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相父在手,天下我有》最新章节。
而此刻,临安金台之上,一面玄底金边的大旗正静静悬于风中,旗面绣着两个古朴大字——汉魂。
【金台授旗】
临安金台,风卷云动,天地变色。十二万大军列阵于钱塘江畔,甲光映日,刀锋如雪,反射的光芒刺得人睁不开眼。旌旗猎猎,遮天蔽日,战鼓未响,杀气已裂长空,连江水都似被这股气势所慑,流速放缓,浪涛低吟。
高台之上,玄底金边的大旗“汉魂”迎风招展,那二字如龙腾于墨海,笔力千钧,似有万钧之力压向东海,让远处的海鸥都不敢靠近。
赵构立于台中央,身披玄甲,甲片上的云纹流转着微光,外罩赤袍,如烈火缠身,腰悬“国运令符”,目光如炬扫过三军,所过之处,士兵皆垂首屏息,不敢直视。
他缓缓抬手,一柄黄绸包裹的战旗被内侍奉上,绸布滑落,露出旗面——赫然是当年岳飞亲率背嵬军血战郾城时所执的“精忠岳”残旗,边角虽有破损,染着暗红的血迹,却依旧挺拔,如今与“汉魂”并列悬挂,如同两道不灭英魂交相辉映,在风中发出猎猎的共鸣。
“岳霖!”赵构沉声唤道,声音穿透阵列,清晰地传到前排。
岳霖出列,年方二十,眉目间尽是乃父风骨,身形挺拔如松,双膝一弯,跪地不起,甲胄碰撞发出沉闷的响声。
赵构亲手将“汉魂”旗递出,声如洪钟,传遍江畔:“此旗,随你父出征郾城,破敌千阵,饮血十城,护我河山!今交你手,代父东征,替岳家还一个公道,替天下斩一段国耻,让海那边的宵小知道,我汉人之魂,可镇四海!”
岳霖双手颤抖接过,旗面粗糙,带着岁月的质感,他将额头重重磕在旗角,一滴血自指缝渗出,染红了“魂”字一角,与当年的旧血融为一体。
他仰头,泪如雨下,却咬牙嘶吼,声震四野:“臣,定以倭寇头颅,祭我父在天之灵!定以此旗,插遍倭岛,扬我大宋神威!”
台下十万将士齐声怒吼,声浪掀天,竟压过了江涛:
“踏平倭岛!还我海清!”
“诛尽寇贼!扬我国威!”
“汉魂不灭!万世长存!”
声震九霄,连江水都为之倒流,卷起千堆雪,似在呼应这股滔天战意。
赵鼎缓步上前,白袍如雪,在一片甲胄的肃杀中显得格外醒目,手中捧着一卷泛黄竹简,封皮以朱砂书“东瀛山川志”五字,墨迹陈旧,却依旧清晰。
他目光深邃,望向岳霖,又似穿越时空凝视着千年前五丈原上那未竟的北伐地图,声音不高,却字字入耳,如敲钟磬:“此书,乃当年相父亲撰《南征手札》残篇,后经系统补全,详载东瀛地形、潮汐、城防、民心。相父一生未能渡海,憾恨而终,今由你我执剑而行——山河虽远,志不可断;海疆虽阔,剑可及之。”
岳霖双手接过竹简,入手重若千钧,仿佛握住的不仅是一卷书,更是无数未竟的遗志。
赵构转身望向东方,海天一线处,乌云翻涌,似有巨兽潜行,正待出海。
他轻声道:“这一战,不是为了掠地,不是为了称霸,不是为了让史书多一笔战功……是为了让后世子孙,再不必低头看海,再不必夜闻倭寇叩关,是为了告诉天下,我大宋不仅有词章书画,更有铁舰火炮,可护万里海疆!”
话音落,十二艘“龙骨级”铁甲舰自明州港缓缓驶出,炮口森然,铁甲映光,如十二尊海中神只踏浪而来,舰首的撞角闪着寒光,似要劈开一切阻碍。
舰队所经之处,百姓伏岸叩首,老妪焚香,青烟缭绕如带,稚童持竹剑高呼“杀贼”,声嘶力竭,眼中闪烁着与年龄不符的坚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风起之前】
出征前夜,旗舰“德基号”静泊江心,如一头蓄势的巨兽。
舱内烛火微摇,映着赵构独坐的身影,案上摊着海图,旁边放着一张薄如蝉翼的金色符卡——最后一张“国运提升卡”,卡面流光溢彩,仿佛藏着无尽神力。
他指尖摩挲着卡面流转的微光,眼神复杂,似有犹豫,又似有决断。
窗外,千舰列阵,炮口如林,火蛟营的赤甲、背嵬军的黑旗、神机营的火器、突厥骑卫的弯刀……各部已在指定位置待命,寂静无声,却透着山雨欲来的压抑。
海风穿舱而入,带着咸腥与铁锈的气息,拂过脸颊,仿佛战神在耳边低语,诉说着征伐与荣耀。
他仰头望向星空,北斗高悬,紫微明亮,星光透过窗棂,洒在案上,与烛火交织。
“相父……”他低声呢喃,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你说过,治国如耕田,得民心者得风雨,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战,我不靠系统,不靠神技,只靠你教我的——民心、军心、天下心,靠这十二艘铁舰,靠这十万将士,靠大宋百姓的盼。”
他闭眼,将那张卡轻轻放入案角锦盒,锁入铁匣,钥匙随手丢入抽屉深处,再不回首。
就在此刻,东瀛对马海峡,一名老渔夫正收网归舟,网中鱼虾寥寥,他佝偻着背,咳嗽连连,对即将到来的风暴毫无察觉。
忽然,他浑身一僵,手中的网绳“啪”地断裂,瞪大双眼望向海平线——漆黑海面上,竟浮现一道连绵黑影,如山脉横移,缓缓逼近,不见帆影,却有微光点点,似巨兽睁眼,在夜色中闪烁着冰冷的光。
渔夫手中渔网坠地,口中喃喃,语无伦次:“那……那是山在走吗?……还是……天要塌了?”
风,已起于青萍之末,正待掀起滔天巨浪。
而在临安军工坊深处,一盏残灯下,一份被揉皱的纸页静静躺在废纸篓中——边角模糊,墨迹斑驳,被烛泪浸透了大半,仅可见“震天雷三号”、“膛压异常”、“建议暂缓列装”等字,余下尽毁,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