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

第128章 山雨欲来!老蒋的杀招与红军的决断(1/1)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最新章节。

1933年的中国,就像一口烧得滚烫的油锅,表面暂时平静,底下却早已滚油翻腾,就差最后那一把葱花扔下去。

南京,蒋介石的官邸。

他看着桌上厚厚一摞报告,脸色阴沉得能拧出水。军统和中统的密报像雪片一样飞来,内容触目惊心:

“阎锡山太原兵工厂疑似试制成功新式步枪,性能不逊于德械…”

“桂系李宗仁部秘密组建‘特种爆破队’,装备大量仿制‘没良心火箭筒’…”

“滇龙云通过滇越铁路,大量输入机械设备和稀有金属…”

“各地军阀频繁接触,似有联合自保之势…”

“赤匪虽遭创,然其主力未散,近日得北面(指苏联及太行)不明援助,活动愈发猖獗……”

“砰!”老蒋一拳砸在桌上,茶杯震得乱响。

“娘希匹!一个个都不老实!拿着全国的资源,都在给自己捞好处,扩充实力!还有共匪,简直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巨大的危机感像毒蛇一样噬咬着他的心。他原本指望通过“围剿”彻底消灭红军,再慢慢收拾各地军阀,整合全国力量。

可现在,军阀们借着抗日的名头和不知从哪流出去的技术,偷偷壮大了。红军虽然被压着打,但也没被打死,反而好像缓过点气,还跟北面勾勾搭搭!

再这样下去,他苦心经营的中央军优势将荡然无存!必须快刀斩乱麻!

“不能再等了!”老蒋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必须先彻底解决心腹之患(指红军)!传我的命令!”

一道道杀气腾腾的密令从金陵发出:

· 任命德国顾问赛克特为总顾问,全力策划针对江西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作战方案。此次作战,将不再是以往的长驱直入,而是采取极其恶毒的“堡垒主义”新战术!

·调集百万大军!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嫡系和杂牌军就高达五十万!

·动用一切资源,沿着苏区边界,修建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碉堡和封锁线!计划修建数千个碉堡,用铁桶阵的方式,一步步压缩红军的生存空间,困死、饿死他们!

·严令各地军阀,特别是北方的阎锡山、南方的陈济棠等人,必须派出部队参与“围剿”,不得阳奉阴违!

·严密封锁一切可能流向苏区的物资,特别是粮食、药品、盐和军火!

老蒋这是下了血本,也动了真格。他要毕其功于一役,用绝对的实力和最残酷的封锁,将红军彻底碾碎在江西!

江西,瑞金。红军总部的气氛同样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从九一八开始,中国局势风云变幻,红军中的苏联部分领导人,因决策经常无法及时跟上步伐,三人逐步稳住核心力量,占据绝大部分领导权)

第一人抽着呛人的土烟,眉头紧锁。第二人看着地图上那代表敌军堡垒和兵力的、越来越密集的蓝色箭头,拳头捏得发白。第三人则快速翻阅着各方传来的情报,脸色严峻。

“老蒋这是要下死手了。”第二人声音沙哑,“堡垒战术,层层推进,压缩空间,断绝补给…这是最毒的一招!我们正面打,兵力装备悬殊,耗不起。突围…四面都是铁壁合围,往哪里走?”

第一人深吸一口烟,缓缓吐出:“老蒋这一招,很厉害。他看准了我们苏区地窄人稀、资源匮乏的弱点。想用堡垒和封锁,活活把我们勒死在这里。”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赣南的区域:“不能再抱有任何幻想了!死守,只有死路一条!我们必须跳出去!只有跳出去,才能活!”

“但是,”第三人接过话,忧虑地说,“向北?是蒋介石的中央军重兵集团和长江天险。向东?是闽浙赣边区,地主武装强大,且靠近沿海,容易遭敌舰炮击。向南?广东陈济棠的粤军实力不弱,且语言不通,群众基础薄弱。”

他的手指最终划向广袤的西部:“唯一的方向,只有向西!向湖南、贵州、四川、云南…那里是山区,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还有不少地方军阀与蒋介石离心离德,有周旋的空间。而且…理论上,可以向北打通与国际(指苏联)的联系通道。”

战略转移的方向,其实早在高层内部讨论了无数次,此刻变得更加清晰和紧迫。

“我们必须提前行动!”第一人决断道,“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被动挨打,等到敌人把堡垒修到我们鼻子底下再跑!那样就太晚了!要主动走!趁现在老蒋的包围圈还没有完全扎紧,部队还有战斗力,立刻开始准备!”

“同意!”第二人和第三人异口同声。

一项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的重大决策,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做出了:放弃固守中央苏区,进行大规模战略转移,向西突围!时间,就定在1933年10月秋收之后!

