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昊天,开局洪荒当天帝》最新章节。
汉文帝刘恒即位,承吕氏乱政之余波,以仁孝宽厚、清静无为定鼎朝堂,开启“文景之治”之序幕。其施政核心,尊奉黄老之学,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之策。一时间,天下疲敝得以舒缓,仓廪渐实,百姓乐业,汉室气运所化之赤龙,褪去暴烈杀伐之气,转而显化温润仁德、厚重载物之象,与文帝周身那源自紫微帝星的守成安民之光交相辉映,稳固成长。然,思想之域从未真正平静。黄老之学虽居庙堂之高,然儒家、法家等诸子遗脉,于江湖之远、朝堂角落悄然滋长,暗流涌动,等待着喷薄而出的时机。
未央宫,宣室殿。
文帝常与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后再度起用)、御史大夫张苍等重臣议政。其所问多关乎民生疾苦、刑狱宽简、边患安抚。
“朕闻《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今岁田租减半,徭役三日一更,刑狱务求宽简,与匈奴复通和亲。众卿以为如何?”文帝声音温和,却自带一股令人信服的仁德之力。
陈平躬身:“陛下圣明。黄老之术,合于当下民力疲敝之实。轻徭薄赋,使民得蓄力于田亩,数年后,国库自然充盈,此乃‘无为而无不为’也。”
张苍精通律历算学,补充道:“然‘无为’非‘不为’。律法需明,赏罚需信,度量需一,此乃法度之‘有为’,为‘无为’之基石也。” 其周身法家秩序之气与道家自然之意巧妙融合,体现出文景时期思想杂用的特点。
周勃则更关注实务:“陛下,与匈奴和亲,乃缓兵之计。然边塞不可不防,细柳、霸上等军,需常备不懈,以武备保‘无为’。”
文帝皆从善如流。
此政令推行,天下确得实惠。
文帝自身俭朴,常衣弋绨,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仁德,天示祥瑞,竟有玉杯刻“人主延寿”献于宫中。文帝亦不以为喜,反下诏曰:“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又获嘉瑞,是羞朕也。其令祠官致敬,无有所祈。”
天庭,凌霄宝殿。
昊天上帝观照下界,颔首道:“刘恒以仁德守成,合于天道休养生息之律。汉室气运得此滋养,根基渐厚。然,物极必反,柔不可久。北患未除,诸侯坐大,其子继位,当需刚柔并济之势。着巡天司,记录其仁政功德,然亦需监控其隐忧。”
“臣遵旨。”仙官记录:文帝施仁政,天道降下丝丝祥和功德之气,融入汉室国运,然北方匈奴煞气与关东诸侯王隐隐自立的桀骜之气,仍如暗疮,伏于国运光鲜表皮之下。
幽冥地府,功过司。
因文帝废除肉刑(缇萦救父,文帝废肉刑),改以笞刑、劳役,枉死城中因酷刑而死的冤魂数量大减,怨气稍平。
“汉帝刘恒,推行仁政,轻刑薄赋,活人无数,积有阴德。待其寿尽,可引入善道,转生福地。”判官批注。
平心娘娘漠然视之:“然其‘无为’,亦纵容诸侯骄奢,埋下祸根。功过相抵,依律即可。”
西方极乐世界。
准提道人曰:“世间有仁君,乃众生之福。然‘无为’之治,近乎‘空寂’,正可为我佛‘寂灭’之理预铺道路。可令行者,于民间多宣扬‘慈悲’、‘忍辱’之说,潜移默化。”
佛光微动,悄然洒向中原。
然,绝对的“无为”并不可得。 文帝虽仁,亦需面对现实挑战。
北方,匈奴老上单于继位,屡背和约,寇边不止。
文帝忧之,遣使责问,亦加强边备。时有名士贾谊,年少英才,上书《治安策》,痛陈时弊:“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其论核心,在于“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弱诸侯王权,巩固中央集权;更主张积极对抗匈奴,“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
贾谊之才,惊采绝艳,其神魂之中,竟有文曲星君格外浓郁的垂青之光,思维敏锐,词锋犀利,充满儒家积极入世、革除弊政的昂扬之气。然其主张,与当时主流的黄老无为思想格格不入。
文帝虽欣赏贾谊之才,召为博士,超迁至太中大夫,然终因周勃、灌婴等老臣斥其“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未能尽用其策,外放为长沙王太傅。贾谊郁郁不得志,于湘水之畔,作《吊屈原赋》,抒其怀才不遇之悲,后忧愤早卒。其魂归地府,文曲星辉黯淡,判官叹其才高寿夭,准其转生文翰兴盛之家,再续才思。
贾谊之遭遇,标志着在黄老思想占据绝对主导的朝堂之上,儒家积极进取的治国理念首次尝试登台便遭遇挫败。 然其思想种子,已悄然播下。
文帝后期及景帝即位初期,另一大隐患爆发——诸侯王坐大问题。
刘邦所封同姓诸侯王,经数十年休养,势力膨胀,尾大不掉。尤以吴王刘濞(刘邦侄,掌东南富庶之地,即山铸钱,煮海为盐)、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等最为骄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