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从洗衣工到大魔法师》最新章节。
东方的天际刚刚亮透,磨坊街的广场已人声鼎沸。
以中央喷泉为圆心,彩色棚架向外层层铺开,红、蓝、黄三色粗布篷顶连绵如一片被风吹皱的花海。
来往的马车、商贩的叫卖、顾客讨价还价的喧嚷交织成了市集特有的生机。
伊芙顺着人潮往前移动,渐渐来到广场内侧。
这一带的摊位属于游商和外地商人,他们缴纳了高昂的摊位费,带来的货物也确实比本地摊位的要稀罕得多。
这片区域最显眼的是那一排排五颜六色的布料摊位。
从粗糙的亚麻到柔软的羊毛,再到泛着光泽的丝绸应有尽有,全都卷成筒状整齐地码在木台上供人挑选。
隔壁的成衣区也热闹的不得了。
木杆上挂满了崭新的大衣、斗篷,角落里的木箱里也堆放着不少磨损却仍体面的二手衣物。
价格牌上的数字比新衣服低了大半,引来了不少囊中羞涩的平民镇民驻足翻看。
“女士,您眼光真好!”一个留着络腮胡、手里攥着木尺和剪刀的商贩正热情地向一位红发妇人推销,“您摸摸这领子,是上等的貂毛,摸上去跟云朵似的,又暖和又蓬松。
这外衣雨水打上去都不渗的,寒冬腊月里穿上,保准跟揣着个小暖炉似的,只要二十三枚银币!”
妇人犹豫地摩挲着柔软的冬衣,眼里闪过一丝渴望,最终叹了口气放下。
一旁的伊芙暗暗咋舌,她捏了捏干瘪的钱袋,默默退开,凑向前边的玻璃摊位。
玻璃摊位前,除了角落里少量相对便宜的梅森罐头,还有各种精致昂贵的玻璃器具:大马士革雕花瓶、流光玻璃高脚杯、精致的蒸馏设备等等。
隔壁是一个香料摊,桌子上堆满了用亚麻布袋装着的香料:月桂、豆蔻、黑胡椒、咖啡豆、黄糖与茶叶等等。
一个穿丝绸马甲的胖商人正用银勺舀起一撮藏红花,对着阳光仔细鉴别。
这里真正掏钱的都是有钱人,不是伊芙能消费得起的,她转身走向内围摊位。
内围则是些日用消耗品,价格实惠,种类繁多,吸引了不少本地镇民和附近凑热闹的村民,吆喝声几乎掀翻篷顶。
面包摊堆着小山般的面包,撒芝麻的咸面包、烤得金黄的蜂蜜甜饼,围着不少被焦糖香气吸引过来的孩子。
杂货摊和二手摊更是热闹,掉了把的铜壶、缺角的陶碗、锈迹斑斑却仍能用的刀具……价格极低,吸引着精打细算的买家。
伊芙如游鱼般在人群中穿梭,不时弯腰翻看,最终停在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摊前。
摊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脸上布满皱纹,他的货物虽然旧,却都收拾得干干净净。
伊芙蹲在摊前,手指划过一件件物品,精挑细选起来:
一个鹿皮水袋,鹿皮摸上去厚实柔软,她捏了捏袋口,又对着阳光仔细看了看,确认没有破洞,只是边缘有些磨损,不影响使用。
一把生锈的小剪刀,刀刃虽然锈迹斑斑,但仔细一看,刃口还很锋利,回去用磨刀石磨一磨就好。
一把缺了一齿的雕花木梳,木梳上刻着简单的藤蔓花纹,缺齿的地方不影响使用,这段时间都是用手梳理头发,伊芙早就想买一把梳子。
一个锡盒牙粉和一把羊毛牙刷,牙粉的锡盒有些变形,但里面的粉末还是干燥的,牙刷看着有点简陋,但是是全新的。
几个500ml左右的梅森罐和两个陶瓮,陶瓮的内壁光滑,口沿磕掉了一点,估摸着能装下5斤左右的腌菜,正是她需要的。
一捆棉线、一个针线盒和一块磨刀石,棉线看着有些脏污了,但是不要紧,伊芙不在乎。
见她挑得多,高兴的摊主又指着角落里的一堆杂物说:“这些你要是不嫌弃,就一起拿去吧,算你便宜点。”
伊芙又翻出些可用之物:两个带补丁的大灰布袋子,布料厚实,能装不少东西。
几片可敲直的薄铁片、一个钉锈了的松木模具,几个粗糙的木碗木盘,一个橡木大盆子。
盆底有些许轻微的裂纹,但装水没问题,两个箍松的小木桶。
她爽快地付了钱,这些东西看着不起眼,却是过日子的好帮手。
最让她欣喜的是捡漏的蜂蜡和动物油脂。
生意格外好的摊主急着收摊,以半价卖给了她。
这些东西本就便宜,现在又半价处理,连买带送的几乎没花什么钱。
她打算利用这些做点蜡烛肥皂试试看。
最后,伊芙又买了两磅土豆、两磅胡萝卜、三磅麦粉和两条耐放的荞麦面包。
因为买的东西太多,商贩都答应送货。于是伊芙两手空空、口袋也空空地继续逛——是的,钱全花完了,一枚铜板都没剩。
广场最外围是售卖牲口的区域,木围栏里圈着各种各样的牲畜,牛和羊挤在一起,马匹甩着尾巴,还有几只猎犬趴在地上,警惕地盯着来往的人群。
这里的价格比平时便宜不少。
围着不少专门赶过来的农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伊芙现在既没钱也没地,只远远地看了一眼,便转身走向更热闹的异族商人区。
异族商人都是趁着夜色从四面八方赶路过来的,他们带着各自的特产,既要售卖换钱,也要采购族人需要的物资。
聚集在这里的大多是外来的雇佣军、法师、战士,偶尔也有像伊芙这样来凑热闹的镇民。
红胡子矮人的摊位最是显眼,他们直接把武器架支在地上,寒光凛凛的战斧、刻满符文的盾牌和镶嵌着晶石的魔杖整齐地排列着,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