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逼我重生是吧!之逆袭》最新章节。
			     《建筑领域碳核算与交易管理办法》的出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涟漪扩散至产业链最深处。"新生科技"凭借对规则的深刻理解和前瞻性技术布局,在碳交易市场初露锋芒,其产品附带的"碳积分"成为新的竞争力。然而,林枫很快察觉到水面下的暗流。
 一些传统高耗能建材企业,因碳排压力骤然增大,开始联合地方势力,试图通过"数据调整"、"地方标准豁免"等灰色手段,规避新规约束。更令人不安的是,一种针对"新生科技"原材料供应链的污名化舆论悄然兴起,指责其使用的工业固废"来源不明、可能含有放射性污染"。
 "他们不敢正面挑战规则,就开始玩阴的,想从根子上动摇我们的合法性。"张浩愤愤道。
 林枫面色凝重:"这说明新规打到了他们的七寸。但舆论的刀子,往往比真刀真枪更难防。"
 暗流很快演变为实质性的攻击。"新生科技"主要固废供应商之一——位于邻省的"环能再生"公司,突然被当地环保部门勒令停产整顿,理由是"接收的电子废弃物分类不清,存在环境风险"。调查过程仓促,处罚决定严厉得不同寻常。
 "环能再生"是"新生科技"高标号水泥关键掺合料的核心供应源,它的停产直接导致"新生科技"一条主力生产线面临断料危机。
 "这是精准打击!"供应链总监急得嘴角起泡,"'环能再生'一向合规,这次明显是被人做了局!"
 林枫立刻派人前往协调,却反馈当地态度强硬,暗示"除非你们换一家供应商"。
 对方意图很明显:逼迫"新生科技"更换供应商,打乱其稳定的原料体系和碳足迹核酸基础。林枫深知,妥协一次,就会有无数次。
 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仅不撤,反而要更深地介入!他派出由技术专家和法务人员组成的精锐小组,常驻"环能再生",协助其进行彻底的环保核查和整改。同时,他动用所有媒体资源,不直接为"环能再生"喊冤,而是大规模宣传"规范化的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对'无废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将个案提升到行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高度。
 这是一步险棋,极易被对手反诬为"干涉地方执法"。
 在"新生科技"技术团队的协助下,"环能再生"不仅快速完成了整改,还主动升级了分拣线和监测系统,其环保标准远超同行业。当地政府组织的复查专家组给出了"整改彻底,堪称典范"的评价。
 与此同时,林枫授意进行的暗中调查也有了结果:指向"环能再生"的匿名举报信,源头竟追溯至一家与传统水泥巨头关系密切的咨询公司。
 真相水落石出。之前态度强硬的地方环保部门负责人被调离。恢复生产的"环能再生"与"新生科技"的合作关系更加牢固。
 经此一役,那些试图通过攻击供应链来动摇"新生科技"的势力,暂时收敛了气焰。
 供应链风波刚平,新的挑战接踵而至。"新生科技"计划发行的、用于支持碳减排技术研发的绿色债券,在审批环节被莫名拖延。银行方面反馈,有"匿名风险提示"称公司"扩张过快,现金流紧张"。
 几乎同时,境外做空机构发布报告,质疑"新生科技"碳交易收入的"可持续性"和"真实性",导致公司股价再次出现波动。
 林枫明白,战火已经烧到了金融领域。对手试图切断他的资金链,动摇投资者信心。
 "他们知道技术和规则上很难打败我们,开始攻击我们的血液系统了。"林枫冷静地分析。
 面对金融层面的暗箭,林枫选择了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极致透明。他主动邀请权威金融审计机构和主流财经媒体,对公司财务状况、碳交易流程和收入构成进行全方位的"体检"和报道。
 同时,他联合几家信誉良好的大型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绿色建材产业发展基金",不仅为自己,也为整个行业的创新企业提供稳定的金融支持,化被动防御为主动布局。
 做空报告在翔实的数据和透明的运作面前不攻自破。绿色债券在经历短暂波折后成功发行,并获得超额认购。
 接连化解了供应链和金融领域的危机,"新生科技"的根基似乎更加稳固。但林枫内心却没有丝毫轻松。
 "我们好像陷入了一个循环。"他对张浩说,"解决了技术问题,迎来标准之争;打赢了标准之战,遇到生态封锁;突破了生态壁垒,面临规则博弈;规则初定,又有供应链和金融的暗箭……每一次都觉得是终极挑战,但每一次后面都还有新的关卡。"
 张浩沉默片刻,问道:"枫哥,那你觉得,这个循环有尽头吗?"
 林枫望向窗外林立的高楼,那些建筑里,有他付出的心血,也藏着未来的未知挑战。
 "也许没有尽头。"林枫缓缓道,"但只要我们所做的事情本身是有价值的,只要我们还保持着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这个循环就不是西西弗斯的巨石,而是推动我们不断向上的螺旋。"
 他转过身,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锐利:"通知下去,准备迎接下一个挑战吧。我预感,它不会让我们等太久。"
 逆袭的人生,没有终点,只有不断攀爬的过程。而林枫,早已习惯了在这永恒的攀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