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林一探案集:第一季》最新章节。
林一对于这种让人浑身不自在的监视毫不在意,仿佛它根本不存在一样。
他缓缓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小心翼翼地戴上那双洁白如雪、没有丝毫污渍的白色棉质手套。
这双手套就像是他的第二层皮肤一样,贴合而又舒适。
林一的动作轻柔而又优雅,他轻轻地翻开了李望卿的病历,
仿佛那是一件珍贵的宝物。病历的纸张在他的手中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当他的目光落在病历上的那一刻,他的眼神立刻变得无比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这本病历。
他的眼睛透过金丝眼镜,散发出一种锐利如扫描仪的光芒,能够穿透纸张,洞察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他的视线一行行、一页页地扫过那些用黑色墨水书写的医疗记录,每一个字都像是被他仔细咀嚼过一样。
这些字迹虽然工整,但却透露出一种冰冷的感觉,
仿佛记录者只是在机械地记录着病人的病情,而没有丝毫的情感。
第一部分:病历审查——完美记录下的裂痕
初始的记录,看起来无懈可击。
? 入院诊断: “严重神经衰弱(Severe Neurasthenia)伴有急性焦虑发作及被害妄想症状。” 诊断由福斯特院长本人签署。
? 病程记录: 每日由值班医生填写,描述病人“情绪低落、失眠、多疑、拒绝交流、时有幻觉出现”等。语言客观、术语专业。
? 用药记录: 详细列出了每日发放的药物名称、剂量和时间:
包括大剂量的巴比妥酸盐类镇静剂(如苯巴比妥)、溴化物制剂、
以及一种名为‘索拉辛’(Solaxin)的新型镇静安眠药。
记录显示,夜间通常会加量使用,以确保病人“充分休息”。
表面看来,这是一份标准、甚至堪称模范的精神科治疗病历。
但林一的眉头,却越皱越紧。他的医学直觉和在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受到的系统训练,
让他敏锐地捕捉到了隐藏在完美格式下的、极其不自然的蛛丝马迹:
1. 诊断的武断与模糊: “神经衰弱”本身就是一个边界模糊的诊断,在当时的医学界存在争议。
而“被害妄想”的诊断缺乏具体、可验证的行为描述支撑,
更像是一种主观的、便于进行强化治疗和隔离的标签。
2. 药物的“鸡尾酒”疗法与超常规剂量: 将多种作用机制相似、
且副作用叠加的强效中枢神经抑制剂同时使用,
尤其是长期大剂量使用,这在现代精神药理学看来是极其危险和不专业的!
这更像是一种…旨在快速压制、甚至摧毁病人意志和认知功能的“化学枷锁”,而非治疗。
3. 记录的“完美”一致性: 不同医生书写的病程记录,笔迹虽有差异,
但用语、描述角度、甚至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都高度雷同,
缺乏个体观察的差异性,仿佛在遵循某种固定的模板。
4. 缺失的关键信息: 病历中完全没有提及任何心理治疗、
工娱治疗、户外活动等康复措施的记录,病人仿佛只是一个被投喂药物的容器。
“史密斯先生,” 林一抬起头,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权威,
“请问,李望卿先生入院前,是否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验?
比如,脑脊液检查、基础代谢率测定,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