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最新章节。
在地球建造,没有任何船坞能容纳,也没有任何运载火箭能将其整体或大模块发射入轨!
即使拆分成小模块,数量也将是天文数字,运输成本、在轨组装的时间和精度要求、以及连接处的强度和稳定性……
都是无法逾越的障碍!
传统组装方式,光是连接点的应力集中和潜在失效点,就足以让整个结构在建成前崩溃!”
她顿了顿,深吸一口气,目光投向全息沙盘上模拟的浩瀚星空,声音带着一种工程师特有的、面对挑战时的兴奋与决绝:
“只有一个办法——”
“直接在太空建造!”
“在火星轨道上,在目标位置,原位制造!”
“原位制造?!”
林木木心头一震。
“对!”
苏雨的眼神变得无比明亮,
“像3D打印一样,但规模是行星级的!
我们需要一种能在太空环境下,直接利用宇宙尘埃、小行星矿物,或者预置的原料棒,进行超大规模、超高精度、超高强度的‘打印’技术!”
她调出一份极其前沿的研究报告:
“目前理论上最可行的方案,是利用超大型核聚变引擎产生的、高度聚焦的高能中子嬗变粒子束流!”
“中子嬗变粒子束流?”
林木木对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但从未想过能应用到如此规模。
“没错!”
苏雨解释道,
“高能中子流轰击特定的原料,比如富含硅、铁、碳等的粉末或预制棒,可以诱导其原子核发生嬗变反应,直接改变材料的元素组成和微观结构!
同时,聚变引擎产生的巨大能量,可以瞬间熔融并精确控制材料的成型!
就像用中子束作为‘刻刀’,用聚变能量作为‘熔炉’,直接在虚空中,‘打印’出我们需要的超导线圈结构单元!
一步到位,无需焊接,结构本体浑然一体,强度、导电性、稳定性都将达到理论极限!”
这个构想,如同天方夜谭!
将核聚变引擎作为“打印机”的能量源,用中子束作为“刻刀”,直接在太空环境中打印出行星尺度的巨构!
林木木被深深震撼了!
这不仅是工程技术的飞跃,更是对物质操控方式的革命!
“技术成熟度?
可行性?”
他沉声问道,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苏雨的神情变得严肃:
“理论可行,但……极其前沿!
目前全球只有几个顶尖实验室在概念验证阶段。
高精度中子束流控制、原料供给与成型过程的实时监控、超大功率聚变引擎在太空的稳定运行与散热、打印过程中的辐射防护……
每一项都是世界级难题!
需要最顶尖的核物理学家、材料学家、聚变工程师、控制论专家、太空环境工程师通力合作!
投入的资源,将是‘火炬计划’前期所有投入的总和,甚至更多!”
她的目光直视林木木:
“木头,这很难,非常难。
但这是唯一有可能实现‘火炬计划’终极目标的路径!
没有捷径!”
林木木沉默了。
他凝视着全息沙盘上那宏伟的构想,又看着眼前妻子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坚定与专业的光芒。
这个答案,沉重如山,远超他最初的预想。
这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难题,更是一场需要倾全球之力、赌上人类未来科技突破的豪赌!
但,正如苏雨所说,这是唯一的路!
“明白了。”
林木木的声音恢复了沉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
“那就走这条路!”
接下来的一个月,林木木没有返回火星。
他留在了地球,在苏雨的引领下,如同最虔诚的求道者,拜访了华夏科学院、北美能源前沿研究所、欧罗巴核聚变联合中心、泛太平洋材料研究院……
他见到了全球在核物理、聚变工程、先进材料、巨系统工程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和新生代领军者。
每一次会面,每一次技术研讨,都让他对这个“星辰为炉,中子为笔”的疯狂构想有了更深刻、也更沉重的认识。
技术壁垒之高,投入之巨,风险之大,令人望而生畏。
许多权威专家在惊叹其宏伟构想的同时,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其近乎“科幻”的本质和短期内难以逾越的障碍。
这个结果,虽然残酷,却无比真实。
它不是林木木最想听到的“捷径”,但却是必须面对、必须征服的“现实”。
一个月后,地球华夏航天总部顶楼。
林木木和苏雨并肩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下方灯火辉煌的城市。
林木木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比来时更加锐利和坚定。
“一个月,见了二十七位顶尖专家,开了四十九场技术研讨会。”
林木木的声音有些沙哑,
“结论很一致:理论上可行,工程上……
是地狱难度。
但,是唯一的路。”
苏雨轻轻握住他的手,温软而有力:
“怕了?”
林木木反手紧紧握住,嘴角勾起一抹狂放的弧度:
“怕?
十年前站在火星上说要改造行星的时候,就已经不知道怕字怎么写了!
地狱难度?
那就把地狱,变成我们的熔炉!”
他望向窗外无垠的夜空,目光仿佛穿透了大气层,看到了那颗红色的星球和未来环绕它的钢铁巨环:
“太空为炉,中子为笔……”
“这‘火炬’……我们点定了!”