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碧霄剑魂》最新章节。
首先上场的是秦风与武藏。秦风的刀法大开大合,带着西北汉子的豪爽;武藏的短刀则刁钻诡异,招招不离要害。两人斗到三十回合时,秦风忽然变招,用上了赵寒教的“借力打力”,刀刃顺着武藏的刀背滑下,轻轻拍在他肩头。
“承让!”秦风收刀笑道。
武藏摸着肩头,忽然用流利了许多的中原话道:“秦风兄的‘顺水推舟’,比赵先生教的更……有力量。”
接着上场的是阿米尔与江南的女剑客林月。林月的剑法轻盈如蝶,阿米尔的弯刀则迅猛如电。打到酣处,林月忽然效仿阿米尔蒙眼的法子,剑尖却始终指着阿米尔的衣角,引得台下阵阵喝彩。
“中原武学,果然神妙!”阿米尔摘刀认输时,眼中满是敬佩。
最精彩的对决当属苦行僧与嵩山派的长老。长老的铁掌刚猛无俦,僧人却总能用肉身硬接,铜环碰撞声与掌风呼啸声交织在一起,震得棚顶的瓦片簌簌作响。最后,长老掌风刚至,僧人忽然侧身,用肩头顺势一撞,竟将长老撞得后退三步——这正是他从剑莲心法中学来的“卸力”之法。
“妙哉!”长老抚须大笑,“老衲练了五十年铁掌,今日才知,刚未必胜柔。”
暮色降临时,李云歌走上石台:“明日,我与婉清,愿献丑演示新悟的剑法,恳请各位指点。”
五、圣道绽放
第三日的晨曦刚染红天际,大校场已挤满了人。各国使者特意换上了最隆重的服饰,武藏的锦袍绣着并蒂莲,阿米尔的弯刀系着中原的红绸,苦行僧的铜环上,竟也挂着苏婉清送的香囊。
李云歌与苏婉清并肩走上石台时,朝阳恰好越过皇城的角楼,将两人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边。李云歌手中的“承影剑”尚未出鞘,苏婉清的玉笛却已横在唇边。
“剑莲圣道——起!”
随着李云歌一声轻喝,苏婉清的笛声悠悠响起。那笛声时而如清泉漱石,带着剑莲心法的温润;时而如朔风裂帛,透着大食弯刀的锐劲。与此同时,李云歌拔剑出鞘,剑光如莲瓣初绽,层层叠叠护住周身。
两人的身影在石台上流转,时而如日月交辉,李云歌的剑势刚猛处,竟带着苦行僧撞石的沉劲;时而如蝴蝶穿花,苏婉清的笛影灵动时,又藏着武藏木杖的刁钻。最令人惊叹的是,剑与笛的轨迹总能在毫厘之间交汇,仿佛天生便该如此。
“看那处!”赵寒低呼。只见李云歌一剑劈出,带着开山裂石的气势,苏婉清却用笛尾轻轻一点他的手腕,刚猛的剑势瞬间化作绕指柔,剑光划过阿米尔的弯刀时,竟弹出一段异域的旋律。
笛声渐急,剑光愈快。石台上的两人忽然身形旋转,剑与笛在晨光中织成一张巨网,网中既有中原的梅兰竹菊,又有海外的星月驼铃。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风中时,李云歌的剑尖与苏婉清的笛孔恰好相对,中间悬着的一缕阳光,竟被两人的内息凝成了一道七彩的虹。
全场寂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武藏第一个跳上石台,用中原礼节对着两人深深一揖;阿米尔解下弯刀,双手捧到李云歌面前;苦行僧则盘膝坐下,对着石台中央拜了三拜,铜环碰撞声清脆如钟。
“这便是……剑莲圣道?”武藏的声音带着颤抖。
李云歌收剑回鞘,苏婉清将玉笛拢在袖中,两人异口同声道:“圣道不在剑笛,在心。”
六、万流归宗
月上中天时,大校场燃起了篝火。各国武者围坐在一起,用手势比划着交流心法,武藏的木杖与阿米尔的弯刀并排靠在树下,苦行僧的铜环上,苏婉清的香囊正随着晚风轻轻摇曳。
“赵兄,此次大会之后,”李云歌举着酒杯走过来,“我想将剑莲圣道的心得刊印成书,分送各国。”
赵寒与他碰杯笑道:“正合我意。昨日已托人快马送书信回泉州,让苏伯父准备雕版。”
苏婉清走到两人身边,手中拿着一个锦盒:“这是阿米尔送的琉璃镜,能聚光生火。他说,大食的工匠想学制镜之法,换取剑莲心法的抄本。”
远处,武藏正用树枝在地上画着神武国的刀谱,几个中原武人蹲在旁边,看得目不转睛;苦行僧则在教秦风“铁头功”的运气法门,秦风撞得树干“咚咚”作响,引来一片善意的哄笑。
“你看,”苏婉清望着这和睦的景象,眼中闪烁着泪光,“这才是‘万国来朝’的真谛吧?不是臣服,是相融。”
李云歌握紧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篝火的光芒映在两人脸上,也映在校场中央那尊新铸的鼎上——鼎身上,莲纹与樱纹、星月纹、象纹交缠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万流归宗”的画卷。
夜深时,各国使者陆续告辞。武藏临走前,将那根木杖送给了秦风;阿米尔留下了一卷绘制着西域商路的羊皮图;苦行僧则赠给苏婉清一串用菩提子穿成的念珠,每颗珠子上都刻着一个小小的“莲”字。
李云歌与苏婉清站在城楼上,看着各国的船队渐渐驶离汴河。晨雾中,“承影剑”的剑鞘与玉笛的影子交叠在一起,如同一朵跨越山海的并蒂莲。
“云歌,”苏婉清轻声道,“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去神武国看看樱花好不好?”
李云歌低头,在她额间印下一个轻柔的吻:“好,再从那里,一路走到大食的沙漠,天竺的佛国。”
剑莲圣道的故事,刚刚传遍四海。而那些交融的武学,那些跨越国界的友谊,正如汴河的流水汇入更广阔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