这一次,他们吸取了过去的教训,不再仓促行事。尽管形势危急,但准备工作必须尽可能充分:

1. 精简整编,隐匿意图: 对外宣称“扩大红军”、“开辟新游击区”,秘密对部队进行整编,精简机关,充实战斗连队。将老弱病伤人员提前分散安置到群众家中或秘密基地。所有行动都在夜间进行,严格保密。

2. 筹集物资,保障供给: 发动苏区群众,加紧筹集粮食、草鞋、冬衣。兵工厂加班加点,复装子弹,制造手榴弹。将有限的资金拿去购买急需的西药、电池、通讯器材。从“太行山”渠道换来的那批宝贵弹药和机枪被列为最高机密,准备用于最关键的战斗。

3. 政治动员,坚定信念: 在高级指战员中进行层层传达和动员,说明转移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强调这是为了保存革命火种,为了北上抗日。要求各级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确保队伍不散、军心不乱。

4. 确定路线,派出先遣: 精心选择了数条可能的西进路线,并派出了多支精干的先遣队(其中就包括王老师长那支从太行山返回、装备焕然一新的部队),提前侦察敌情、勘察道路、联系可能的同情力量(如西南地区军阀)。

5. 安置群众,处置资产: 秘密安排地方干部和游击队坚持斗争,妥善安置无法随军行动的家属。将无法带走的笨重设备、文件档案就地掩藏或销毁。

整个中央苏区,就像一部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在“一切为了前线”、“保卫苏区”的口号掩护下,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一场空前大转移的准备。

1933年10月,秋风吹过赣南的红土地,带来了丝丝凉意。

蒋介石的百万大军正从四面八方向苏区缓缓合拢,无数的碉堡正在山岭间被修建起来。

而就在这个看似平静的秋天,一支承载着中国革命未来希望的队伍,即将告别经营多年的根据地,踏上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这一次,他们不再是被动逃亡,而是一次主动的战略转移。虽然依旧前路艰险,但有了更充分的准备,有了更强的武器装备(部分),有了更明确的战略目标。

一支更加精干、意志更为坚定的红军,即将揭开历史上那场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的序幕。而这一次,它的开局,或许会有些许的不同……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四合院:从下乡开始的逍遥生活
四合院:从下乡开始的逍遥生活
赵卫国推开四合院那扇斑驳的木门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命运竟会将他推向北大荒那片冰封的荒原,让他去开垦沉睡的黑土。赵卫国更没预料到的是,最终分配的目的地并非想象中的北大荒,而是吉春。命运的巧合总在不经意间显现——在吉春那座飘着雪的小城,他撞见了陪伴一生的人。赵卫国踩着厚厚的积雪,一步步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别样人生,那些被当地人啧啧称奇的经历,渐渐拼凑成一段模糊的传奇。直到那年除夕,胡同里的鞭炮声此起彼
樱落时邮递员
目标是成为海军大将
目标是成为海军大将
上兰般若需自悟,海底飞尘终虚无。究竟是无尽的星力能打破一切,还是浩瀚的精神可悟透人生?沉浮天地间,当上海军大将,做全宇宙最自由的人
记记L
【综英美】达摩克利斯之剑
【综英美】达摩克利斯之剑
1.为了自洽剧情修改时间线,不要完全依赖影视剧人物出场顺序2.COD全体年龄在25-27之间,轻微露脸描写3.少量英文对话,男主名称会用中英文替代。4.会虐,自己按照个人喜好产粮,为爱发电,小圈勿扰,不喜欢叉掉谢谢文案1:在多次被无情利用和背叛,实在受不了那些所谓“大义和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的人的自我感动,艾丽娅选择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看着追在自己屁股后面屁颠屁颠一个个期待得到赦免的男人,艾丽娅跑
阅宇
穿越古史之龙行天下
穿越古史之龙行天下
龙翔本是现代平凡之人,意外穿越到古代。初来乍到,陌生的环境让他迷茫,但现代智慧助他站稳脚跟。他结识并娶了凤落雪,二人家庭美满,孩子相继诞生。事业上,龙翔凭借对历史的了解和商业头脑建立商业帝国。然而,他的成功引来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嫉妒与打压。这些反派为维护自身利益,不择手段阻碍龙翔商业扩张,试图破坏他建立新秩序的努力。同时,古代腐朽的制度与观念如同枷锁,限制着龙翔推行新思想。反派设计让龙翔与朝廷产生
家还在
朱墙玉碎:重生为后
朱墙玉碎:重生为后
关于朱墙玉碎:重生为后:朱墙玉碎:重生为后》讲述了将门之女沈清辞的复仇与逆袭之路。前世,她是大周朝的皇后,却落得满门抄斩、毒酒穿肠的下场。帝王萧彻的冷漠、贵妃柳如烟的伪善、镇国公府的狼子野心,将她与沈家推入深渊——父亲被诬通敌叛国,兄长战死沙场却背负骂名,她腹中孩儿与早夭的女儿皆成权力博弈的牺牲品。带着无尽恨意,沈清辞重生回到及笄之年,恰是入宫前夕。此时,父亲健在,兄长未亡,沈家忠烈之名仍在,而
汐月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