,打开通往洛阳的大门!”
一想到函谷关可能失守,洛阳门户洞开,司马懿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他再也顾不上什么许昌了!
“快!传令!”司马懿几乎是吼出来的,“中军即刻集结!火速驰援函谷关! 令钟会,分兵一部,西进策应!令郭淮,严密监视东路张苞,绝不可让其趁虚而入!”
司马懿终于做出了他自以为正确的决定,将战略预备队投向了他原本认为是“佯攻”的函谷关方向。
然而,当他亲率洛阳中军,风尘仆仆赶往函谷关时,他不会知道,在宛城与汝阳之间,一支真正由诸葛亮暗中统帅、汇聚了季汉最精锐力量的庞大军队,已经完成了最后的集结,如同蓄势待发的箭矢,正冷冷地瞄准了因司马懿判断失误而兵力被抽调的许昌。
诸葛亮的战略欺骗,至此,已成功大半。函谷关下的硝烟与呐喊,成为了掩护中路致命一击的最完美背景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