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明末:我的KPI拯救大明》最新章节。
			     陈远带着"首席执政官"的实权和王命旗牌,在一路官员的逢迎和各方势力的复杂目光中,回到了他真正的权力核心——大名府。相较于北京城的波谲云诡、处处掣肘,这里的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生机勃勃。宽阔平整的官道上车马络绎不绝,沿途新开的屯田里麦苗青青,工坊区传来的机器轰鸣声日夜不息,俨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巡抚行辕内,得知陈远归来的核心班底早已齐聚。李定国、沈炼、赵顺、林墨、"雷震子"等人见到风尘仆仆但眼神越发锐利的陈远,无不精神振奋。他们知道,大人此番进京,定然是带着巨大的成果归来。
 "恭喜大人(远兄)凯旋!"众人齐声贺道。
 陈远脸上露出了回到根据地后真正放松的笑容,他将北京之行的经过,特别是最终获得的权力一一说明。当听到"四品以下官员先行任免"、"赋税钱粮统筹调度"、"军务全权处置"以及"王命旗牌,先斩后奏"时,所有人都激动不已。
 "太好了!"李定国猛地一拍大腿,"有了这些权柄,咱们再也不用受北京那些老爷们的窝囊气了!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正是如此。"陈远点头,目光扫过众人,"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北京之行,我们看似赢了场面,但也彻底得罪了周延儒一党,更让陛下心中那根刺扎得更深。接下来,我们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让北地焕然一新,用实实在在的功绩,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也让陛下安心!"
 他立即召开了回归后的第一次高层会议,听取各方面的汇报,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
 赵顺率先汇报了民政和经济情况:"大人,去罗接纳的流民已基本安置妥当,大部分青壮通过'以工代赈'参与了各项工程,如今工程陆续完工,正逐步转为屯田户或进入各工坊。去罗秋收,北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官仓共入库粮食三百五十万石,加上民间存粮,足以支撑到明年夏收。盐铁专卖公司去罗盈利达一百二十万两白银,纺织工坊等各类'国企'总利润约八十万两,海贸司通过琉球航线获利约五十万两……财政状况大为好转。"
 陈远满意地点点头:"很好!民生是根基。接下来,要继续推广新式农具和耕作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工坊要进一步提升效率和产品质量,我们的布匹、铁器,不仅要满足内部需求,更要成为抢占市场的利器。海贸司那边……"
 他看向林墨和"雷震子"。
 林墨立即回道:"大人,琉球航线已完全稳定,久米岛基地功能完善,向象贤那边进展顺利,亲明武装已初步成型。南下吕宋的商队已派出三批,虽然西班牙人限制颇多,但通过当地华人社团,我们还是建立了几条隐秘的贸易渠道,换回了大量白银和香料。只是……东南郑家似乎对我们的小动作有所察觉,最近在航线上加大了'巡查'力度。"
 "雷震子"冷哼一声:"郑芝龙那老小子,就是见不得别人好!大人,咱们的护商舰队现在有大小战船四十余艘,水手官兵五千人,虽然还比不上郑家的规模,但装备和训练绝对一流!真要碰一碰,未必会输!"
 "暂时不要与郑家发生直接冲突。"陈远摆摆手,"我们的重心还在北方。水师继续稳步发展,重点是护航和积累远洋经验。对了,日本那边情况如何?"
 "听风司"在日本也有布局,沈炼接过话头:"回大人,德川幕府锁国政策依旧,但通过琉球和对马藩的渠道,我们了解到一些情况。日本盛产白银,但其石见银山等主要银矿似乎有枯竭迹象。另外,荷兰人在平户的商馆活动频繁,似乎与幕府关系密切。"
 陈远若有所思:"日本白银……这是个关键。要继续关注。或许将来,我们可以绕过荷兰人,直接与日本建立贸易关系。"
 接着,李定国汇报了军务:"新军现有战兵八万,其中两万为骑兵,其余为步兵和炮营。另有屯田兵(预备役)十五万,随时可以征召。装备方面,燧发枪装备率已达七成,各类火炮五百余门,弹药充足。去罗冬季大练兵效果显着,各部战力均有提升。"
 "八万战兵,十五万屯田兵……"陈远沉吟道,"规模不小了,但要应对皇太极的主力,还需精益求精。训练不能松懈,尤其要注重各兵种协同作战。参谋部要针对后金可能的入侵,制定多套应对预案。"
 "末将明白!"李定国肃然应道。
 就在会议气氛热烈,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之际,一名"听风司"的密探浑身浴血,被两名护卫搀扶着,踉踉跄跄地冲进了议事厅!
 "大人!紧急军情!"密探声音嘶哑,脸上满是疲惫和惊惶,"五天前,虏酋皇太极……亲率八旗主力,并汇合科尔沁、喀尔喀等蒙古诸部兵马,总计超过十五万大军,突然出现在蓟镇外围!宣府、大同方向也发现大规模敌军调动!看其意图,似是要……是要直扑京师!"
 "什么?!"
 议事厅内瞬间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这个消息震住了!
 皇太极竟然在这个时节,动用如此庞大的兵力,再次入寇!而且目标很可能是北京!
 陈远猛地站起身,脸上瞬间结满了寒霜。他快步走到巨大的北地地图前,目光死死盯住蓟镇的方向。
 "具体位置?敌军构成?行军速度?"他连珠炮似的发问,声音冷静得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