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最新章节。
一九四一年的华夏大地,表面上因日军的战略收缩而获得了喘息之机,实则暗流汹涌。
在黄河的咆哮与太行的沉默中,一场关乎国运的力量积蓄已悄然完成。
各方势力,无论其政治立场如何,都在利用这宝贵的和平间隙,将来自“东山”体系的技术种子,浇灌成属于自己的战争森林。
苍穹之翼:木鹰蔽空
最直观的变化,在于天空。
曾经,日本的零式战机是华夏天空的主宰,肆意倾泻着死亡。
但如今,这片天空已然易主。
在兰州、在太行、在延安、在成都、在桂林……无数座或公开或隐蔽的飞机厂里,昼夜不停地传出机器的轰鸣。
成千上万架采用“东山”成熟设计的木质战机,如同被赋予了生命的林海雄鹰,从这里振翅欲飞。
柯明义麾下的“东山”体系,作为技术的源头与核心,拥有着最为庞大的机群。
超过八千架“风啸”系列战斗机与四千架“山魈”运输轰炸机构成了其空中力量的骨干。
它们不仅守卫着从西北到东北的广阔空域,更如同悬在日军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而其中最为精锐的“擎苍”与“青冥”部队,则如同出鞘的匕首,专门用于执行最关键的战略突击与制空争夺任务。
延安方面,凭借与“东山”最深度的合作以及自身高效的动员能力,紧随其后,
组建起一支拥有五千架战斗机和两千架辅助机型的强大空军。
这些涂着红星标记的战鹰,是敌后根据地的空中长城。
即便是内部派系林立、效率相对低下的重庆国民政府,
也凭借着体量和残余的工业底子,积攒起了三千架战斗机和一千架大中型机群的可观力量。
而李宗仁的桂系、龙云的滇军、四川的诸侯、乃至北方的傅作义、阎锡山,
甚至意图雪耻的张学良旧部,无一例外,都建立起了一支以千计的战斗机部队。
他们或许无法独立挑战日本举国之力,但足以在区域争夺中,让任何来犯之敌付出惨重代价。
当这两万四千架战斗机与一万一千架辅助飞机组成的庞大陆航力量集结于天际时,
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战术上的优势,更是一种战略态势的根本扭转。
中国的天空,不再是任人进出的走廊。
钢铁洪流:铁足驰骋大地
与空中力量相呼应的,是地面部队的脱胎换骨。
战争的形态,已经从单纯的人数比拼,转向了火力、机动与防护的综合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